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 【摘要】 目的:研究聚乙二醇干扰素 α-2a注射液(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肝临床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 2018年 1月 -2019年 6月诊疗的慢性丙肝患者 55例,依据随机分配的原理,将其中 27例患者作为 A组,实施利巴韦林联合干扰素治疗; 28例患者作为 B组,实施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70.37%, B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 96.43%, A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低于 B组患者,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 55.55%, B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为 32.14%, A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虽高于 B组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慢性丙肝临床治疗中,派罗欣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手段的运用,既可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又可降低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尖锐湿疣(CA)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肛门生殖器周围增生性损害为主要表现的女性常见性传播疾病。本院采用微波加5—Fu及干扰素治疗外阴尖锐湿疣,疗效显著。结果:经微波与5—Fu联合治疗外阴尖锐湿疣78例,治愈率84.7%。治疗创面愈合过程中无感染现象,在疣体脱落时,创面可产生轻微不适,愈合时间约2周左右。3个月后门诊随访者仅35例,复发5例,占14.3%。结论:微波加5—Fu、干扰素及奥平栓联合应用治疗尖锐湿疣疗效增强,治愈率提高,是临床上治疗尖锐湿疣常用的高效、廉价的治疗措施。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两种γ-干扰素释放试验结果的一致性,从而为实验室选择检测方法提供参考意见。方法同时收集北京大学民航总医院2018年7月至2019年12月住院的96例结核疑诊患者的双份全血标本,分别采用QIAGEN(凯杰)试剂盒和安图试剂盒内提供的样本管进行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试验,开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凯杰)和免疫化学发光法(安图)检测γ-干扰素,并根据各自试剂盒内的说明书进行结果判定。以临床或细菌学证据诊断结核病为标准,比较两种试剂盒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并对结核病的诊断效能作出评价。同时选取60份经凯杰试剂盒内结核特异性抗原刺激后的血浆,分别进行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检测γ-干扰素,比较两种γ-干扰素检测系统之间的一致性。判定结果的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检验,γ-干扰素组间数据的差异采用简单线性回归分析和Bland-Altman图显示。结果96份样本中,凯杰诊断结核的敏感度为81.82%(18/22),特异度为74.32%(55/74);安图诊断结核的敏感度为72.73%(16/22),特异度为70.27%(52/74)。两个系统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判定结果的一致性较好(Kappa值为0.847,P<0.05)。其中凯杰诊断结核病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07(95%可信区间:0.702~0.911);安图为0.765(95%可信区间:0.640~0.88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58,P>0.05)。比较两个系统检测同一份血浆γ干扰素的结果,相关回归分析显示一致性良好(R2=0.97,P<0.05);但比较同一份患者样本在不同试剂盒刺激后的γ干扰素水平,结果相关性较差(R2=0.41,P<0.05)。结论安图系统与凯杰系统的γ干扰素释放试验判定结果的符合性较好,两系统检测γ-干扰素的结果一致性良好。抗原包被量、效价以及试验体系不同可能是导致γ-干扰素释放量不同的原因。
简介:【摘要】目的 探究分析肝癌患者治疗中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的应用效果。方法 共计抽取 90例肝癌患者参与本次临床研究,所有患者均于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入我院进行治疗,将其通过电脑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仅实施放疗治疗,研究组实施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联合放疗治疗,分组对比 90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副作用发生情况。 结果 90例患者治疗后血清检查中 HIF-1α、 VEGF水平对比来看,研究组 HIF-1α高于对照组, VEGF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肝癌患者治疗中在放疗治疗的同时配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对于治疗效果的提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患者手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提升治疗安全性,具有较高的推广和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糖尿病患者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如果患者出现了糖尿病症状,不仅会出现相应的并发症,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所以必须要针对糖尿病的治疗进行相应的探究,确保能够提高糖尿病治疗的效果。而胰岛素及其相关的类似物作为现阶段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药物,对糖尿病的治疗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糖尿病的具体发展历程以及胰岛素的制备现状,探究重组人胰岛素及相关类似物的安全性特征及应用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全血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病的应用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 2016年 10月至 2019年 10月收治的 120例结核病初筛阳性患者,采用全血 γ干扰素释放试验检测,并与 QFT-GIT试验及 PPD试验进行对比。结果:全血 γ干扰素释放试验 91 .67 %、 QFT-GIT试验阳性率 86 .67 %高于 PPD试验 75 .83 %, ( P< 0.05)。