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56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衮代的身世及获罪大归真相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继妃衮代,于天命五年(1620)被遣大归(休回母家),其事散见于官稗野史之中。《清史稿·列传一·后妃》中记叙衮代曾辅佐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全文如下:“继妃,富察氏。归太祖亦在孝慈皇后前。岁癸已,叶赫诸部来侵,上夜驻军,寝甚酣,妃呼上觉曰:‘尔方寸乱耶?惧耶?九国兵来攻,岂酣寝时耶?,’上曰:‘我果惧,安能酣寝?我闻叶赫来侵,以其无期,时以为念。即至,我心安矣。我若负叶赫,天必厌之,安得不惧?

  • 标签: 福晋 太祖 努尔哈赤 大贝 皇太极 天命
  • 简介:由于父辈们的关系,笔者和著名历史学家徐子明之女、国际著名工笔大师、留金画画家徐仪女士多有联系和交往,深为其在书画艺术方面的高深造诣和崇高的爱国言行而感佩。

  • 标签: 艺术人生 大师 历史学家 书画艺术 爱国
  • 简介:毛泽东一生博览群书,他曾经阅读过《昭明文选》、《古诗源》、《元人小令集》、唐宋元明清《五朝诗别裁》、《词律》、《容斋随笔》、《梦溪笔谈》、《楚辞集注》、《屈宋古音义》、《古文辞类纂》、《六朝文絮》等大量中国古典文学名著。[1]其中,他对庾的《枯树赋》却百读不厌,情有独钟。

  • 标签: 《枯树赋》 庾信 小令 中国古典文学 词律 《昭明文选》
  • 简介: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是一次历史大倒退,大转折。原本国共两党合作发动群众、打倒军阀、进行北伐战争的大好形势,被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革命集团彻底破坏了。大批的共产党员、国民党左派人士以及工农革命群众和进步的知识分子遭到逮捕和杀害。著名的文化人士胡愈之和吴觉农在事变第二天(4月13日)途经宝山路,目睹了反动军队屠杀群众的一幕。胡愈之等目睹惨状,

  • 标签: 反革命政变 国民党左派 国共两党合作 反革命集团 北伐战争 共产党员
  • 简介:喜为人间吐不平,早年英锐已知名;曾因王莽诛民贼,亦借陈东励学生。这是戏剧家田汉为纪念周芳演剧生活60年赋诗之第一首。少年学艺周芳,名士楚,艺名麒麟童。浙江慈溪人。1895年1月14日(清光绪二十年十二月十九)出生于江苏清江浦(今淮阴市)。前辈多为仕宦。父周慰堂业余喜爱京剧,后搭班演青衣,艺名金琴仙。周芳5岁开始学戏。6岁时他在杭州拱宸桥天仙茶园首次登台,表演《黄金台》中的娃娃生,乃取艺名“七龄童”(按虚岁计)。同年,周芳给来杭州上演《扫雪打碗》(《铁莲花》之一折)的老生小盂七配演定生(娃娃生),为表现人物在雪地奔走滑倒的场面,周在戏里的急急奔走中走了一个“吊毛”,博得满堂彩声

  • 标签: 周信芳 南派 舞台艺术 南国社 人物性格 宗师
  • 简介:曲阜师范大学黄怀信教授新撰《鹖冠子校注》一书,近由中华书局列入新编诸子集成续编出版,值得学界欢迎和关注。《鹖冠子》是一部重要的先秦道家类子书。《汉书·艺文志》云:"《鹖冠子》一篇。楚人,居深山,以鹖为冠。"应劭《风俗通义》佚文《姓氏》载:"鹖冠氏,楚贤人,以鹖为冠,因氏焉,鹖冠子著书。"可见其确有较古传流。

  • 标签: 鹖冠子 怀信 新编诸子集成 先秦道家 《风俗通义》 楚人
  • 简介:岭南作为一个特定的文化区域,在中国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由于地缘因素的影响,以及族属之间的差异,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其文化较少受到中原文化的整合,保留了较为鲜明的地域特色。而岭南民间信仰作为岭南文化的一种,也因此打上了其独特的个性烙印。然而,这种个性究竟是如何形成的,还需作进一步的探讨。本文通过对其历史渊源、其形成的地域特点的考察,观察其个性在文化交融过程中是如何被塑造并获得表达的。

  • 标签: 岭南 族属 中国文化史 中原文化 地缘 民间信仰
  • 简介:一、选择北图黄明先生在《我与图书馆》一文中记述:"1979年我平反以后被调到北京图书馆。"但在他调动的过程中有鲜为人知的故事。黄先生是于道泉先生的老友,他从于道泉先生那里获知北京图书馆民族语文组收藏的藏文古籍在国内甚至世界上是最全、最丰富的。于道泉先生希望黄先生到北图,并积极向北图推荐。然而黄先生平反以后,便由民族出版社安排到图旺主编的《藏汉大辞典》编纂室,时在成都。由此可知民族出版社欢迎黄先生回社工作,国家民委也说如果不想回出版社,民委可以安排。

