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如果我们将截止1930年底的中国影片划人中国早期电影的范围,根据《中国影片大典:故事片·戏曲片(1905—1930)》影片目录加以计算,到1930年底,国产影片的数量已达590部。它们绝大部分今天已经不能看到。目前比较容易看到的是出版了光盘的六部影片:《劳工之爱情》(1922)、《一串珍珠》(1925)、《西厢记》(1927)、《情海重吻》(1928)、《雪中孤雏》(1929)和《儿子英雄》(1929)。这六部影片并非中国早期电影的代表作,通过它们考察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形态,其结论只能是初步的。

  • 标签: 中国早期电影 叙事形态 《劳工之爱情》 国产影片 《西厢记》 故事片
  • 简介:

  • 标签:
  • 简介:中国近代戏剧作家积千累万,而站在塔尖顶层的人物当属剧作家曹禺。他创作的《雷雨》《日出》《北京人》《原野》《家》等经典名剧,使中国现代话剧剧场艺术得以确立,并在中国观众的心目中深深扎根,中国的现代话剧由此走向成熟。他的戏剧深刻暴露社会问题,爱憎分明,感情炽热,善于描写悲剧人物及其悲剧性的生活内涵。曹禺戏剧主线清晰、结构紧凑、情节曲折,戏剧冲突尖锐激烈、引人入胜,具有极大的观赏性和发人深思的哲理性。

  • 标签: 曹禺戏剧 中国 莎士比亚 戏剧作家 现代话剧 悲剧人物
  • 简介:<正>中华民族,自“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盖取诸乾坤”以来,虽然历朝各代服装形制繁纷多变、千姿百态,然而就外观形制的总体而言,不外乎二大类别:以古代冕服、袴褶,近代中山服、西服等等为代表的“上衣下裳(裤)”制;以古深衣为特征的“衣裳(裤)连属”制,如袍、长衣、连衣裙等,前者为“两截式”,后者为“上下一统式”。这里着重探讨“衣裳连属”为代表的深衣制在我国服装史中的衍变、地位及个性特征,将之放到社会总体中验证,求古今中外打通一气,作纵横内在联系的多方位考察。

  • 标签: 深衣 服装史 服饰研究 连衣裙 服饰文化 生活方式
  • 简介:戏曲脸谱是我国戏曲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可以说戏剧脸谱研究对于戏曲研究是不可或缺的。脸谱极具文化功能和艺术欣赏的双重功能。中国戏曲凝聚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张张迥异的脸谱更是中国精神文化的缩影。

  • 标签: 脸谱 戏曲研究 功能性
  • 简介:随着四年一度成人杂技比赛在中国的开展,与之相伴而生的"新苗"大赛也走过了一个从初具规模到走向成熟的历程。从刚刚降下帷幕的金狮奖第三届全国少儿杂技比赛所诞生的金银铜获奖节目中,笔者惊喜地感到中国少儿杂技的发展始终保持着迅猛坚挺的势头,它显示了这一行业的生机,引起了艺术界的关注,必将成为中国杂技进入新世纪,占据国际国内市场,开始大规模孕育的契机。

  • 标签: 中国杂技 杂技希望
  • 简介:本文旨在以中国电影产业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具体实际为基础,来研究和探讨中国的存量电影现象。

  • 标签: 存量电影 原因 出路
  • 简介:4月15日,国家大剧院寄予厚望的"原创歌剧"、歌剧节"开幕大戏"新版《西施》首演。不知是否巧合,当天被视为中国外贸晴雨表、"中国制造"商品风向标的第107届广交会也在遥远的广州火爆开幕。这一天,"中国制造"的千万种商品在南国展开新一轮对世界市场攻城略地的征伐,完全"中国制造"的歌剧《西施》也在首都开始了新一轮的演出,中国制造的力量从商品拓展到了文化,"MadeinChina"的中国歌剧也希望能像别的商品一样,睥睨群雄,立足世界之林。

  • 标签: 原创歌剧 中国外贸 西施 中国制造 世界市场 国家大剧院
  • 简介:中国歌剧研究会、北京大学歌剧研究院共同主办的“2008中国歌剧论坛”,于2008年11月28日上午9时,在北京二十‘世纪饭店正式启幕,这是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歌剧人举行的第一次盛大聚会。来自全国各地的老一辈歌剧艺术家、歌剧院团负责人、剧作家、作曲家、指挥家、歌剧理论家、研究员、评论家、制作人、教师、演员等几代歌剧艺术百余同仁共聚一堂,对中国歌剧现阶段的多元态势和发展之路,以及创作、制作、演出、市场、教育和管理等诸多领域内的问题,进行了为期三天的反思、研究和探讨。

  • 标签: 中国歌剧 论坛 歌剧艺术家 北京大学 制作人 研究院
  • 简介:眼前放着一本2004年出版的红封面书,MurrayJ.Levith(列维思)所作,题为(London:Continuum).其实,相同题名的文章、著作已有不少.早在1954年4月,曹未风就发表过一篇文章,标题就英译为"ShakespeareinChina";1987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的一本书,书名英译后也是这个标题.更早些的有ChangChenHsien,1981年在英国伯明翰大学提交了一篇硕士论文:"ShakespeareinChina";1953年,该学者的一篇同名论文收入AllardyceNicoll主编的(ShakespeareSurvey6).较晚的是1996年,XiaoYangZhang发表了一本专著,书名也是.

