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99mTc-二巯基丁二酸(DMSA)肾静态显像联合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测定在小儿上尿路感染定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1年10月初诊为尿路感染(UTI)的儿童112例,对其肾静态显像和尿NAG测定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最终临床诊断为上尿路感染(UUTI)54例的患者中肾静态显像阳性47例,尿NAG测定阳性35例,两者中均至少有一项为阳性结果。结论肾静态显像联合尿NAG测定在儿童上尿路感染的定位诊断、病变程度及预后评估中有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评价激素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58例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取激素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对照组单纯采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12个月内的尿蛋白及血肌酐水平变化。结果观察组显效14例,有效13例,无效2例,不良反应2例,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显效11例,有效10例,无效8例,不良反应1例,72.4%,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在激素联合ACEI治疗中,各项单因素以血肌酐、肾小管的间质病变程度和肾小球的硬化率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2、4、6、8、10、12个月的尿蛋白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显著下降,观察组的下降程度更为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的2、4、6、8、10、12个月的血肌酐水平和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两组组间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激素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中度蛋白尿IgA肾病的临床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纯使用ACEI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尿蛋白水平,对肾功能有稳定作用,其疗效与肾小管的间质病变程度和肾小球的硬化率有一定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唾液淀粉酶是唾液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唾液淀粉酶的活性是反映自主神经系统最为灵敏的指标,有理想的应用研究价值。本文总结介绍了影响唾液淀粉酶的常见因素,以及五种唾液淀粉酶活性的测定方法,对于临床实验以及后续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简介:目的分析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两种不同情况下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结果的差异,为临床应用尿流率测定来判断遗尿患儿膀胱功能提供参考。方法对来本院就诊的102例原发性遗尿症患儿(男性60例,女性42例),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时分别进行尿流率和残余尿测定,比较两种情况下尿流率参数(排尿量、排尿时间、最大尿流率)及每次残余尿量检查结果。结果初始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流率为(15.5±8.2)mL/s,残余尿量为(2.9±5.9)mL;强烈尿意时测得患儿最大尿流率为(19.9±9.7)mL/s,残余尿量为(5.2±6.9)mL;初始尿意与强烈尿意下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最大尿流率随尿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当尿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最大尿流率反而有下降趋势。男性与女性在初始尿意时的最大尿流率和残余尿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强烈尿意时,男性的最大尿流率显著低于女性,(18.5±8.2)mL/svs(24.2±12.5)mL/s(P〈0.05),而残余尿量没有差异。结论遗尿患儿在初始尿意和强烈尿意下尿流率-残余尿测定结果有显著差异,遗尿患儿进行自由尿流率测定时不宜过度憋尿,临床上分析尿流率及残余尿测定结果时要考虑尿意状态和排尿量对尿流测定参数的影响。
简介:目的:探讨用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测定来辅助鉴别血尿来源的临床意义.方法:利用UF-100流式尿沉渣分析仪对79例肾性血尿(经肾活检证实)标本和128例非肾性血尿标本进行尿红细胞各项激光参数的测定,并将仪器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肾小球性血尿和非肾小球性血尿标本的70%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强度(RBC-P70Fsc)分别为(58.5±11.5)ch和(113.3±9.3)ch(P<0.01)、未溶解的红细胞比例(Non-LysedRBC%)分别为(65.7±26.8)%和(85.6±10.6)%(P<0.01)、红细胞平均散射光强度(RBC-MFsc)分别为(56.1±13.9)ch和(92.8±6.3)ch(P<0.01)、红细胞前向散射光分布宽度(RBC-Fsc-DW)分别为(30.7±9.1)ch和(19.6±6.8)ch(P<0.05);仪器提示红细胞信息与普通光镜红细胞形态检查结果判断肾小球性血尿的敏感性分别为91.1%和81.0%,特异性分别为83.6%和85.2%.结论:流式尿沉渣分析仪检测尿红细胞激光参数敏感准确、客观可靠,是一种有价值的鉴别肾性和非肾性血尿的过筛试验.
简介:摘要目的确定直肠指诊(DRE)是否影响尿流率的测定。方法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1年3月对共79例男性患者(分为Ⅰ组59例,Ⅱ组20例)进行研究。Ⅰ组在体格检查之前的上午10时行首次尿流率测定。在首次尿流率和DRE检查之后的6小时、24小时行第二次、第三次尿流率测定。在未行DRE检查的Ⅱ组行同样的尿流率测定。测定尿量、最大和平均尿流率。明确Ⅰ组和Ⅱ组第一、二、三次尿流率测定值的关系。结果在Ⅰ组和Ⅱ组之间未发现首次、6小时后、24小时后有明显区别(P>0.05)。结论我们未发现DRE对尿流率测定有任何的影响。
简介:中图分类号R65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5)07-0616-01摘要目的建立尿液中锰元素的原子吸光广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石墨炉的原子吸收光谱测定法测定尿样中锰元素的含量。并且加入基体改善剂,采用程序升温的办法进行测定。结果当锰元素的含量范围在0~80μg/L内,其线性回归方程为[ABS]=0.03532C+0.0542,其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为0.9991。在此范围内其线性良好。精密度试验,其变异系数,分别是4.2%,4.4%以及3.8%;本方法的回收率在93%到103%之间,回收率符合要求。结论原子吸收光谱测定尿样中的锰元素含量,能够节省样品的预处理过程,并且相关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理论K值和酶校准品K值所测酶活性结果差异,使血清酶活性测定结果更加准确。方法在贝克曼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分别用理论K值和酶校准品的K值测定同一质控物的6种酶活性,进行偏差比较和可接受性判断。结果除AST外,其它5种酶的校准K值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都明显小于理论K值测定结果的相对偏差,理论K值测定结果,AST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可接受,γ-GGT、ALP、AST、ALT、CK和LDH大于1/2CLIA’88(%)允许误差,不可接受,校准K值测定结果,γ-GGT和LDH结果相对偏差大于1/2CLIA’88(%)允许误差,不可接受,ALP、ALT、AST和CK相对偏差均小于1/2CLIA’88(%)允许误差,可接受。结论建议临床实验室使用适合生化检测系统的酶校准品K值测定血清酶活性。
简介:摘要临床诊断泌尿系统感染目前实验室以干化学白细胞酯酶试验(LeukocyteesteraseLE)和亚硝酸盐还原试验(NitreNit)作为筛查,以尿细菌培养作为金标准。但实际实验中60-80%尿培养结果阴性1、时间长、费用贵、增加细菌室的工作量。为了避免这些缺点、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目的评价Nit、LE诊断细菌尿筛查中准确性和可信性。方法同时检查尿常规和尿细菌培养标本163例,标本取必须清洁的中段尿、晨尿,女性患者均要求清洗外阴部后留标本。用接种环尿接种到伊红美兰和血平皿,置350C18-24小时以后分通过尿中检查Nit、LE和细菌培养进行比较,离出纯细菌。结果根据Nit、LE选择性进行尿细菌培养,助于满足临床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