  • 标签: 黄明信 于道泉 北京图书馆 民族语文 藏汉大辞典 国家民委
  • 简介:中国伊斯兰教西道堂自从兴起以来,就得到来华西人的关注,传教士安献就是其中一位,民国6年,他在甘肃兰州皋兰县监狱里无意间遇到了被关押的西道堂第四任教长敏志道,通过与之交流,由此产生了对西道堂的研究兴趣。他不仅记录了马启西创建西道堂的经历、西道堂抵抗白朗的过程和敏志道等在监狱的实际情形,而且将所见所闻告知了采中国西北的传教士同行,引发了他们的高度重视,成为中、西方研究西道堂的第一人。

  • 标签: 安献令 中国伊斯兰教 西道堂
  • 简介:南朝时建康作为京师建康县的地方长官,在政局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南宋人马光祖修、周应合纂的《景定建康志》曾对建康的任职人员进行梳理,整理出建康共19人,其中刘宋6人,南齐6人,南梁4人,南陈3人。然尚存在一些纰漏、谬误之处,本文补其漏记,纠其谬误。删除错误记载1人,修订任官朝代记载错误1人,并补充了25人,南朝可考的任职人员共43人。具体考证建康的任职时间及次序,得知宋武帝、少帝、前废帝、梁简文帝等朝建康未见于历史记载,这说明建康的担任者应超过43人。

  • 标签: 南朝 建康令 景定建康志 任职人员 任职次序
  • 简介:1931年夏秋间,正是中国危难重重的时期:国内连年内战,战祸不断,民生艰难;日本正虎视眈眈、剑拔弩张,准备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南京的国民政府正处在内外交困、风雨飘摇之中。就在这时,在长江、淮河流域发生了多年未见的严重的大水灾,造成了极其惨重的人员伤亡与经济损失。国都南京也遭受了一场浩劫,空前严重的洪灾袭击了南京城及其郊县广大地区。

  • 标签: 1931年 南京 袭击 洪水 侵略战争 国民政府
  • 简介:太史在西汉时期社会地位低下,其主要职责是掌管天文历法;而太史在西周时期则享有尊崇的地位。司马迁父子因为祖上曾是周之太史,因此他们认为西汉的太史也理应享有太史在周室时的尊崇地位。他们出于对祖先尊崇社会地位的追慕,从而希望通过论载天下“史文”来达到比肩先祖的目的,这正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信心所在。但是汉代大一统的政治格局限制了司马迁对历史经验的解读和表达,因此,“亦欲……成一家之言”实际上是司马迁欲比附先祖周之太史的期望与西汉太史公地位卑下之间不对称关系的一种妥协表达。由于司马迁的写史思想和自武帝后占主导地位的儒家思想有所出入,因此,在赵宋之前,“成一家之言”的初衷并没有得到人们的理解和认同。

  • 标签: 成一家之言 太史 太史令
  • 简介:1952年秋天,周恩来到上海视察,会见了他的童年挚友、当时在华东机关幼儿园当保育员的表姐龚志如。龚志如在向表弟叙说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突然收住了话头,对坐在身旁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说:“可惜你们俩没有个孩子。”

  • 标签: 周恩来 机关幼儿园 保育员 邓颖超 孩子
  • 简介:本文考察了“信用”一词内涵在古代与现代的区别,指出在古代典籍中反映重约守诺品质的“”字产生于充斥着尔虞我诈的春秋战国时期,此字的出现与广泛使用,并不能说明当时此类品质的大量存在,而是折射出社会上的极度缺乏。在对儒家代表人物关于“”的论述进行分析后,提出宋代理学家利用注释经典的方式,对于儒家创始人孔子与孟子的一些论述进行了适合自己学说的解释,但与原意有着不小的差异。

  • 标签: 信用 信用产生 信用缺失 三纲五常
  • 简介:(BenjaminHobson,1816~1873)英国人,早年毕业于伦敦大学医科。其后成为英国伦敦传道会的传教医生。1839年(道光十九年)来华。先后在澳门及香港伦敦传道会当医生。1848年6月到广州。在金利埠(今六二三路)开设惠爱医馆。当时著名的基督教传道人及粗通医学的周励堂等人亦在惠爱医馆工作。合在广州行医的口碑甚好。据晚清著名学者王韬回忆,惠爱医馆“几乎其门如市,户限为穿,于是合氏之名,遂遍粤东人士之口”。合“为人谦逊和蔼,谨默肫笃,有古君子之风”。1850年合在广州编译出版《全体新论》,声名益振。1856年(咸丰七年)第二次鸦片战争事起,合结束广州的医务,避战锋

  • 标签: 传教医生 博济医院 康有为 第二次鸦片战争 西方医学 广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