  • 标签: 标题 出版社 文章 题名 封面 书名
  • 简介:易立明(以下简称“易”):回到“新歌剧”的提出,其实这是个观念问题。郝维亚(以下简称“郝”):“新”是与“旧”相对的。那么,什么是“旧”?张萌(以下简称“张”):不是相对于“旧”的“新”,而是以前没有这么做过歌剧。易:为什么我们这么做?《画皮》故事的概念和理念是落在人物及其关系上的,而我最终的处理是将这三个人抽象为一个人:这一切都是王生的梦境,是他想象出来的。

  • 标签: 《画皮》 “新” 歌剧 中国 对话 创作
  • 简介:无论你是否同意本文的观点,这都是一篇非常值得一读的文章。文中,两位艺术家以非常严肃、坦诚的态度,将自己创作歌剧《画皮》期间的所思所想毫无保留地讲述出来。不仅使我们有机会窥得一部歌剧作品从构思到成型的点滴细节,更透过这些探讨展示了他们多年在歌剧领域创作的经验和反思。基于这些反思,艺术家们借由这部原创歌剧首次提出并实践了“中国新歌剧”的概念。尽管10月23日,《画皮》的首演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但这一概念还是毫无悬念地在业界和乐迷中引发了众多的质疑和讨论。中国新歌剧“新”在哪里?我们或许可以在他们的谈话中找到一些端倪。

  • 标签: 歌剧作品 《画皮》 “新” 中国 创作 对话
  • 简介:厉震林在《上海戏剧》(2000.12)以对话形式发表同题文章,文章认为,中国社会处于转变时期,到处充满诀别意识。中国前卫话剧自然也会随此发生结构性的律动。如果说八十年代的中国前卫话剧更多的是对异己的否定,那么,九十年代的则成为自我诘问,以中国大众文化意识为自身的精神价值建构的对象,体现了特定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

  • 标签: 话剧 戏剧 自身 文章 话语体系 自我
  • 简介:中国杂技艺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一枝奇葩,是一门有着3600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艺术,又是一门开拓创新、精彩纷呈的时代艺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杂技在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传统技艺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国际国内市场与赛场的演出实践中,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令世界瞩目。

  • 标签: 杂技艺术 中国 民族优秀文化 继承与发展 改革开放 有机融合
  • 简介:<正>饰者,修饰之谓也。人要美化自身,就离不开修饰。人类早就懂得以饰物来点缀自己,在没有制成衣服之前,我们的先人就用兽骨、兽牙、羽毛、贝壳来装扮自己,以求得一种自我表现的娱悦,同时表达对原始宗教和图腾的崇拜。对于光泽怡人的饰物,各民族自古以来都有极大的兴趣。巴西的阿吉辛古部落,杰出的战士可以戴羽毛帽,以便在部落内区别于普通人。汤加部落的领袖用鲸鱼牙齿做成的项链来美化自己。英国前王妃戴安娜说过:“没有比首饰更能显示欣赏倾向了,长久以来,婚礼都是由首饰陪伴的,最深的感情可以通过首饰来表示,所以首饰的魅力将是永存的。”因此,对于中国民族服饰中头饰的研究,也是研究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课题。

  • 标签: 中国民族 头饰 中国少数民族 原始宗教 少民族 各民族
  • 简介:杂技是否需要幽默感?这是讨论中国杂技是否缺乏幽默感的前提,假如说用幽默感这种文化意义过重的词汇来要求杂技艺术有些过于苛责的话,那么换一种说法,幽默元素是否应当出现在杂技艺术当中?或许有人说,在杂技中寻求幽默感实在是缘木求鱼,要找幽默感去听相声看喜剧片不就好了,

  • 标签: 杂技艺术 幽默感 元素 中国 文化意义 喜剧片
  • 简介:"湘"见北欧,友谊穿越万里;感知中国,"湘"风劲吹千亩湖。在芬兰独立100周年的2017年仲夏时分,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和中国驻芬兰大使馆共同主办的"感知中国"芬兰行大型文化交流活动在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市音乐厅隆重举办。湖南省杂技艺术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的大型原创杂技剧《梦之旅》于6月27日精彩亮相赫尔辛基市音乐厅主剧场内。编剧用17个不同类型的杂技节目串联成一台完整的舞台剧,杂技演员用高难度技巧展示梦幻式的剧情,

  • 标签: 杂技节目 杂技艺术 杂技剧 文化交流活动 舞台剧 杂技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