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究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骨健康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7年8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和北京按摩医院门诊检查的80例老年人,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水平,根据水平高低分为维生素D正常组27例、维生素D偏低组28例、维生素D缺乏组25例。对3组老年人行SF-36量表调查问卷,并检测骨密度,对比3组老年人SF-36量表躯体健康各维度、SF-36量表心理健康各维度得分、L1~4、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区、全髋部骨密度情况。结果维生素D偏低组与维生素D缺乏组的SF-36量表躯体健康各维度均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偏低组SF-36量表心理健康各维度心理健康状况、精神健康、精力、社会功能得分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情感职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各维度得分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3组人员局部骨密度情况发现,维生素D偏低组L1~4、股骨颈、转子区、全髋部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转子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生素D缺乏组L1~4、股骨颈、大转子区、转子区、全髋部骨密度显著低于维生素D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维生素D水平对老年人生活质量及骨健康有显著影响,老年人群体格检查需包含25-羟维生素D3血清学检查。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饮食护理对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生活质量评分的影响展开分析。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8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糖尿病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饮食护理,1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水平(FPG)与餐后2h血糖水平(2 hPG);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评分(SF-36)。结果:研究组对FPG、2 hPG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SF-36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糖尿病患者应用饮食指导了可以有效改善血糖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护理效果显著,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老年高危压疮患者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后对其生活质量水平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时间范围处于2020年2月~2022年11月阶段的58例老年高危压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投掷硬币法作为护理研究分组依据,展开所有老年高危压疮患者不同组别划分;其中施以常规护理干预的设为参照组(n=29);施以延续性护理干预的设为研究组(n=29);对比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压疮总发生率以及生活质量(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结果:研究组老年高危压疮患者压疮总发生率同参照组展开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降低(P0.05);护理后,研究组老年高危患者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以及心理功能评分同参照组比较,结果呈现出显著提升(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早期康复护理对大面积烧伤患者恢复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5年1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6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依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实验组(早期康复护理)各31例,对两组患者恢复水平及生活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干预的实验组患者瘢痕增生、挛缩及功能障碍明显轻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因子(躯体健康、心理功能、社会关系及一般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进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康复护理能够有效促进大面积烧伤患者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对新生儿实施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对其睡眠质量、生理机能以及应激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 2017年 1月至 2019年 6月间收治的新生儿 80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 40例接受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并命名为实验组,其余 40例未接受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此组命名为对照组。对比这两组的睡眠质量优良率、生理机能以及应激激素水平。结果 从睡眠质量优良率上看,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差异显著;从生理机能(体温、呼吸数以及心率)上看,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 p<0.05);从应激激素水平(肾上激素、去甲肾上激素以及儿茶酚胺)上看,两组的对比结果为( p<0.05),差异显著。结论 对新生儿采取病房环境降噪综合干预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探讨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与主观生活质量及家庭环境的相关性.方法对98例儿童进行儿童社交焦虑量表(SASC)、少儿主观生活质量问卷(ISLQ)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测评.