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全国对口支援新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大举措,其中,教育援疆是重中之重。在新一轮教育援疆的背景下,教育援助对新疆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以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巴州)为例,自2010年河北省实施对口援助新疆以来,巴州的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师资力量有了显著提升,新的教学理念和经验得到了有效传播。但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如地域文化的差异,学生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理念无法得到有效延续,以及援助教师的任务多、人数少,难以开展很好的教学科研活动等。为此,一方面援助教师要解决理念差异问题,了解当地文化,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科研的“传、帮、带”;另一方面受援学校的教师和学生要自发配合,积极探索,变“输血”为“造血”,共同促进巴州教育事业的发展。
简介: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做好民族工作,要靠好干部。他指出,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的各族干部与人才队伍,尤其是大力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少数民族优秀干部,是更好更快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关键性因素。一方面要注重在实践中特别是地方和基层一线实践中培养、锻炼和提高少数民族干部,切实加强少数民族优秀年轻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另一方面要继续有计划、分层次组织安排少数民族干部到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民族干部院校进行培训,
简介:中国教育法制研究系列教育科学出版社,北京编辑宗旨《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以当代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本书将始终致力于关注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汇聚中国教育法学研究领域的共同智慧和最新成果,展示教育法学领域研究者对我国教育法制建设的思考和探索。本书也致力于为中国教育法学研究领域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学术研究和学术推广平台,通过学术交流和学术争鸣,推进中国教育法学研究事业健康发展。本书将积极为中国教育法制建设的实践服务,努力促进教育决策文化与学术文化的交流,致力于通过教育法学理论研究为中国教育立法和教育政策制定的实践活动提供建设性的学术支持。
简介:从适用的主体、对象、基础以及程序等方面来看,《反恐怖主义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安置教育”是独立于刑法的保安处分措施,在许多方面与德国刑法规定的保安监督类似.就有效预防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思想的传播与影响而言,安置教育有着积极意义与正面价值,应该予以肯定.但是,安置教育在实体方面存在适用对象扩大化、适用时间无期化与适用前提形式化的风险,适用程序的透明性与有效性也有待于提高.为了充分发挥“安置教育”的积极作用,应该通过法律解释或者实施细则对之予以完善,例如适当限制其适用的前提与对象、规定最高期限、完善危险评估机制,赋予被适用对象质疑风险评估结论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