对于 100例肺部结核阳性患者,全血 γ干扰素释放试验和 QFT-GIT试验阳性率无差异,且优于 PPD试验。对于 20例肺外肺部结核阳性患者,三种方法阳性检出率无差异( P> 0.05)。结论:全血 γ干扰素释放试验诊断结核病的应用价值显著,诊断敏感性高,对于落实慢性传染性疾病的防控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进一步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干扰素alpha(interferon alpha,IFNα)联合核苷类(NA)抗病毒药物治疗儿童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95例1~6岁HBeAg阳性肝组织学活检确诊CHB患儿的临床资料,其中IFNα单药治疗组(32例),IFNα+LAM联合治疗组(63例),根据48周疗效分为HBsAg转阴组和未转阴组。结果治疗48周、96周HBeAg转阴率分别为50.5%和70.5%,HBsAg转阴率分别为34.7%和5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性别(男)、基线HBsAg水平是48周HBsAg转归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治疗12周、24周和36周的血清HBsAg水平对48周疗效预测价值较高,AUC均大于0.8,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超过70%;治疗36周时的B细胞计数预测效果较好,AUC为0.975,敏感度为69.2%,特异度为85.2%。结论1~6岁HBeAg阳性CHB患儿应用IFNα可获得较好疗效,低龄、低HBsAg水平以及女性是HBsAg转阴的预测因素。CHB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检测有助于判断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估羊膜移植联合应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滴眼液(简称干扰素滴眼液)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方法,纳入于2018年6—1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就诊并按时完成随访的原发性翼状胬肉患者49例55眼,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试验组23例25眼和对照组26例30眼。试验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联合羊膜移植术+干扰素滴眼液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翼状胬肉切除术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试验组于术后第3天采用干扰素滴眼液点眼,连续用药3个月,分别于术后3 d、7 d、1个月、3个月以及半年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角膜上皮缺损修复情况以及翼状胬肉复发率。结果术后6个月,2个组BCVA下降、稳定和提高的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9)。术后2个组术眼均有1眼在14 d内角膜上皮完全修复,其余术眼角膜上皮均在7 d内完全修复,2个组间不同角膜上皮愈合时间眼数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术后6个月,2个组患眼均未出现翼状胬肉真性复发,2个组结膜增生1、2、3级眼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461,P=0.497)。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出现纤维血管组织增生者分别占12.0%(3/25)和6.7%(2/30),但纤维血管组织增生均仅处于结膜与植片交界处,未到达植片中央及角膜缘。结论与传统翼状胬肉切除联合自体结膜移植术比较,羊膜移植联合干扰素滴眼液点眼治疗原发性翼状胬肉复发率无升高,对健康结膜组织损伤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脑室内注射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对中枢神经细胞电活动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选取雄性昆明小鼠20只,在全麻下进行听皮层电极植入术及侧脑室埋管术。恢复1周后,所有小鼠随机分成IFN-α组(n=10)和生理盐水组(n=10),连续7 d通过侧脑室注射的方法分别给予IFN-α和生理盐水,记录给药前后的听皮层区听觉稳态反应(auditory steady-state response,ASSR)。记录结束后灌流取脑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海马区小胶质细胞和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结果在给药前,生理盐水组和IFN-α组ASSR的平均强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9±0.56)dB,(3.22±0.87)dB;t=0.84,P=0.41]。给药后,IFN-α组ASSR的平均强度显著低于给药前[(3.22±0.87)dB,(1.59±0.44)dB;t=5.27,P<0.01],生理盐水组给予生理盐水前后ASS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49±0.56)dB,(3.46±0.61)dB;t=0.12,P=0.90]。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IFN-α组海马CA1、CA3和DG区星形胶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的密度高于生理盐水组,并伴有胶质细胞活化的形态改变。结论IFN-α可以诱发大脑海马区胶质细胞活化,并导致大脑皮层电生理活动的异常。ASSR能反映IFN-α诱导的脑功能异常,有可能是早期诊断的潜在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实验动物模型探索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作用机制,验证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通过TGF-β1、Smad2、Smad3信号通路加重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过程。方法60只SD成年雄性大鼠随机分为25Gy照射组、内皮抑制素6mg/kg组、内皮抑制素12mg/kg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素6mg/kg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素12mg/kg组和对照组,分别在干预后1、3个月每组随机处死5只大鼠取心肌组织完成HE染色了解病理学改变,Masson染色了解纤维化程度,qPCR及Western Blot检测TGF-β1、Smad2、Smad3、Collagen-I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干预后3个月,25Gy照射组、25Gy照射+内皮抑制素(6、12mg/kg)组与对照组比较Masson染色见胶原沉积明显增加,TGF-β1、Smad2、Smad3、Collagen-I蛋白及基因表达增加。