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双下肢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对预防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本院接受颅脑损伤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常规预防措施的基础上,加上双下肢穴位按摩和艾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和出现时间。结果 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3.3%,对照组为16.7%;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时间为10.8±1.2天,对照组为14.6±1.6天。两组比较,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出现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颅脑损伤术后患者早期双下肢穴位按摩联合艾灸可以显著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出现时间,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颅脑损伤 深静脉血栓形成 双下肢穴位按摩 艾灸治疗 临床应用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双下肢气压治疗对防止术后病人下肢静脉血栓的影响。方法:我院2020年11月-2023年11月66位接受手术治疗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术后为预防下肢静脉血栓是否采取双下肢气压治疗均分为对照组(33位:常规干预)与实验组(33例:双下肢气压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干预效果。结果:实验组治疗48h后凝血指标均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实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33%)及并发症总发生率(3.33%)均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术后采取双下肢气压治疗可有效减少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率,并改善机体凝血功能。

  • 标签: 双下肢气压治疗 下肢静脉血栓 凝血功能 并发症
  • 简介:1例80岁男性患者患有多种基础疾病,服用单硝酸异山梨酯、厄贝沙坦氢氯噻嗪、呋塞米、螺内酯、阿卡波糖等药物2年余,因出现睡眠障碍加服奥氮平(5mg,1次/d)。约1个月后出现双下肢水肿,其后约半个月出现右乳房胀痛,停用螺内酯。4d后患者水肿和右乳房胀痛均无好转,乳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右侧乳腺增生,停用奥氮平。5d后患者下肢水肿消退,乳房胀痛明显减轻,予螺内酯口服,其他药物继续服用。3周后随访,患者未再出现上述症状。

  • 标签: 奥氮平 水肿 男性乳腺增生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下肢脱套伤行VSD治疗的护理策略。方法选择2006年3月—2013年6月我科收治的双下肢脱套伤同时经VSD治疗的患者6例,将对其采取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6例患者中,2例第二次进行VSD治疗,再植皮成活,4例第一次VSD治疗后回植皮成活。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压疮和严重感染。结论合理的护理干预策略有利于双下肢脱套伤的皮肤成活,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 标签: 双下肢 脱套伤 VSD 护理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患者女,47岁,因咳嗽、咯痰伴发热10d,以Ⅲ型肺结核上中(-)集(+)进展期于2004年10月12日入院.患者既往健康,无特殊病史及药物过敏史.入院后给口服利福平0.45,1次/d,吡嗪酰胺0.53g,3次/d,肌注链霉素0.75g,1次/d,异烟肼0.4g入5%葡萄糖250ml静滴,1次/d,治疗12d,患者体温正常,咳嗽、咳痰明显减轻.继续用原方案治疗.

  • 标签: 双下肢麻木 利福平 流感样综合征 肌注链霉素 体温正常 方案治疗
  • 简介:摘要1例63岁女性患者因卵巢癌术后复发接受吉西他滨(1.2 g静脉滴注,第1天)联合卡铂(500 mg静脉滴注,第2天)方案化疗。第1次化疗结束后,患者即发生双下肢轻微水肿及刺痛,脚踝至小腿中部皮肤渐变淡红色;随后刺痛感及水肿逐渐减轻,表皮逐渐增厚。第2次化疗后,患者双下肢皮肤刺痛和水肿加重。化疗间歇期,刺痛症状和水肿逐渐减轻,但双下肢皮肤颜色逐渐变成深棕色,表皮增厚、变硬,呈典型硬皮病样改变。第3次化疗后,下肢刺痛及水肿再次加重,随后患者失访。因患者既往曾接受紫杉醇脂质体联合卡铂化疗6次,无皮肤损伤发生,故考虑患者的硬皮病样改变与吉西他滨有关。

  • 标签: 抗肿瘤药 抗代谢性,抗肿瘤药 硬皮病,局部性 吉西他滨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的护理方法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5年3月所收治的接受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的患者64例,将这些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强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SAS、SDS的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的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比较中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双下肢深静脉造影术患者中实施强化优质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护理质量,维护与患者的良好关系,该方法值得被临床推荐使用。

