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以全球视角重读对外关系史已成为当下学界潮流。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应该在此基础上重新解释17—18世纪作为区域体系领袖的中国,尤其是自我定位和总体外交关系的构想。中国当时领导的朝贡体系,存续关键在于经济支持和文化认同,比较17—18世纪朝贡体系与其他区域国际体系,从"东亚—周边—全球"三个层次可以说明全球化早期大国对外关系的共性与特性。通过比较分析明清易代时的朝贡体系和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两者势力的消长,可以发现,两大体系几乎同时存在,关联十分密切:很早就开始正面的竞争和较量,最终朝贡体系并非输在落后,而是维持成本拖垮了清廷财政。此外,由于耶稣会士往来于东西之间,两种国际体系也始终存在着直接互鉴,这同时影响了东西方大国国内政治的发展。
简介:推崇理性精神是自文艺复兴以来欧洲文学中的一条主线.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和启蒙主义都在作品中强调理性精神,但是其侧重面各自不同.理性精神在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中被强调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对这种现象文学史上大多持有异议.认为古典主义的理性精神是与王权相妥协的产物,并过度强调其教条化和保守倾向.本文运用理性精神中的沉思方式,探求其中的积极意义,希冀对欧洲17世纪古典主义的认识提出些微有益的看法.
简介:【摘要】关于郑成功家族的历史活动一直是中外学术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在数代学者长时期辛苦工作下,目前有关郑氏家族的中文资料已得到比较系统的整理与研究。相比之下,除了部分荷兰文档案外,数量庞大的相关西文资料却一直未获有效开发利用。在17世纪三位天主教传教士利胜、闵明我与帕拉福克斯所撰写的西班牙文书稿中,就包含有丰富的郑成功家族史料。这些传教士基本上是同时代郑氏家族兴衰的见证人,利胜甚至还与郑成功及其家族重要成员有过直接的接触,对郑氏家族的内外活动有着细致的观察与描绘。注重解读这些欧洲天主教文献的相关记载,并将其与现存中文文献相互贯通,必将有助于深化郑氏家族史事的研究。[著者文摘]
简介:莫斯科中山大学1925年9月,苏联政府为适应中国培训革命人才的需要,在莫斯科办中山大学。中国国民党成立了由谭延、古应芳、汪精卫组成的选拔委员会,选拔中国青年赴苏学习。国共两党派大批学生入读,中共的邓小平、俞秀松、左权、吴玉章、林祖函、叶剑英、张闻天、陈绍禹、秦邦宪、王稼祥、杨尚昆等,以及国民党的蒋经国、谷正纲、郑介名等重要人物。11月,在托洛茨基的主持下,莫斯科中山大学在工会大厦举行开学典礼,狄拉克为首任校长。1928年,改名为“中国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1930年停办。(据《百年世态风情录》缩写)“朱毛”1927年9月9日,毛泽东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