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将单肩袖修补治疗运用至双肩袖撕裂患者中时对非手术肩袖的影响。方法:截取2022年7月至2023年6月时间范围内院内检查结果确诊为双肩袖撕裂患者,合计例数60例,分组运用双盲法原则规定,不同组别各自30例介入,对照组所加入实验患者依循常规治疗干预,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则运用单关节镜下肩袖修补术治疗。结果:选入实验的患者经评估其肩袖撕裂疼痛度评估值不具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对照组所参与实验患者疼痛度评分展示更低(P<0.05);观察组所加入实验患者受治疗后肩袖撕裂程度展示更高(P<0.05)。结论:对予以确诊的双肩袖撕裂患者运用单肩袖修补术治疗会造成非手术肩袖撕裂情况加剧,反而采取保守方式治疗能够降低患者的疼痛程度,更有利于肩袖撕裂的愈合,可为临床医学提供资料参考。

  • 标签: 双侧肩袖撕裂 单侧肩袖修补 非手术侧 治疗作用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HCV、-HIV、-TP以及HBsAg的检查结果。方法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期间进行献血的1202名人员作为研究对象,并对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阳性率进行比较。结果初次献血者的-HCV、-HIV、-TP以及HBsAg的阳性率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且两组献血人员的-TP以及HBsAg的阳性要明显高于-HCV以及-HIV的阳性率,初次献血者与多次献血者的各检查指标的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要明显高于多次献血者携带传染性病原体的概率,在对献血人员进行常规身体检查时,对于首次献血人员的检查应当更加谨慎,力求通过完善的前期检查管理,严格控制传染疾病在献血过程中传播的概率。

  • 标签: HCV HIV TP HBsAg 血液检测
  • 简介:摘要 :目的 分析输血前采用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 -HCV -HIV及 -TP的检测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 2015年 3月 ~2017年 3月间,我院门诊及住院部接收的申请或需输血的 2026例患者为对象,输血前均行 ELISA法,对患者进行 HBsAg、 -HCV、 -HIV及 -TP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HBsAg、 -HCV、 -TP、 -HIV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 11.15%、 0.99%,、 1.09%和 0.10%;男性患者 HBsAg的阳性检出率为 12.45%,显著高于女性患者的 9.59%,差异鲜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而在 -HCV、 -TP、 -HIV等的检出率上,男女差异不明显,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各种传染病在输血前均有所发生,输血前对患者的相关传染病指标进行检测,有利于患者病情的及早诊断,可以视情况给予适当的处理和治疗,也可有效避免感染及医疗事故等不良事件的发生,应该强化应用。

  • 标签: ELISA法 HBsAg 抗 -HCV 抗 -HIV 抗 -TP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单弹力与双弹力腹带在腹部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2年1-6月进行腹部手术220例需要使用腹带的病人按病室区域划分,对照组100例,采用双弹力腹带固定;试验组120例,采用单弹力腹带固定。结果1、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防止伤口敷料移位、防止伤口裂开无明显差异;2、试验组在增加病人的舒适度、提高病人的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单弹力腹带在腹部手术中能更好减轻腹部张力、促进伤口愈合、减少伤口疼痛时间、有利于翻身排痰。

  • 标签: 单侧弹力 双侧弹力 腹带 应用比较
  • 简介:“美国抗衰老医学科学院中国代表处”在中国建立的中文网页“博金斯基医院”称,其发明了几乎可以攻克人类癌症的基因机制,而治愈癌症的药物叫“瘤酮”。但在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的网站上,对“瘤酮”的介绍是:目前只是进行了临床二期试验,还不能真正上市用于治疗癌症病人。

  • 标签: 抗瘤酮 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 医学科学院 中文网页 基因机制 二期试验
  • 简介:肺癌患者治疗有望出现新的选择。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宣布已经向欧洲药品管理局递交了针对阿法替尼的上市许可申请。阿法替尼可用于治疗EGFR(ErbB1)突变阳性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

