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9 个结果
  • 简介:随机抽取100例糖尿病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n=50),试验组实施以行为转变理论为基础的干预模式,在干预前后对患者的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及血糖进行分析。对照组实施常规健康教育。结果试验组患者在干预后血糖控制知识、自我效能、行为能力及血糖水平均优于干预前(P〈0.01),且优于对照组结果(P〈0.05)。结论行为转变理论模式对改善糖尿病血糖控制方面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标签: 行为转变理论 糖尿病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PBL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护理学教学中应用效果。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为该校护理教学改革提供经验。方法选择该院2014级护理本科班7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自行设计问卷调查,和结课考试进行学生反馈效果比较分析。结果在该组调查中,应用PBL教学模式的实验组结课考试成绩明显高于传统多媒体授课形式的对照组(P〈0.01)。结论PBL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本科护理学生的学习成绩、培养本科护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而且能够促进该校PBL改革进程。

  • 标签: PBL教学模式 糖尿病 视网膜病变 护理学 教学
  • 简介:目的观察并探究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电脑抽取该院肾内科2016年4月—2017年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肾病患者视做观察对象,尊重患者本人的护理意愿将64例患者进行平均分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n=37),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心理护理(n=37);记录并对比两组经不同护理措施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SF-36生活质量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经心理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患者经常规护理干预后治疗总有效率为78.37%,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SF-36生活质量评分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护理中应用心理护理应用效果显著,可有效提升护理效果的同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 标签: 肾内科 糖尿病肾病 心理护理 SF-36评分 应用效果
  • 简介:对10例妊娠糖尿病患者人院后采取多种宣教形式,实施干预措施,出院前进行相应空腹血糖、三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对比。结果:干预后的患者熟悉糖尿病基本知识及胰岛素的使用知识,血糖控制效果优于干预前。结论:妊娠糖尿病患者应对其及时、准确的进行心理指导,确保母婴平安健康。

  • 标签: 妊娠糖尿病 心理干预
  • 简介:将61例骨科住院并存糖尿病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32例),对照组由其管床护士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开展糖尿病护理品管圈管理患者。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水平及出院后的自护行为评分。结果:观察组通过糖尿病护理品管圈活动管理患者后,患者的空腹和餐后血糖均明显降低(P〈0.01);观察组的自护行为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糖尿病护理品管圈活动改善了骨科糖尿病患者的自护行为,降低了患者的血糖水平,提高了护士对糖尿病患者的护理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品管圈 骨科 血糖 自护行为
  • 简介: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并针对其自我管理行为,研究其血糖控制变化情况。方法选择来该中心体检有2型糖尿病既往史患者102例,年龄在45~79岁人群建立健康档案,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对照组,没有自我管理行为;一组为观察组,有自我管理行为,并定期接受社区医生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先采集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对比其两组之间血糖变化情况。结果在研究中,各组患者自我管理行为较低,FPG,2hPG以及HbA1C指标皆受到自我管理行为水平的影响,其中自我管理水平越高,其FPG,2hPG以及HbA1C指标越低,且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其FPG与患者服药时间,饮食控制情况,参加社区教育次数有着一定的关系。结论当前2型糖尿病患者其自我管理行为较低,并为真正意识到自我管理行为的重要意义,因此应提升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帮助患者建立自我管理的好习惯。

  • 标签: 2型糖尿病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情况
  • 简介:2型糖尿病病人140例,空腹血糖在10mmol/L以上,随机分为观察组70例,对照组70例,观察组实行常规治疗加心理支持,对照组只进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的依从性与血糖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结论:心理支持对糖尿病患者治疗依从性及血糖控制有明显的影响。

  • 标签: 糖尿病 心理支持 依从性 血糖
  • 简介:自行设计糖尿病知识问卷调查表,对奉化市人民医院的300余名非内分泌科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教育的知识、态度、行为普遍不足。结论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提高糖尿病综合教育的水平,已迫在眉睫。

