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系统评价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Library、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等,同时追查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有关HIF-1α与NSCLC关系的临床研究。采用Stata11.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19篇文献,1488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1)HIF-1α在NSCLC组中的阳性表达水平高丁对照纽(OR=35.55,95%CI:18.79~67.25,P=0.000)。(2)HIF—1α在NSCLCT3、T4期与T1、T2)期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2.50,95%CI:0.89~6.97,P=0.081)。HIF-1α在NSCLC低分化与中、高分化(OR=1.81,95%CI:1.11~2.98),淋巴结转移与非淋巴结转移(OR=2.97,95%CI=1.84—4.80),临床分期Ⅲ、Ⅳ期与I、Ⅱ期(OR=2.56,95%CI=1.58—4.15)的表达蔗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在NSCLC中呈高表达,并增加了NSCLC发生恶性行为的危险。
简介:目的:研究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特点,对化疗的耐受性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6年12月于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内科接受一线化疗的年龄≥70岁的晚期NSCLC(ⅢB或Ⅳ期)患者105例。结果:105例老年晚期NSCLC患者化疗有效率32.4%(34/105),中位生存期10.0个月(95%置信区间:6.6~13.4个月),35.2%(37/105)患者出现化疗相关的3~4级骨髓抑制,8.6%(9/105)患者出现3~4级消化道反应,全组患者未出现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化疗对老年晚期NSCLC患者疗效好,毒性反应能耐受,对于有较好体力状态和器官功能的老年晚期NSCLC患者可以考虑给予标准含铂联合方案化疗。
简介:目的:探讨影响行手术切除的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选取在我院胸外科行手术切除的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血清白蛋白、总淋巴细胞计数、总中性粒细胞计数、预后营养指数(PNI)和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评价患者术前的营养状况.根据胸部高分辨率计算机断层扫描的结果,将患者分为3组(正常肺组、肺气肿组和肺纤维化组).对患者进行5年随访,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总生存期(OS)和无复发生存期(RFS).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变量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术前营养因素.结果:低血清白蛋白、高总中性粒细胞计数和低PNI患者的OS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1,P=0.032,P=0.008).同时只有低血清白蛋白患者RFS明显降低(P=0.004).正常肺患者中,低血清白蛋白患者OS显著降低(P=0.003).肺纤维化患者中,低血清蛋白患者RFS显著降低(P=0.035).多变量分析表明,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手术切除患者OS与RFS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P=0.014与P=0.046).结论:术前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NSCLC患者行切除术后OS和RFS的重要预后因素.血清白蛋白水平对合并肺气肿的NSCLC患者预后无影响。
简介:目的观察肿瘤康胶囊联合GP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将8家医院408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检查确诊为NSCLC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306例)和对照组(102例),均采用GP方案化疗2个周期。GP方案:吉西他滨(GEM)1000mg/m^2第1、8天,DDP30mg/m2第1-3天,21天为1周期。在化疗的基础上试验组服用肿瘤康胶囊6粒/次,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安慰剂6粒/次,每日3次;所有患者均持续服药42天。根据WHO疗效评价及毒副反应分级标准,观察其近期疗效、毒副反应以及生活质量、体重变化等。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在瘤体大小改变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体重较对照组均有明显提高(P〈0.05);试验组咳嗽、乏力等肿瘤相关症状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较对照组较少出现化疗毒副反应,尤其在消化道反应、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肝功能异常等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康胶囊辅助化疗治疗NSCLC可减轻化疗毒副反应,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肿瘤淋巴结转移与细胞外基质降解、浸润、迁移及肿瘤血管形成有关。检测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尿激酶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AI-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微血管密度(MVD)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联合检测52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uPA、PAI-1、VEGF和MVD的表达水平。结果uPA、PAI-1、VEGF和MVD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影响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是TNM分期(P〈0.001)、肿瘤侵犯程度(P=0.034)、uPA表达(P=0.048)、VEGF表达(P=0.047)。多因素分析表明VEGF高表达是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3)。结论uPA、VEGF高表达与NSCLC.的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促进了肿瘤转移。
简介:目的:观察国产奈达铂(NDP)联合长春瑞滨(NVB)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36例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NSCLC患者,临床分期IIIB~Ⅳ期,失去手术机会,应用NDP80~100mg/m^2,静脉滴注,d1,NVB25~30mg/m^2,快速静脉滴注,d1、d8,28天为1个周期,用药3个周期后进行评价,并观察同期采用顺铂(PDD)联合NVB化疗的IIIB~Ⅳ期NSCLC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结果:NDP组36例,CR2例,PR14例,NC14例,PD6例,总有效率(CR+PR)为44.4%,PDD组有效率45.O%;中位生存时间NDP组6.5个月,PDD组6.7个月,无明显差异(P〉0.05)。NDP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白细胞下降率80.6%,III~1V度下降为36.1%,其次是消化道反应,未发现明显的肝肾毒性、周围神经毒性等。结论.围产NDP群会NVB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与PDD联合NVB相当,但毒副反应减轻,耐受性好。
