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介绍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移植修复小腿近端软组织缺损伴胫骨外露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2008年6月-2012年4月,收治34例小腿近端皮肤软组织缺损伴胫骨外露患者。其中男27例,女7例;年龄18岁~66岁,平均年龄41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20例,机器伤8例,重物压砸伤6例。其中新鲜创面24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3小时~8小时h;陈旧创面10例,受伤至入院时间为7天~20天。创面范围10cm×5cm~27cm×10cm,均合并胫骨外露。切取股前外侧穿支皮瓣后,通过端端或端侧血管吻合方式移植于受区,吻合血管包括胫前血管、胫后血管及对侧胫后血管。供区直接缝合或以全厚皮片植皮修复。结果术后33例皮瓣存活,1例皮瓣坏死。随访12个月~18个月,34例创面中,27例创面术后6周内愈合。7例创面出现慢性窦道,经反复清创,6个月后创面愈合。骨折愈合良好,无骨髓炎形成。结论吻合血管的游离股前外侧穿支皮瓣是修复小腿近端骨外露创面的有效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分别观察改良前外侧微创切口和常规标准后外侧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从而评价改良前外侧微创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在2005年6月这2013年6月之间采用改良前外侧微创切口的胸部手术共120例,并与同期使用常规胸部手术切口标准后外侧切口的118例胸部手术进行比较。将使用改良前外侧微创切口的120定为观察组,则使用常规胸部手术切口标准后外侧切口的118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为(110.0±15.0)min,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0.0±18.0)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手术切口为(13.0±2.0)cm,明显小于对照组的(30.0±5.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中出血量为(130.0±15.0)ml,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90.0±20.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平均术后住院天数为(9.0±1.0)d,明显低于对照组(11.0±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疼痛评分为(5.1±2.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0±2.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前外侧微创切口相较于常规标准后外侧切口在应用于胸部手术中的具有手术时间短、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少、术后住院天数短和术后疼痛小等优点值得在胸部手术中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设计、切取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自2021年3月至2021年11月,苏州瑞华骨科医院手外科对42例62处手、足创面,采用"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术前指导穿支定位及来源预判,术中指导皮瓣设计及切取,进行创面修复。其中,单指24例,2指7例,3指4例,4指1例,虎口1例,腕部1例,趾2例,第2趾1例,足背1例。软组织缺损面积1.5 cm×2.0 cm~3.0 cm×14.0 cm,皮瓣切取面积2.0 cm×2.5 cm~3.5 cm×15.0 cm,供区直接拉拢缝合。随访采用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评定皮瓣感觉功能,采用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供、受区恢复情况。术后门诊定期随访。结果术前共定位162条穿支。术中共探及穿支95条,其中5例患者较术前定位各多探及1条,与术前定位相符76条,定位符合率为84.4%(76/90);与术前来源判断相符64条,准确率为84.2%(64/76)。术后62块皮瓣均成活,未出现血管危象。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7.1个月,皮瓣颜色、质地优良,薄且耐磨,BMRC感觉功能评定为S1~S3,皮瓣综合评价量表评定优38例,良4例。结论"ABC"三线定位穿支方法在游离小腿前外侧穿支皮瓣中的应用,将解剖知识、临床经验与CDU定位巧妙结合,精准指导术前穿支定位及来源预判,是临床工作中可行、理想的辅助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严重创伤致胫前软组织缺损,受区胫前或胫后动、静脉无法吻合时,采用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股前外侧穿支皮瓣(ALTP)移植修复的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6月-2019年10月,应用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ALTP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18例,其中男15例,女3例,皮瓣面积为16.0 cm×7.0 cm~28.0 cm×10.0 cm。供区直接缝合或游离植皮修复。术后定期随访,分析和评估临床效果。结果术后无血管危象发生。17例皮瓣及所有供区植皮均顺利成活;1例皮瓣远端出现1.0 cm的坏死,经清创后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皮瓣外形满意,质地柔软,有弹性,颜色与周围正常皮肤相似。供区外形良好,功能无影响。末次随访时参照英国医学研究会(BMRC)感觉功能评定标准对皮瓣感觉进行评定,其中S2 3例, S3 12例,S3+ 3例。结论对小腿严重创伤合并骨外露、胫前或胫后血管无法吻合时,采用吻合腓肠内侧血管的ALTP移植修复小腿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更是一种安全的补救措施。
简介:目的探讨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小腿中远端创面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采用患肢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对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修复的9例小腿中远端创面患者资料,男6例,女3例;年龄为20~43岁,平均33.2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5~12个月,平均6.3个月.皮肤软组织缺损范围为13cm×6cm~33cm×11cm.术中切取股前外侧皮瓣面积为15cm×7cm~35cm×13cm.术中采取患侧旋股外侧动脉降支为小腿受区血管蒂,其伴行静脉作为皮瓣的回流静脉,并桥接健侧股前外侧皮瓣血管蒂进行修复.皮瓣供区直接缝合或取中厚皮片游离植皮.结果本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血管危象,皮瓣全部成活.9例患者术后获6~15个月(平均10.2个月)随访.末次随访时皮瓣外形、质地、色泽及厚度恢复满意,未见明显色素沉着和瘢痕挛缩,供区大腿活动及肌肉力量正常.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25mm,平均17.3mm.所有患者均恢复保护性感觉.末次随访时按照张浩等制定的疗效满意度评分标准评定修复效果:得分为7~10分,平均8.9分;患者对术后治疗效果均表示满意.结论旋股外侧动脉降支逆行转位并桥接健侧游离股前外侧皮瓣是修复小腿中远端严重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有效方法.
