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一、《庄子内篇注》是德清晚年的一部佳作明代四大名僧之一、学者德清认真研究过老子,著有《道德经解》,也认真研究过庄子,著有《庄子内篇注》。《道德经解》,据其序言始作于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四年“卒业”,此书在其《观老庄影响论》之后(参见拙作《释德清〈道德经解〉评述》,载《五台山研究》1988年第三期)。《庄子内篇注》无序言,有简要题记,未记写作年代,但说“其学问源头,‘影响论’发明已透,请细参之”。“影响论”即《观老庄影响论》无疑。那么,《庄子内篇注》必定作于《观老庄影响论》之后。该书署名为“明匡庐逸叟憨山释德清注”(《道德经
简介:佛教发生在印度,但发展却是在中国.因为佛教传到中国后,与时俱进,逐渐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的佛教理论.到了隋唐时期,这种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理论,发展到了极盛,形成了各宗林立、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要研究中国佛学思想,首先必须重点研究隋唐佛学思想,这是迄今为止所有佛教学者所达成的共识.
简介:本文从僧团、寺院的角度谈了佛教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影响与地位。作者认为:佛教僧团中出现的一批名僧,能代表当时佛学的最高水平,也是发展精致的佛教文化的协心力量。佛教寺院是一定时代的佛教文化和教学中心,是佛教文化核心力量的物质基础。当今对佛教文化的研究,就是要保证高水平的学术研究,也就是说培养高层次的佛学人材,建立有基础的佛教义学基地。学术界和佛教界共同研究佛教文化的根本前提是“认可佛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研究的立场是佛教为整个文化的一部分。佛教的核心是信众、信仰对象、教义、实践,而思想、学术、文学、艺术、伦理、风俗、中外文化交流则是这一核心影响下产生的文化成果,确立这样宽泛的佛教文化概念,可以在与严格意义上的佛教活动相联系而又相区别的原则之下,更充分也更客观地探讨和评价佛教所创造、所带动的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