以SASC总分≥8分为界,分为≥8分组(焦虑组)、〈8分组(对照组),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焦虑组SADC总分[(13.68±6.28)分]及害怕否定评价[(8.64±5.12)分]、社交回避苦恼因子评分[(5.46±3.05)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分别为(9.20±4.71)分,(6.01±3.08)分,(2.99±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组ISLQ评分在认知成分、情感成分、总分上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8个维度水平的比较中,各维度的得分焦虑组均低于对照组,除了生活环境、抑郁体验维度外,其余家庭生活、同伴交往、学校生活、自我认识、躯体情感、焦虑体验6个维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组FES-CV评分的亲密度、情感表达、独立性、成功性、文化性、娱乐性、道德宗教观较对照组明显为低,且焦虑组家庭的矛盾性比对照组明显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显示,焦虑组SASC评分与ISLQ、FES-CV多数因子评分呈显著负相关;而与FES-CV的矛盾性因子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少年儿童社交焦虑水平高者,其主观生活质量较差,家庭环境功能较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延续护理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心理及生活质量方面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6年1月-2018年9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88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延续组,每组各有患者44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延续组患者实施延续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后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延续组干预后SAS以及SDS评分降低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生理功能、心理状况、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等方面得分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护理措施可以显著改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不良情绪,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针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实行呼吸困难评级干预,对其护理质量以及护患认知水平进行分析讨论。方法:以抽样的方式在我院从2021年2月份至2022年2月份接诊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中抽取70例、以及12位护理人员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根据单双数的方式分为两组,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35例患者和6位护理人员取名为参照组,开展呼吸困难评级的35例患者和另外的6位护理人员取名为研讨组,对两组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和护理人员干预前后的认知水平以及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比对分析。结果:研讨组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实行呼吸困难评级后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同时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改善,两组之间的护理效果差距较大P<0.05有研究价值。结论:通过对呼吸内科住院患者开展呼吸困难评级干预后,患者和护理人员的认知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同时患者的护理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提高,值得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Orem自理干预模式对结肠癌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创伤后应激障碍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结肠癌患者进行研究,共80例,研究时间2019年1月-2022年1月,参照组(40例,常规护理),研究组(40例,Orem自理干预模式),护理效果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术后4周PTSD-SS评分、ASDS评分均低于参照组,P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康复护理(Rehabilitation Care,RC)对老年高血压(Hypertension, HYP)患者血压水平(DBP、SBP)与生活质量(QOL)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二〇二一年7月-二〇二二年6月期间收治的老年HYP患者,将其随机均分为2组,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及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RC,对比2组患者血压水平与QOL变化。结果:护理前2组患者DBP、SBP与QOL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经护理干预后,RC组患者DBP、SBP指标<CON组患者,QOL评分>CON组患者,组间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老年HYP患者应用基于动机行为转化的RC,能够提升患者对于疾病的认知,并改善机体状态,降低血压水平,使患者QOL得到保障,具备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目的观察乙肝疫苗接种成人后疫苗应答效果,为制定移动人群乙肝预防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对随机观察的674名受试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免疫前后血清中抗-HBs.对检测结果抗-HBsS/N≥2.1mIu/ml的阳性者均强化免疫接种乙肝疫苗1支(5μ/0.5ml);而乙肝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均阴性者,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3支.统计方法:χ2检验、秩和检验、2xC表线性回归分析、用Poisson分布与正态分布法估总体率可信区间.结果①对219例阳性者,强化免疫后产生抗-HBsS/N≥2.1mIu/ml~9.9mIu/ml)平均阳性率由63.01%(56.62%~69.41%)下降至27.40%(21.89%~32.90%);而抗-HBsS/N(≥10mIu/ml)回升至72.6%(66.70%~78.51%).免疫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65,P<0.01).②对472例阴性者全程免疫接种乙肝疫苗第一针后,产生抗-HBsS/N≥2.1mIu/ml,平均阳性率为10.81%(8.00%~13.61%),而第三针免疫后达到74.36%(70.43%~78.30%);第三针免疫后,抗-HBsS/N≥10mIu/ml,平均阳性率为29.45%(25.34%~33.56%);无应答率为25.64%(21.70%~29.57%).抗-HBsS/N≥10mIu/ml的阳性率,随免疫注射次数呈上升趋势(2xC表线性回归分析,χ2=186.93,P<0.005).即随年龄增长免疫应答呈下降趋势.结论①强化免疫使抗-HBsS/N≥(2.1mIu/ml~9.9mIu/ml)回升至S/N≥10mIu/ml阳性率增高.②对于不答者重复数次免疫.③建议国产基因疫苗增加剂量(原为5μg/0.5ml)可否为10μg/0.5ml,以提高免疫应答效果.④建议成员人使用0.1.2.6M方案免疫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