简介:我院于2001年4月收治1例小腿皮肤软组织大面积缺损并胫、腓骨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股前外侧皮瓣桥式交叉吻合血管游离移植修复骨外露创面,随访半年,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小腿双骨折内外侧钢板固定的疗效。方法选择2016年2月-2017年4月80例小腿双骨折患者分组。外固定组给予钢板胫骨外侧固定治疗,内固定组给予钢板胫骨内侧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小腿双骨折治疗效果;手术完成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干预前后患者关节功能恢复状况、SF-36评分;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和愈合不良的发生率。结果内固定组小腿双骨折治疗效果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手术完成时间、骨痂出现时间、负重练习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短于外固定组,P<0.05。干预前两组关节功能、SF-36评分相近,P>0.05;干预后内固定组关节功能恢复状况、SF-36评分优于外固定组,P<0.05。内固定组骨折延迟愈合、畸形愈合和愈合不良的发生率低于外固定组,P<0.05。结论小腿双骨折内外侧钢板固定的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关节功能,促使骨折早日愈合,减少不良愈合情况的出现,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观察Rottinger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在人工关髋节置换中应用疗效。方法:采用前外侧小切口入路行人工髋髋关节置换63例,随机分成服用独活寄生汤组、非服用独活寄生汤组。服用组术后配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术后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arris评分显示:术前Harris评分从35.5分提高至6个月93.2分,终末随访时的97.4分。VAS评分显示:两组疼痛较治疗前都有明显缓解,应用独活寄生汤组的术后疼痛减轻效果更具有优势(P=0.007,P〈0.01)。卧床时间上,应用独活寄生汤组为(23.0±0.71)d少于非用药组(30.2±4.81)d(P=0.035,P〈0.05)。住院时间上,应用独活寄生汤组为(14.4±01.67)d少于非用药组(14.4±1.67)d(P=0.012,P〈0.05)。患肢体肿胀消退时间,用药组(9.80±0.45)d少于非用药组(12.0±1.22)d(P=0.02,P〈0.05)。患者均能于半年左右步行来院复查,复查时拍摄双髋正位和患髋侧位片,均提示假体位置佳,无松动、下沉等表现,随访过程中,所有患者均能生活自理,行走自如,对自己的恢复情况满意。结论:Rottinger前外侧小切口入路配合中药独活寄生汤组在缓解术后疼痛、住院时间、卧床时间及患肢肿胀消退时间相对于非用药组更具有优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探讨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的方法对预防切口皮肤坏死的可行性。方法2011年~2014年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骨外侧切口治疗跟骨骨折60例,男53例,女7例,年龄20~58岁,平均年龄39岁,伤后常规行跟骨CT检查,按Sanders分型ΙΙ型22例,Ⅲ型32例,Ⅳ型6例,单侧跟骨骨折50例,双侧10例,均为闭合性骨折。术前采用超声Doppler血流探测仪探查跟外侧动脉位置及粗细并在皮肤上标记,所有患者均采用保留跟外侧动脉于切口前侧皮瓣内的跟骨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结果术后除2例切口拐角处有渗出外其余病人切口均一期愈合,有渗出的2例行引流、中药玉红膏换药1周伤口愈合。随访6~12个月,切口愈合良好,功能恢复满意。结论保留跟外侧动脉的跟骨外侧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跟骨骨折,可改善切口皮肤血运,减少切口皮肤坏死。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在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2018年6月河南省肿瘤医院骨软组织科收治的13例小腿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5例;年龄20~52岁,平均38岁。未分化多形性肉瘤5例,滑膜肉瘤4例,平滑肌肉瘤2例,上皮样肉瘤1例,黏液性纤维肉瘤1例。患者软组织肉瘤均行手术切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面积5.5 cm×6.5 cm~13 cm×7 cm。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修复软组织缺损,切取皮瓣面积7 cm×8 cm~14 cm×8 cm,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以及肿瘤复发、转移情况。术后6周从皮瓣愈合、外形、温度、感觉以及供区瘢痕5个方面评价移植皮瓣的疗效。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13例皮瓣全部成活,创面愈合良好。其中1例术后24 h出现静脉危象,经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皮瓣成活;1例因创面感染皮瓣远端延迟愈合。13例患者均获随访9~57个月,平均24.5个月。13例皮瓣外形好,外观无臃肿,温度正常,皮瓣感觉部分存在。其中3例放疗后皮瓣局部色素沉着、质地变硬,但无皮瓣坏死;余皮瓣色泽和质地均良好。移植皮瓣疗效评分7~9分,疗效满意。随访期间患肢可负重行走,无供区肿瘤种植。无瘤生存10例,其中因肿瘤复发行小腿截肢术1例;肺转移3例,其中带瘤生存1例,死亡2例。结论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皮瓣一期移植修复小腿前侧软组织肉瘤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具有可避免皮瓣供区肿瘤种植、皮瓣血供可靠、对供区创伤小、外形满意等优势,是一种修复小腿肉瘤术后软组织缺损的可靠手术方法。
简介:【摘要】 目的 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9月-2020年9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共3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参照组,各15例。参照组应用前外侧手术治疗,观察组应用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治疗。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两组的围术期指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优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存在差异,观察组低于参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 后内侧倒L形切口联合前外侧入路手术可改善患者围术期指标,并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进一步推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