学科分类
/ 3
55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撤机、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撤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撤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撤机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综合肺康复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困难撤机病人机械通气撤离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7月-2021年7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患者为研究样本。并且,按照不同的训练方式分组,每组都为40例。对比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以及第1次SBT前机械通气时间。也比较撤机、总机械通气与住ICU时间,并对比成功撤机率。结果 在性别、年龄、APACHEII评分等比较中,无显著差异。观察组撤机时间、总机械通气时间以及住ICU时间都明显比对照组短,且成功撤机率高。结论 对于慢性阻塞性肺困难撤机患者,采取综合肺康复治疗方案,可以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将拔管成功率提高。

  • 标签: 肺康复 机械通气 撤离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机械辅助排痰在小儿脑瘫患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护理应用。方法:随机将我院2015年2月—2020年12月间收治42例小儿脑瘫合并肺部感染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各21例,分别进行常规护理、机械辅助排痰,对比两组患者身体指标、临床症状。结果:两组患者PaO2、呼吸频率及临床指标中体温恢复时间、血像恢复时间及机械通气时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机械辅助排痰 小儿脑瘫患者 肺部感染 护理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的效果观察。方法 :选出我院 2017年 6月到 2018年 8月的 40例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采用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只进行急诊抢救进行治疗。比较两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与治疗不良反应。结果 :实验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肾功能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治疗后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 :急诊抢救中应用机械通气辅助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理想,能有效提高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疗效,提高患者的呼吸功能,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 标签: [ ]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 急诊抢救 机械通气 治疗疗效 不良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早期肺康复护理对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血气指标、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纳入我院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收治的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30例),均接受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治疗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同时开展早期肺康复护理干预,就两组患者血气指标、生命质量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护理后研究组PaO2高于对照组,PaCO2低于对照组,生命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肺康复护理应用于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中,有助于促进血气指标、生命质量的改善。

  • 标签: 早期肺康复 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血气指标 生命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气管切开患者应用机械通气实施呼吸道管理方法及效果。方法:纳入2018年11月-2019年12月,进行气管切开手术并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120例。其中2018年11月-2019年11月抽取60例患者不进行任何管理;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抽取的60例患者机械通气后呼吸道管理。记录应用管理前后不良事件率。结果:应用管理后总不良事件率低于应用管理前,两组对比形成统计学差异(P

  • 标签: 气管切开 机械通气 呼吸道管理
  •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护理价值。方法 将本院于2019年1月到2022年1月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32例,数字随机法分为各16例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全方位护理。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3.25±0.22)d、住院时间(6.09±1.01)d均低于对照组(4.37±0.31)d、(7.21±0.89)d。结论 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全方位护理干预可缩短其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有利于改善护患关系,值得对临床上推广与应用。

  • 标签: 全方位护理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 机械通气时间 住院时间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研究系统呼吸管理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具体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20年4月—2020年12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呼吸衰竭患者,对所有患者均采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方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50例,对于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临床护理方法,对于实验组患者采用系统呼吸护理的方法。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相应的研究结果。结果:在本次实验中,对照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39.43±1.12,护理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64.39±2.04,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70.37±1.87,患者护理满意度为35(70.00%)。实验组50例患者中,护理前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39.54±1.14,护理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为86.54±2.87,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为88.42±2.76,患者护理满意度为48(96.00%)。实验组患者护理后1秒用力呼吸容积、护理后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及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系统呼吸护理在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可以较为明显的提升患者的1秒用力呼吸容积,实现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的有效提升,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具有较为良好的临床应用效果,可以进行相应的推广和应用。

  • 标签: 机械通气治疗 呼吸衰竭患者 系统呼吸护理 效果观察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间我院收治的 76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 38 例,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 PO 2 )、二氧化碳分压( PCO 2 )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改良式体位引流,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并帮助肺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式体位引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 摘要 ] 目的:探析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循证护理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 80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者,收诊时间为 2018年 1月至 2019年 1月,随机均分为对照组 40例和观察组 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评价对比两组患儿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血氧分压( PO2)、血二氧化碳分压(PCO2)、pH改善状况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 P< 0.05)。结论: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衰竭中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改善患儿动脉血气相关指标,具有显著的临床效果。

