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研究基于北京市第3次群众体育调查数据,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法分析了北京市居民睡眠、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除年龄增长、体质指数不正常、吸烟、喝酒是导致慢性病的重要因素外;睡眠时间投入、0.5h以上的长时间休闲久坐、体育锻炼时间投入与慢性病的关系独立显著。每天睡眠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降低14%。每天休闲久坐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几率将随之增加11%。每周投入体育锻炼的时间每增加1h,得慢性病的可能性将随之降低2%。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投入可有效降低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并随年龄增长其作用越来越显著。休闲久坐增加、年龄增长带来的慢性病发生风险,其负向作用随年龄增长越来越显著。
简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促进机制研究,是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研究的核心环节,是构建大学生体育生活化路径的前提。社会生态模型用于影响因素研究更具实用性和科学性。通过文献梳理和专家访谈,从个体、社会和环境3个层面构建我国大学生体育生活化社会生态模型,有助于解释、分析和预测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促进机制。个体层面包括大学生体育兴趣、大学生体育价值和大学生体育自我效能;社会层面包括社会支持、传统文化和媒体支持;环境层面包括气候条件、体育设施和体育政策。实证研究得出:(1)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不仅受到大学生个体因素影响,还受大学生所处环境影响;(2)大学生体育兴趣、体育政策、社会支持和气候条件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产生直接影响;(3)其他因子分别通过大学生体育兴趣、大学生体育价值或大学生体育自我效能对大学生体育生活化产生间接影响。相关建议:(1)大学体育要融合多部门,考虑多因素;(2)大学体育要回归体育本身、身体本身和生活本身以促进大学生体育直接兴趣;(3)大学体育要贯通中小学体育、融入社会体育,以促进大学生间接体育兴趣。
简介:应用文献资料、访谈、问卷调查、数理统计和实践应用等方法,对将满族部分冬季传统体育项目引入东北地区中小学体育课的可行性进行调查、分析与研究。结果表明:满族冬季传统体育项目以其丰富的文化意蕴、有效的健身性、浓厚的趣味性和简便的操作性等特点和属性,对满足学生的民族文化心理需求、加强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学生身心健康水平、树立学生良好的体育意识和养成终身锻炼的习惯,以及弥补学校体育经费短缺、体育活动场地不足等方面都具有现实意义,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进行体育参与的热情,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还可以传承与发扬民族传统体育,解决部分偏远或经济欠发达地域学校体育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具有较高的研究意义和推广价值。
简介:目前,我国许多运动项目上出现了运动成绩提高的不稳定现象,其中一些原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的项目,也出现较大幅度的滑坡。我们认为,缺乏对"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的深入理解,对专项化训练的理论认识不足和实践操作不当所致,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之一。对训练内容的划分,一般训练和专项训练内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专项训练是指与运动员训练水平相称的比赛本身。把训练内容分为比赛本身(专项训练)、专项辅助训练、专项基础训练、一般训练和全面训练比较明朗。专项辅助训练和比赛本身(专项训练)是训练内容的核心,比赛本身(专项训练)是最系统、最完整、最理想的训练内容。不管是何训练水平、项目特点和训练时期、阶段,训练内容都是由五者按照不同的比例组合而成,这种比例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与运动员的训练水平相称、动态变化的,应把五者看作一个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