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人民日报》2012年7月18日刊登张洋的文章说,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对公共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相对于这种要求而言,目前我国公民的公共精神依旧较弱。不少人认为,政治是国家的事,老百姓参不参与没有多大关系,最终对公共事务熟视无睹。这是公民公共精神缺失的最直接、最普遍的表现。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公民对公共精神滥用或者错用。由于社会上商业化浪潮的

  • 标签: 公共精神 精神缺失 张洋 政治生活 精神需要 网络谣言
  • 简介:<正>海瑞(公元1514—1587年)字汝贤,自号刚峰,海南省琼山县人。曾任知县、户部主事、应天巡抚、南京都察院都御史、南吏部右侍郎等官。海瑞所处的时代,正是明王朝由盛转衰,社会矛盾尖锐之时。他一生宦海浮沉、坎坷不平,加上他的品格修养和个人素质,形成了他的独具特色的政治思想

  • 标签: 海瑞 政治思想 由盛转衰 社会矛盾 明王朝 都察院
  • 简介:<正>毛泽东早期在政治上就具有强烈的参予意识,并显露出惊人的才华和独到的见解,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认识和由此提出的种种改造中国社会的方案方面。(一)忧国忧民的参予意识——“五四”前对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思考毛泽东青年时代就以“身无分文,心忧天下”自勉。他的忧国忧民参予意识首先体现在对中国国民性的认识1、“积弊甚深”的国民性

  • 标签: 毛泽东早期 共和国 新民学会 青年时代 二十年 中国国民性
  • 简介:英国强占香港后,一面不顾一切地掠夺香港,并以香港为基地进一步侵略和掠夺中国内地;一面又从自身利益出发开发、建设香港。在香港人民的辛勤劳作下,香港迅速发展起来。不仅成了中外贸易的集散地,更成为展示西方近代文明的橱窗,成了西学、西艺、近代民主思想观念的风云寄汇之地,成为中国人窥见域外文明的窗口。作为第一批展示西方文明的通商口岸和第一批西学传播之中心,香港在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与开放而迅速变迁的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尤其是敏感于时势变迁的晚清士林如洪仁王干、王韬、何启、康有为、孙中山等人,每一个人思想新旧更新的旅程中,香港都是重要的一站。他们对香港的认识与思考,激发了思想上的巨大嬗变,化成了晚清社会中一次又一次不同凡响的呐喊,汇成了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思潮。香港对晚清知识界的巨大影响至少有以下三个方面:突破华夷观念,接受西式教育,成为洋教信徒;潜研西学,倡导改良,西学东渐,西俗东渐;推翻专制王朝、资产阶级革命思潮的滥觞

  • 标签: 晚清 知识分子 香港 影响
  • 简介:<正>众所周知,《老子》虽极富哲学思辩之“吊诡”,却又极重其“道”之能有所用,道德经五千言,强半在说治天下的方略大计。可知,道家学派在初兴之际,是和儒家学派一样积极入世的。当然,入世者亦将有如何入世的区别,而在学界不少人的心目中,《老子》所表述的政治思想,只是冰冷理性的体现,绝无温情仁爱的道德情感可言。于是,一种颇觉简单的结论便自然出现:道家初祖的治世术,是以客观的法则规律为依据的,不像儒家之创始者那样执着于亲情仁义的社会规范。这种结论宜其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因为《老子》之中确乎有着“天地不仁”“圣人不仁”之类的论说,而且又明确说过“治国如用兵”的话,用兵打仗,你死我活,当时似乎还没有不许虐待俘虏的约法,既然如此,政治不就和战争一样是残酷无情的吗?初看去,这一切都来得振振有词,不容置疑。不过,倘若本着多问几个为什么的原则

  • 标签: 《老子》 道德政治 圣人 儒学 道德情感 道德理想
  • 简介:语文教师都有这样的共同感受,那就是批改作文真难,真累!其实,对作文批改,叶圣陶先生有过很多论述。他说:“老师改作文是够辛苦的。几十本,一本一本改,可是劳而少功。是不是可以改变方法呢?我看值得研究。”他还指出:“可以这样说,给学生批改,目的在使他们达到自己能够批改的地步,自己能够批改了,无论写什么就比较稳当了……”

  • 标签: 叶圣陶 教育思想 批改作文 习作 语文教师 作文批改
  • 简介:“认同”一词是从英文identity而来,是近数年来从国外传入的众多新词汇之一。目前,这一概念基本为我国学术界所接受并广泛应用。如对文化、价值观念、民族、政党和政权的认同等。名词性的“认同”概念涉指身份、属性等,而具有动态意义的“认同”,则指“自我”在情感、信念上与他人及其他对象连结为一体的心理过程。认同是指“我者”具有从属于某个群体的身份。

  • 标签: 国家认同 马克思主义 国家观 民族精神
  • 简介:以发展经济为目标的政治价值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使人民基本上摆脱了贫困。但是一些社会问题也相伴而生,特别是民生问题的解决成为时代的迫切要求,以改善民生、实现民生幸福最大化为目的的民生政治价值便应运而生。因此,大力发展生产力的同时实现经济关系、社会分工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正义,实现个人需要与社会整体发展相统一,实现公共政策的民生价值转向是从经济政治向民生政治转变的重要途径。