  • 标签: 肺癌患者 新药 药品管理局 上市许可 非小细胞 治疗
  • 简介:临床上患者血型由疾病引起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情况多见,有红细胞抗原减弱或抗体减弱、亚型等,O型血型同时缺乏-A-B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

  • 标签: 血型 抗-A 抗-B
  • 简介:目的:对复方银屑颗粒进行免疫研究。方法:动物灌服给予复方银屑颗粒后,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胀法、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法、完全福氏佐剂致大鼠足跖肿胀法观察其炎作用;小鼠免疫器官重量法观察其对非特异性免疫系统的影响刊、鼠迟发性超敏法观察其对变态反应的作用;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小鼠血清溶血素法观察其对特异性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复方银屑颗粒对二甲苯所致的小鼠耳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对角叉菜胶和完全福氏佐剂所致的大鼠急性关节肿胀有明显抑制作用;能使正常小鼠胸腺、脾脏指数减小;对二硝基氟苯(DNFB)诱导的小鼠迟发性超敏反应所引起的耳肿胀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明显抑制小鼠淋巴细胞转化率和小鼠血清溶血素生成。结论:复方银屑颗粒有明显的炎和免疫抑制作用。

  • 标签: 复方银屑颗粒 银屑病 抗炎 免疫抑制
  • 简介:输血具有感染疾病的危险,其中尤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最为严重.对库血进行输血相关传染病指标抽检,将有助于控制经输血途径传播的疾病,减少医患纠纷.因此,笔者随机抽检了1998~2000年间900份库血的HBV、-HCV、-HⅣ等指标,现将结果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标本来源900份血标本均来源于经泸州市中心血站检验合格,用于临床输注的全血或红细胞悬液.

  • 标签: 库血 抗-HIV HBV 抗-HCV 输血 抽检结果分析
  • 简介:

  • 标签: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前,D2胃癌根治术治疗局部进展期胃癌,是被人们广泛接受的手术方式。其主要内容包括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和网膜囊外D2范围内的淋巴结清扫。可是,在一系列的临床试验中,人们发现,无论是系统性淋巴结清扫,还是大网膜和网膜囊的完整切除,都没能为胃癌患者带来肿瘤学获益,反而徒增外科学风险。这些事实,与胃癌外科的预期乃至胃肠外科的预期产生了严重的冲突。胃背系膜近段(PSDM)的重新论证表明,大网膜和网膜囊不是胃背系膜,局部生理学结构(如血管、淋巴)和病理学事件(如局部淋巴转移、第五转移)只会在PSDM内,既往手术由于不认识PSDM,而将其打破,不仅仅引发过多的术中出血,更导致癌细胞从PSDM中泄漏到手术野,为复发埋下祸根。对局部进展期胃癌,建议进行D2范畴内的PSDM完整切除(即D2+CME),可以同步改善患者的外科学效果和肿瘤学获益。这些PSDM相关研究的结果,解决了胃癌外科、胃肠外科乃至肿瘤外科长期以来悖论和悬而未决的难题,开启了肠外系膜发现和利用的时代,由此形成的膜解剖理论,有可能使得经典解剖学、病理学、外科学和肿瘤学中的相关知识点,得以更新和迭代升级。

  • 标签: 膜解剖 胃肠外科手术 胃背侧系膜近侧段
  • 简介:拇指挫伤在日常生活中较常见,其中以尺副韧带损伤较为常见。目前临床上多以外固定等保守治疗为主,日后多出现掌指关节稳定性差,用拇、食指夹物时拇指偏向桡,夹力减弱。陈旧性病例可发生拇指掌骨头向尺半脱位,并发疼痛。我院自1995年以来共收治拇指挫伤患者15例,采用手术治疗,效果满意。