  • 标签: 循证护理 新生儿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19 年 1 月间我院收治的 76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为研究样本,按照随机原则分组为研究组与对比组各 38 例,予以对比组患者常规对症治疗措施,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接受改良式体位引流,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 结果: 经过治疗,研究组患者的氧分压( PO 2 )、二氧化碳分压( PCO 2 )以及氧合指数均显著优于对比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 结论: 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采取改良式体位引流,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氧合情况并帮助肺功能恢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改良式体位引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机械通气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索机械振动排痰应用于小儿肺炎治疗的效果及临床价值。方法:择取80例小儿肺炎患者采用摸球法随机划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人工叩击排痰治疗方案,给予观察组患者机械振动排痰治疗方案,对比分析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和治疗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振动排痰 小儿肺炎患者 治疗效果 临床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集束化镇静护理对 ICU机械通气患者通气时间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ICU于 2018年 8月至 2020年 6月间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 68例作为本文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进行平均分组,其中接受常规护理的 34例设为常规组,接受集束化镇静护理的 34例设为实验组,并分析这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从通气时间、 ICU治疗时间以及住院时间上对比,实验组明显短于常规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从生存质量得分上看,护理前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护理后,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对 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集束化镇静护理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集束化镇静护理 ICU 机械通气 生存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治疗对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患者人数为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采用早期康复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及预后效果。结果:经研究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谵妄持续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30d病死率、拔管失败率和气管切开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早期康复治疗手段应用于老年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的临床工作中,可以使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大幅度降低。同时令患者的预后效果显著改善,在临床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

  • 标签: 早期康复治疗 老年重症肺炎 机械通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对ICU重症肺炎机械通气患者进行模块化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选择了2018年3月至2020年10月之间在我院进行就诊的ICU重症肺炎患者共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分配的方式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结果:对比护理过后两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治疗时间以及体温恢复正常时间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恢复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发现,试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标签: 重症肺炎 ICU 模块化护理
  • 简介:【摘要】目的: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的慢阻肺(COPD)患者中实施PDCA循环模式管路湿化管理的价值。方法:将75例本院于2017年3月-2019年1月内的COPD患者,管路湿化管理模式差异为分组原则,设对照组行常规管理,设观察组行PDCA循环模式管路湿化管理。对比两组干预结果。结果:观察组湿化效果高达97.4%高出对照组83.3%,不良反应发生率5.1%低于对照组25.0%,P<0.05。结论:PDCA循环模式管路湿化管理模式,在提升湿化效果、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有重要价值。

  • 标签: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无创机械通气 呼吸机管路湿化管理 湿化效果
  •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患者的气道管理中,应用双加热导丝回路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近1年中开展的机械通气治疗工作进行分析,研究起始时间选择2020年1月,研究选择的结束时间为2021年1月,研究对象抽取本院收治的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分析,样本例数选择100例。为保证研究所得结果的客观性,本次选用方式为随机分组实验方式,各50例。本次研究方法为双加热导丝回路方式。对照组作为对照分析,用传统通气治疗方式,观察组则实施本次研究方案。对比不同方式的效果。结果 在统计的24h内倾倒的冷凝水次数方面,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

  • 标签: 机械通气 气道管理 双加热导丝回路 应用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方式于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病人的护理效果。方法:抽取2020年12月至2021年12月,我院接诊的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病人86人,并设置为参考组与对照组,每组各安排43人。对照组病人实施日常规范化护理方案,参考组实施舒适化浅镇静护理方案,对比应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剂量、预后恢复情况和并发症比例。结果:参考组病人运用丙泊酚和右美托咪定的剂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有着统计学价值(P

  • 标签: 舒适化浅镇静护理 ICU重症脑外伤机械通气患者 应用 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预见性护理在降低ICU机械通气患者非计划拔管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8年11月-2021年3月在ICU进行机械通气患者100例进行研究,依据数字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予以预见性护理,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以及住院期间客观指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非计划拔管率以及机械通气时间和ICU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

  • 标签: 预见性护理 ICU机械通气患者 非计划拔管 常规护理 护理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