  • 标签: 经济政治观 民生政治观 公平正义 民生幸福
  • 简介:从学理上说,1920年代醒狮派的公民教育思想既是一种以国家为本位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以国家主义为灵魂的政治理想。醒狮派在对当时中国自由主义公民教育进行反动的同时,更希望通过公民教育的的形式唤醒国人的国魂与国性,重树国人的自尊与自信,规范国人的信仰与道德,以便为"全民革命"提供精神支持。这种公民教育思想由于过分重视国家、民族的神圣性与至上性,而相对忽视了个人、社会在国家中的应有地位,因而是一种狭义的、不完整的公民教育思想。但由于它暗合了近代中国要求民族解放的时代节拍,因此也不乏一定的合理性,并对以后的中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标签: 醒狮派 国家主义 公民教育 中国青年党
  • 简介:<正>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课作为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品质教育的学科,在素质教育全局中占据着至关重要的位置,尤其是在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方面,起着其他学科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的世界

  • 标签: 初中政治课 思想道德素质 教育模式 心理品质教育 道德品质 心理健康
  • 简介: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供给主体结构不合理、供给内容的针对性和时代性缺失和供给模式的固化制约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发挥,新建本科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能更好地承担起培养人才的重任,需在供给侧方面进行结构性改革,从供给主体、内容、模式和环境四个方面入手,提高教学实效。

  • 标签: 供给侧 新建本科院校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钱澄之以其易学思想为指导原则来解决当时史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定位《周易》为天地之理的诠释方式,钱澄之把文本《周易》形成过程中所遵循的原则投射到了史书编纂方面,回应了史书不信的问题。他用"彰往而察来"统领易学和史学的经世精神,并在以史证易中很好地体现了这一核心内容。通过完善易学变通观和传统的社会变革理论,他很好地坚固了遗民的价值世界。同时,钱澄之主张以"《易》理"概念来规范史学研究视野,有效避免了后者狭隘化的弊端。

  • 标签: 钱澄之 史学观 易学思想 经世
  • 简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以来,尤其是有关科学发展和人学理论的几个全国性学术研讨会召开之后,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思想得到较为深入、全面、系统的研究。在此过程中,学术界对其形成的哲学基础、内容、特点和意义,尤其是对以人为本的本质内涵和价值理念等诸方面不乏深刻见解,但也有不少需要继续深入研究之处。

  • 标签: 科学发展观 人学思想 综述
  • 简介:西汉初年的思想家中,影响较大的当数陆贾、贾谊、韩婴和董仲舒。这些思想家是不同阶段思想界的代表人物,展现了思想演变进程中的时代特点。从秦的法家专政到汉武帝以后儒家经学地位的确立,思想家们的贡献就是从根本上转变“治”的指导思想问题。“治术”对于思想体系的基本要求是有效地进行实用操作和实现制度化,

  • 标签: 政治法律思想 陆贾 思想家 代表人物 思想演变 儒家经学
  • 简介:戊戌辛亥间文化思想政治汤志钧19世纪末20世纪初,灾难深重的旧中国,由维新变法到推翻帝制,波澜壮阔,风发潮涌,留下了光辉的篇章。戊戌维新,报刊流行,教育改革,冲击了封建传统,促使知识分子的思想解放,虽然仅仅走了第一步,却是很值得重视的一步。那么,戊...

  • 标签: 文化思想 康有为 梁启超 章太炎 孔子 顾炎武
  • 简介:<正>西方民主主义,空想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是近代中国思想界影响最大的三大思潮。在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主导思潮传入中国以前,许多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的先驱,多多少少在思想上留下过这三大思潮的刻痕。西方民主主义的影响自不必说,空想社会主义与无政府主义,也对早年的马克思主义者产生过较大的影响。如青年时代的恽代英,就在其列。任何一种真诚的理论都是改造理论,这种改造是通过对社会现实的改造而实现的。无论

  • 标签: 早期政治思想 空想社会主义 无政府主义 恽代英 民主主义 新村主义
  • 简介:贾谊(公元前200年~前168年),洛阳邙山(今孟津县)人,西汉初年著名思想家。前贤时俊对贾谊其人其学研究较多,但对其思想的派别属性一直争论不休。揆诸众说,尤以论其为儒家和法家者居多,首论贾谊为汉初法家代表人物的是司马迁,他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自曹参荐盖公言黄老,而贾生、晁错明申、商,公孙弘以儒显。”明确地将贾谊作为汉初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王夫之及近人丁泰、肖蔻父等均持与司马迁相同的观点。而西汉末年的刘歆,却将贾谊定性为儒者。班固宗刘歆之说,在《汉书·艺文志》中将贾谊的《新书》归为儒家类,此后,历代正史之《艺文志》及目录学著作均将《新书》归类儒家。

  • 标签: 贾谊 汉代政治 法治思想 《艺文志》 代表人物 《新书》
  • 简介:民国时期.在主流社会教育救国思潮的直接推动下,回族社会里一批具有新知识、新理念、新视野的先进知识分子也将关注的目光聚集于本民族教育。通过深刻反思和剖析回族旧式经堂教育日益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及其与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相脱节的明显诟病。他们逐渐确立起全新的民族教育理念,并在积极面向回族社会广泛传播的同时,纷纷躬身于教育

  • 标签: 知识分子群体 回族社会 民族教育 民国时期 教育观 教育救国思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