  • 标签: 节尺侧侧副韧带损伤 拇指掌指关 手术治疗 关节稳定性 拇指挫伤 保守治疗
  •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阴道分娩过程中两种不同会阴切术,了解会阴伤口疼痛及愈合情况。方法将2010年1月-12月间,阴道分娩产妇600例,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00例采用改良会阴切术(20°-30°会阴切),对照组300例采用传统会阴切(45°会阴切)。两组产妇均足月,B超提示胎儿体重在3500g以下,无产科并发症及合并症。观察两组的产时出血量、伤口疼痛情况及切口恢复情况、72h活动度。结果观察组产时出血量、伤口疼痛情况、72h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会阴切术符合生理要求,有利于产后早日康复,值得在产科推广。

  • 标签: 分娩 会阴侧切术 临床观察
  • 简介:因ABO亚型红细胞上A或B抗原减弱,临床上常因献血者或供血者正反定型不符、交叉配血不相合而被发现。因此血型鉴定的准确与否是临床输血最为关键的一步,

  • 标签: ABO血型 Aint亚型 不规则抗体 抗-A 抗-HI
  • 简介:骨质疏松的关键是关节挛缩,结论神经性瘫痪患者因失应力和钙丢失而造成骨质疏松和关节挛缩,3.采用骨质疏松挛缩物理康复

  • 标签: 患者抗 抗挛缩 抗骨质疏松
  • 简介:采用平皿抗菌实验、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实验、大鼠踝关节肿胀实验及大鼠背部皮肤肿胀实验研究了鼻窦炎方的抗菌、炎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有一定抗菌、炎作用.

  • 标签: 抗鼻窦炎方 中药制剂 抗炎 抗菌 动物实验
  • 简介:患者,女,64岁。患肝硬化(失代偿)合并上消化道出血于2008年2月20日入院。2004年6月因上消化道出血,1个月内3次共输全血800ml;2008年2月,3次共输红细胞6个单位,以上均配血顺利,未见不良反应。2008年3月27日申请4个单位红细胞其中2个单位红细胞凝聚胺(珠海贝索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配血主不合,疑为患者体内有不规则抗体,抽血化验,检出lgG型-E、-C,后选用不含E、C抗原的红细胞输注,配血顺利,未见不良反应。

  • 标签: 抗-E 抗C 配血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凸畸形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并评价其初步疗效。方法2015年8月至2019年12月期间应用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凸畸形患者11例,男5例,女6例;手术时年龄为(9.9±3.1)岁(范围6~16岁)。均为颈椎半椎骨畸形,C3 7例、C4 3例、C5 1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椎体融合。采用前后联合入路,先行前路切除椎间盘、凹松解,再行后路松解、凹撑开矫形、椎弓根螺钉固定融合,最后再行前路固定融合术。记录围手术期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前及术后随访时影像学上结构弯Cobb角、代偿弯Cobb角、下颌倾斜角、肩平衡角以及斜方肌夹角差值。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8例患者行单节段凹撑开,3例患者行双节段凹撑开。手术时间为(466±141)min(范围150~659 min),术中出血量为(387±191)ml(范围100~660 ml),随访时间为(12.2±9.5)个月(范围3~24个月)。结构弯术前Cobb角为28.9°±13.1°,术后3个月改善至7.4°(3.0°,2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934,P=0.003),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8.1%±26.1%(范围18.8%~97.6%);术后1年为13.2°±12.3°,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60,P=0.107)。代偿弯术前Cobb角为18.3°±6.1°,术后3个月为9.4°±7.3°,与术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071,P<0.001),术后3个月矫正率为51.3%±28.3%(范围2.4%~94.7%);术后1年为8.9°±7.7°,与术后3个月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253,P=0.003),术后1年矫正率为61.4%±26.9%(范围15.4%~100%)。3例患者术后出现神经根刺激症状,均发生在凹。2例表现为C5神经根麻木导致三角肌力量减弱,1例表现为食指和中指麻木,给予营养神经及功能锻炼,于出院前症状有所改善,术后3个月随访恢复正常。结论应用凹撑开技术治疗先天性颈椎凸畸形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短期临床随访结果满意。

  • 标签: 颈椎 脊柱侧凸 先天畸形 脊柱融合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