  • 标签: 双下肢 深静脉造影术 护理措施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998年2月-2008年2月10年剖宫产术后8例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我院双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占0.28%,均表现为低热,患肢活动困难,局部肿胀疼痛,皮温变低,皮肤苍白或花斑样紫绀,多普勒彩超可确诊,采用非手术治疗,即低分子肝素钙、低分子右旋糖苷、阿司匹林,辅以活血化瘀,局部热敷理疗,15天1疗程,8例2个疗程均治愈,无近期的并发症,无一例发生肺栓塞。结论要充分认识了解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重视其预防,一旦出现临床症状,早确诊,早治疗,疗效满意,预后良好。

  • 标签: 剖宫产术后 双下肢深静脉血栓
  • 简介: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衡双下肢长度的临床意义和手术设计.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4年获得随访的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手术病例48例,采用骨水泥型假体12髋,混合型假体36髋,术前双下肢等长30例(含股骨颈骨折患者),10例患肢长度短缩10~2.0cm,6例短缩2.0~4.0cm,2例短缩4.0~6.0cm.通过术前肢体长度测量及X片测量制定手术方案,选择假体、预估颈长和截骨平面;术中正确磨削髋臼,寻找最佳旋转中心,结合透视及特殊试验修正截骨平面,调节假体颈长,达到均衡双下肢长度的目的.结果全部病例采用Harris评分,优30例,良12例,中4例,差2例.术前等长30例中术后出现5例手术侧延长1.0~2.0cm,1例延长2.5cm.术前不等长的18例中,术后恢复等长10例,6例手术侧延长1.0~2.0cm,2例术前重度短缩的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病人术后仍然短缩2.0~3.0cm.术后肢体等长35例Harris评分平均92.3分,术后肢体不等长13例Harris评分平均88.6分.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设计.手术技巧以及假体设计等诸多因素影响下肢长度,术后肢体不等长降低了患者的满意度.应重视术前测量及术中综合评价方法的运用,重视软组织平衡技术和肢长调节,掌握全髋置换术中均衡下肢长度的手术技术,进一步改善手术效果.

  • 标签: 髋关节 置换 下肢长度
  • 简介:

  • 标签:
  • 简介:双下肢站立位是生理功能位,能够反映负重骨骼生物力线的改变,其站立位全景像可以提供双下肢的病变征象及相关角度和长度等丰富的影像资料.但是,由于目前IP及平板探测器的最大长度为17in(约43cm,1in=2.54cm),要实现双下肢全景摄影就必须采用拼接技术.笔者回顾性分析19例由我院新引进的飞利浦DagitalDiagnost单平板DR采用自动拼接技术拍摄双下肢站立位全景像的患儿的影像学资料,介绍DR在双下肢疾病诊断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 标签: 放射摄影术 全景 下肢骨 图像处理 计算机辅助 儿童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全髋关节置换(THA)被认为是近年来治疗髋关节病变的有效方法,它能让病人髋关节功能得到恢复,减轻疼痛。虽然THA的优点已经得到公认,但术后并发症不容忽视,因为这将影响到髋关节功能的恢复及病人的体验。双下肢不等长(LLI)是THA术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造成术后病人对医生提起诉讼的主要原因。目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报道降低LLI发生的方法,但仍然没有定论。本文主要探讨如何测量并尽量降低LLI的发生概率,旨在为临床提供参考和指导。

  • 标签: 关节成形术,置换,髋 腿长不等 手术后并发症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在双下肢静脉血栓疾病诊断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所取得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于2020年1月份至2021年1月份在医院中接受治疗的76例双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随机分组法,每组38例。常规造影检查法用于对照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法用于观察组。结果:观察组诊断准确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双下肢静脉血栓疾病诊断中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方法,疾病诊断准确率高,为疾病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双下肢静脉血栓 诊断准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