结论给予大鼠总物理剂量为25Gy的照射,可诱导放射性心肌纤维化的发生。TGF-β1、Smad2信号通路是介导放射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致心肌纤维化损伤的共同信号通路。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小干扰RNA(siRNA)靶向沉默干扰素调节因子-8(IRF-8)对缺氧复氧后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IRF-8 siRNA、Negative control(NC)siRNA通过脂质转染试剂转染至肺泡上皮细胞株[L2(购自中国上海拜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细胞分为4组,si-IRF-8组,转染含有IRF-8 si-RNA的细胞组;质粒对照组,转染Negative control(NC) siRNA的细胞组;正常对照组,无转染质粒,完全正常培养;阴性对照组,无质粒转染,给与缺氧复氧干预。通过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肺泡上皮细胞L2细胞株转染后凋亡相关分子标志物: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3);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Caspase-3、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相关X蛋白(bax)、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的转录水平变化。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转染IRF-8 siRNA后,L2细胞内IRF-8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i-RNA组(0.146±0.009)对比si-NC组(1.001±0.055),t=15.566,P<0.01]。经过缺氧复氧干预后L2细胞株si-IRF-8组Caspase-3、bax水平(1.877±0.250、1.989±0.145)较si-NC组(3.681±0.292、4.636±1.261)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6、-5.110,P<0.01),bcl-2水平在L2细胞的si-IRF-8组(0.837±0.858)较si-NC(0.179±0.533)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955,P<0.01);Western blot检测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水平(0.257±0.051)较质粒对照组(0.485±0.751)明显下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205,P<0.01)。结论IRF-8 si-RNA能特异性下调肺泡上皮细胞L2细胞株中IRF-8的表达,并显著降低缺氧复氧干预后细胞的凋亡水平,其机制可能与下调促凋亡相关蛋白bax、Caspase-3及上调抗凋亡相关蛋白bcl-2的转录过程相关。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HBeAg阳性患者血清干扰素γ诱导单核细胞因子(monokine induced by IFN-γ,Mig)、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9与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前C/BCP区变异的相关性以及其对干扰素疗效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8年2月四川省简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10例CHB且HBeAg阳性患者资料,均给予聚乙二醇α-干扰素抗病毒治疗;治疗前扩增患者血清HBV前C/BCP区的基因片段并将患者分成HBV前C/BCP区野生型组(野生组61例)及突变型组(突变组49例),并比较两组患者血清Mig、IL-9情况以及抗病毒治疗疗效差异。结果突变组治疗前患者血清IL-9[(10.8±1.9) ng/L]明显高于野生组[(8.3±1.7) ng/L](P<0.05)。突变组治疗48周后获得完全应答率[46.9%(23/49)]显著高于野生组[16.4%(10/61)]χ2=7.083,P=0.018;突变组治疗24周后HBsAg下降>1 lg10者较下降≤1 lg10者治疗前的血清Mig显著升高[(129.2±37.9) ng/L与(91.5±25.7) ng/L](P<0.05)。突变组治疗12、24周血清IL-9分别为(8.8±1.9)、(8.9±1.6) ng/L,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CHB且HBeAg阳性患者治疗前血清IL-9的高表达与HBV前C/BCP区的变异关系密切,IL-9的表达与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无相关性;患者治疗前Mig的高表达可能对HBV前C/BCP区变异者干扰素抗病毒疗效更有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rhTPO)对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作用。方法应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择2019年8月至2020年10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脓毒症伴血小板减少症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应用rhTPO组(TPO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按照脓毒症Sepsis-3推荐方法给予综合治疗,TPO组在此基础上给予rhTPO 15 000 U皮下注射,每日1次,连用7 d。记录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治疗前及治疗第1、3、5、7天血小板计数(PLT)、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心肌酶〔肌钙蛋白(Tn)、肌酸激酶(CK)〕、肝肾功能〔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肌酐(Cr)〕及炎症指标〔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并记录血液成分输注量、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及28 d结局;根据PLT是否小于50×109/L将TPO组患者分为TPO A组(PLT≥50×109/L,16例)和TPO B组(PLT<50×109/L,34例),比较两组PLT升高绝对值、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和28 d结局。