  • 标签: 护士 非内分泌科 糖尿病教育 知识
  • 简介: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糖尿病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2例糖尿病伴轻中度抑郁障碍分为治疗组(甲)和对照组(乙),于治疗1、3个月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进行测试FPG、2hPG、HbA1c水平。结果治疗1个月时,甲组HAMD-17(10.06±0.25)分,乙组(9.92±0.22)分,甲组其他指标下降数值大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时甲组HAMD-17(16.16±0.35)分,乙组(16.02±1.18)分,甲组其他指标下降数值大于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抑郁症状,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

  • 标签: 糖尿病 抑郁 心理干预
  • 简介:糖尿病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压抑、焦虑、精神紧张、悲观等都会直接或间接引起血糖的波动,所以了解糖尿病患者心理需要,观察心理变化,收集心理信息,及时解决心理问题,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糖尿病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 标签: 糖尿病患 心理疗法 治疗 心理因素 精神紧张 心理需要
  • 简介:选取2014年5月-2016年6月老年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平分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对比并分析两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及血糖的控制情况。结果干预后对照组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明显低于观察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明显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血糖控制。

  • 标签: 老年糖尿病 针对性护理 自我管理行为 血糖控制
  • 简介:目的:进一步总结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的心理特点并对其护理对策加以总结。方法随机抽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25例老年糖尿病患者作为该组研究对象,通过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对患者普遍存在的心理特点加以总结。为患者试行针对性护理,将护理措施进行归纳和整理。结果125例患者中有75例(60%)患者存在着对自身疾病的不确定和怀疑心理甚至对疾病治疗的态度非常悲观;84例(67.2%)患者出现了程度不同的心理焦虑、抑郁、紧张等负面情绪;67例(53.6%)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内疚心理、孤独心理;41例(32.8%)患者对该次治疗的态度较为积极,依从性较高。另外,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有效性。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在临床中的心理特点比较复杂,对治疗效果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护理人员需要中分明确老年糖尿病患者的心理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 标签: 老年糖尿病患者 临床心理特点 护理对策
  • 简介: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16例自愿病人进行调查并评定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抑郁症的几率明显高于非2型糖尿病患者,同样合并抑郁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控制亦明显困难于非合并抑郁症者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抑郁情绪,影响血糖的平稳控制,应进行合理的干预

  • 标签: 2型糖尿病(T2DM) 抑郁 分析 干预
  • 简介: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改善门诊糖尿病病人相关知识掌握度与行为依从性中的作用。方法选取89例糖尿病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自愿接受门诊健康教育,并对患者干预前及干预后6个月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及行为依从性改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干预后该组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知晓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且干预后患者合理用药、合理饮食、合理运动、控制体重、规范监测血糖、足部护理及按时复诊等行为依从性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针对门诊糖尿病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可有效增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可改善患者行为依从性,临床价值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健康教育 糖尿病 依从性
  • 简介: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低糖对照组(N)、高糖组(H)、高糖+GSH(1mmol/L)组、高糖+GSH(5mmol/L)组及高糖+GSH(10mmol/L)组五组。培养24h、48h及72h后,用分光光度比色法测定上清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高糖组SOD活力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MDA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三组浓度的GSH均可增加SOD活力(P〈0.05),并减少MDA含量(P〈0.01),且均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高糖可导致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活性氧产生增多,而GSH可进行有效干预。

  • 标签: 还原型谷胱甘肽(GSH) 高糖 人肾小管上皮细胞 活性氧
  • 简介:将入组患者391例区分为〈1年组、≤5年组和〉5年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根据病程组不同采取不同的心理干预措施。结果:治疗前〈1年组、≤年组、〉5年组SDS分值(41.46±9.34、37.74±9.48、42.60±9.93)和SAS分值(37.76±9.06、34.17±9.29、38.45±9.78)。治疗后各FBG、HbA1c及SDS分值和SAS分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有针对性的心里干预可改善抑郁和焦虑状态,FBG和HbA1c明显的改善。

  • 标签: 糖尿病(DM) 抑郁 焦虑 心理干预 Zung自评抑郁量表(SDS) Zung自评焦虑量表(S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