简介: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水平,探讨SCCA在NSCLC患者预后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SCLC组)和108例NSCLC患者(NSCLC组)的临床资料。应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不同临床分期NSCLC患者的血清SCCA水平及阳性率,比较SCCA阳性、阴性NSCLC患者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PS)和3年生存率。结果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均高于SCL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NSCLC组鳞癌和腺癌患者的SCC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Ⅲ~Ⅳ期患者的SCCA水平、阳性率均高于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阳性患者的平均GPS为(1.62±0.37)分,明显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3.15±0.1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SCCA阳性患者的3年生存率为23.9%,低于SCCA阴性患者的4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SCLC患者的SCCA水平高于SCLC患者,且NSCLC患者的SCCA水平与临床分期、生存期有关,可能成为NSCLC患者的预后指标。
简介: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对化疗药物原发敏感情况及药敏试验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MTT比色法测定31例非小细胞肺癌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性,每种药物设3个浓度等级,根据每种药物的抑制率进行分析。结果:31例肺癌标本对9种化疗药物的敏感程度依次为:异长春花硷83.87%、长春新碱77.42%、丝裂霉索74.19%、阿霉素69.72%、卡铂69.72%、顺铂61.29%、足叶乙甙58.06%、氨甲喋呤22.58%、5-氟脲嘧啶19.35%;足叶乙甙和阿霉素对肺鳞癌抑制率明显高于肺腺癌,足叶乙甙和顺铂对低分化肺癌抑制率明显高于中高分化肺癌。结论:体外药敏试验受到多因素影响,药敏结果能够较好指导临床化疗。
简介:目的观察半枝莲补肾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Ⅲ—Ⅳ期)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口服半枝莲右归饮合剂;对照组50例行NP方案化疗。结果治疗组0.5、1、2、3年生存率分别为86%、76%、72%、70%,对照组分别为92%、80%、68%、6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年期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为66%,对照组为36%(P〈0.01)。近期疗效有效率治疗组为18%,对照组为60%(P〈0.01);骨髓抑制率治疗组为6%,对照组为48%(P〈0.01);细胞免疫功能CD4^+/CD8^+比值,治疗组为1.46±0.32,对照组为1.12±0.26(P〈0.05);NK细胞活性治疗组为28.6±6.12,对照组为18.24±4.98(P〈0.05)。结论半枝莲右归饮合剂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与化疗方案比较,具有生活质量高、毒副反应低的优势。
简介:目的:评价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与诺维本联合顺铂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32例,以诺维本(NVB)25mg/m^2,第1、8天溶于生理盐水100ml中快速静滴。顺铂80mg/m^2静滴,第1天;B组32例,以吉西他滨(GEM)1200mg/m^2静滴,第1、8天,DDP用法同A组。两方案均每3周重复,2周期以上评价疗效。结果:A、B两组的有效率分别为46.8%(15/32)和53.1%(17/32);B组Ⅲ-Ⅳ度血小板减少高于A组,但Ⅲ-Ⅳ度白细胞减少及过敏明显低于A组。结论:A,B两组疗效、MST和1年生存率无明显差异(P〉0.05);TTP有显著性差异(P〈0.05)。
简介: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lncRNAHOTAIR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91例NSCLC患者,取其经手术切除癌组织91例和配对癌旁组织标本62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以上标本的HOTAIR水平,分析NSCLCHOTAIR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性别、年龄、TNM分期、肿瘤大小、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CEA水平)的关系,并分析不同HOTAIR水平的预后情况。结果NSCLC组织的HOTAIR相对表达量为6.271±0.884,高于癌旁组织的1.027±0.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CLC组织中HOTAIR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异常均无关,而与TNM分期、肿瘤大小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Ⅱ+Ⅲ期、肿瘤大小〉3cm及有淋巴结转移者的HOTAIR表达均高于对应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91例NSCLC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为36.4个月,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及CEA水平无关,但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有关,其中HOTAIR高表达者中位OS为27.8个月,低于低表达者的36.4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HOTAIR表达是影响NSCLC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HOTAIR在NSCLC组织中高表达,且与TNM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均有关,可能在NSCLC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
简介:目的研究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的情况。方法收集163例广西壮族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采用ARMS(amplificationrefractorymutationsystem,ARMS)法PCR扩增检测EGFR基因外显子18、19、20及21的突变,进一步分析其突变与临床特征的关系,并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数据进行比较。结果163例NSCLC中共检出73例EGFR基因突变,EGFR突变阳性率为44.8%,显著高于文献报道国内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30.0%)(P〈0.05)。其中,外显子19和21突变各占突变总数38.4%。腺癌和腺鳞癌突变发生率占突变总数的80.8%,女性EGFR基因突变率(57.7%)显著高于男性(38.7%)(P〈0.05)。结论广西壮族NSCLC患者EGFR基因突变率显著高于中国8个省、市的总体水平,其中以外显子19和21突变为多见。女性、腺癌和腺鳞癌患者是选用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优势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