结果① TPO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原发感染部位患者比例、APACHEⅡ评分及治疗前PLT、凝血功能、心肌酶、肝肾功能和炎症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 TPO组在治疗第5天、第7天PLT均明显高于同期对照组(×109/L:第5天63.94±44.01比49.85±29.26,第7天125.85±112.31比76.81±50.87,均P<0.05),TPO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和治疗第1、3、5、7天PT、PTA、Tn、CK、AST、TBil、Cr、PCT、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③ TPO组血小板输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U:0(0,0)比0(0,2.00),P=0.001〕。④ TPO组与对照组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28 d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TPO A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均长于TPO 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机械通气时间(h):131.00(0,311.00)比50.00(0,192.00),ICU住院时间(d):14.44±8.57比11.73±9.24,总住院时间(d):15.00(6.00,23.50)比18.00(8.00,31.00),均P>0.05〕;TPO A组PLT升高绝对值高于TPO B组,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9/L:65.00(16.50,131.50)比36.00(18.00,130.00),P>0.05〕。结论rhTPO可升高脓毒症血小板减少症患者的PLT,从而减少血小板输注量,但不能缩短患者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不能减少住院费用,不能降低28 d病死率。
简介:摘要目的建立放射性心脏纤维化大鼠模型,观察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对心肌纤维化的影响,初探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将40只SD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每组10只,A组为健康对照组;B组为恩度干预组,恩度(6 mg/kg)腹腔连续注射14 d;C组为单纯照射组,心脏照射25 Gy/5次,连续5 d;D组为照射+恩度干预组,恩度给药方法同B组、心脏照射方法同C组。照射后第1、3个月各麻醉处死5只大鼠。Masson染色评估心肌纤维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心肌TGF-β1、CTGF及胶原蛋白Ⅰ(COL-Ⅰ)型表达。结果照射后1和3个月,B组未见明显的心肌纤维化表现,C组和D组可见胶原纤维分布于心肌细胞间质。照射后1个月,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A组的心肌胶原容积分数(CVF)为(5.20±0.75)%,C组(10.12±2.17)%和D组(10.32±1.36)均高于A组(t=4.74、4.93,P<0.01),C组和D组的CV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照射后3个月C组的CVF(13.17±2.67)%仍比A组(5.23±1.32)%高(t=4.49,P<0.01),C组的CVF低于D组(16.92±3.58)%(t=3.19,P<0.05)。照射后1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441±0.063,C组0.817±0.079高于A组(t=5.81,P<0.01);照射后3个月,A组TGF-β1的表达量为0.501±0.110,C组0.832±0.150高于A组(t=4.19,P<0.01),D组1.403±0.133高于C组(t=7.24,P<0.01)。照射后1、3个月,各组间CTGF及COL-I的变化趋势与TGF-β1的变化趋势相似。结论射线可引起心肌纤维化的形成,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可能会加重晚期放射纤维化的形成。
简介: 【摘要】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丙肝)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26例慢性丙肝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 63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肝功能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早期病毒学应答( EVR)、治疗结束时病毒学应答( ETVR)、持续病毒学应答( SVR)率分别为 33.33%、 93.65%、 88.89%,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 15.87%、 66.67%、 58.73%, 无应答( NR)率为 7.94%,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25.4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 ALT)、谷草转氨酶( AST)分别为( 71.94±9.87)、( 82.08±6.42) U/L,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 117.32±9.91)、( 110.42±10.32) U/L,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实验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 12.70%与对照组的 9.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针对慢性丙肝患者应用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可提高治疗效果, 改善肝功能水平, 且安全性高, 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应用于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3月在河北省胸科医院就诊的终末期肾病患者(40例)、肺结核患者(40例)、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30例)。所有患者都应用IGRA试验,对3类患者血浆中的γ干扰素(IFN-γ)的含量进行比较。与此同时,在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应用纯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及IGRA试验,并对比2种试验的阳性率。结果3组入选者血浆中IFN-γ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0.000,P<0.01),组间比较结果显示,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组和肺结核组的IFN-γ含量均高于终末期肾病组(P值均<0.01)。而在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IGRA阳性率明显大于PPD试验(63.3%比26.7%,χ2=0.004,P<0.01)。结论将IGRA应用于终末期肾病合并肺结核患者中,其检测敏感度明显超过PPD试验,且患者的免疫状态对于其产生的影响较小,可应用于临床辅助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