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这一辑诗歌精选里,大部分都是所谓的"70后"、"80后",但这恰好呈现了当代诗歌的真实面貌。对于已有九十年发展历史的新诗来说,目前无疑是最好的时期之一,且当代诗歌还正处于一个上升状态,新的年轻的诗人和优秀的诗歌不断涌现。有人说这是因为中国是一个"诗国",诗歌的复兴是迟早的事情;也有人说是因为新诗起点很低,所以很容易被超越;还有人说现在诗歌、诗人很多,但比较混乱……
简介:[摘 要]17世纪中期清军入关,边防空虚,沙俄哥萨克多次侵扰我国黑龙江流域,中俄势力范围出现交叉。在1689年《尼布楚条约》订立之前,中俄东段边界尚不明确,在模糊的边界地带出现居民脱离本国管辖,向另一国纳贡并成为其臣民的现象,这些居民可称之为“逃人”。这一时期的逃人问题对中俄界务交涉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给清廷对边疆地区的管辖造成困难。《尼布楚条约》和《恰克图条约》中都有关于该问题的规定,两大条约的签订构成了17-18世纪中俄逃人问题的重要节点。本文将围绕17-18世纪中俄逃人问题产生的历史渊源、具体沿革过程以及对该问题的有关评价展开叙述。
简介:17世纪的多恩研究,围绕“才”和“象”这对核心观念,经历了品评、颂扬、反思三个阶段。反思预示着20世纪的理论争鸣,而品评和赞扬则揭示了人们对16世纪末那种典雅、细腻、优美、极富乐感的抒情诗传统的摈弃。17世纪的研究尽管有着强烈的品评性质,但分析较为肤浅,反思也不系统,却反映了当时的英国诗坛的基本走向和一般状况,特别是琼生、卡洛、德莱顿等人的评价,更对后来三百多年的多恩研究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即便在今天,有关多恩研究的选题依据、分析方法和基本走向,连同多恩诗的类别划分和核心概念,都可见到17世纪的影子,甚至研究重点、研究空白、争论焦点、审美关照等,都显示出对17世纪的多恩研究的一种回应、继承与发展。
简介:17世纪是西方歌剧发展史上重要的一年,而威尼斯歌剧乐派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以威尼斯歌剧乐派与蒙特威尔第之间的关系为研究视角,不仅探讨了17世纪威尼斯歌剧院的建成带来的歌剧环境的历史变化,同时对威尼斯乐派与蒙特威尔第之间的创作关系进行有益的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