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1
215 个结果
  • 简介:自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来,动物考古学成为考古学研究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分支学科之一,利用动物骨骼遗存研究复杂社会显示出动物考古学的特殊魅力。本文利用旧大陆西部和新大陆的动物考古学研究案例,首先讨论了动物和动物产品在贸易和交换中的作用,接下来又探讨了动物遗存的差异在多大程度上可以用来重建社会不平等,最后,则批判地考察了动物遗存在辨认史前和历史时代早期族群差异方面的作用。不仅如此,作者还讨论了从事复杂社会研究的动物考古学家所使用的方法,以及这些方法的局限性。作者认为,动物群分析可以作为研究复杂社会经济基础的一个有效方法。动物考古学除了为饮食和生存活动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之外,动物骨骼分析还可以用于重建过去的交换系统,辨识人们的社会地位和族属。但要做到这一点,动物考古学家必须把分析建立在大量精心收集且出自合适的考古学遗迹单位的动物遗存之上。这意味着动物考古学家必须首先是考古学家,他们应当少花一些时间担心最小个体数、可鉴定标本数以及其他计算生物分类单元丰度的方式的优劣上,而应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考虑怎样能把动物资料与其他考古学和历史学证据整合起来。因为只有把动物群资料和其他证据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理解复杂社会的经济基础。

  • 标签: 动物考古学 动物群 族属 绵羊和山羊 历史时代 交换系统
  • 简介:一、博物馆学研究现状及趋势(一)历史评价回顾历史,1945年前后日本博物馆总数仅一百有余。随着战后经济重建和随之而来的经济高速发展,日本博物馆的数量逐年显著增加,质量也有提高。1951年实施的《博物馆法》规定了博物馆的宗旨、要求和工作内容等方面。1965年是产生近代日本政府的明治维新运动一百周年。在此前后,各公共实体所建的博物馆层出不穷,并出现了县县建博物馆的热潮。

  • 标签: 博物馆学 近代日本 维新运动 经济重建 历史评价 历史博物馆
  • 简介:文章通过引述国际博协2015年博物馆日主题“博物馆(记忆+创造)=社会变革”,分析了国际博协关于博物馆变革社会表述的局限之处,在此基础之上,试图勾勒出博物馆变革中国近代社会的四种模式,以补充国际博协概念之不足。综理归纳之后,文章强调之所以博物馆在中西方社会变革过程中会有不同作用,当源于不同的历史社会情境,作为他山之石的博物馆,实质上仍是近代中国对西方文化整体性吸纳当中的一个环节。

  • 标签: 中国 近代 博物馆 社会变革
  • 简介:1.博物馆要从展示文明转变为推动文明博物馆过去被单纯地看做是展示文明的“窗口”,但全新的博物馆理念却认为“博物馆要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力量”,这就要求我们对博物馆所承担的社会功能有一个全新的认知。

  • 标签: 博物馆 社会变革 发动机 社会进步 社会功能 文明
  • 简介:根据《博物馆条例》的相关规定,提高我国行业博物馆的社会化程度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要实现行业博物馆的社会化,需要管理者转变观念,从行业内部出台相关政策加以支持,也需要从国家层面上公平对待行业博物馆和其他博物馆,通过博物馆行业组织的力量,引入考核评估机制,扩大博物馆的资金来源渠道。

  • 标签: 行业博物馆 社会化 制度建设
  • 简介:试述鄂尔泰对西南的社会改革王缨鄂尔泰(1680-1745年),字毅庵,姓西林觉罗氏,清朝满州镶蓝旗人。其祖上曾为清王朝开疆拓土,谒尽忠诚。鄂尔泰自幼勤奋,胸有大志,康熙三十八年(1699年)二十六岁中举。进入仕途后,他在皇权机构中经过了默默于职守二十...

  • 标签: 鄂尔泰 容美土司 雍正四年 云南 土司制度 西南地区
  • 简介:社会教育,是民俗博物馆的终极功能,它承担着联系历史与发展、科学文化与公众素质、博物馆与社会这三个层面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所有的文物收藏和研究工作都是直接或间接为社会教育服务的。社会教育是民俗文物和历史文物的终极价值指向。民俗博物馆正是通过对民俗文物收集、整理、陈列、展览、保护、研究,发掘民俗文物的历史文化价值,

  • 标签: 社会教育功能 民俗博物馆 历史文化价值 历史文物 民俗文物 公众素质
  • 简介:本文为国际情协澳大利亚委员会主席、澳大利亚国家博物馆馆长唐·麦克迈克尔在国际情协第四届亚太地区大会上所作重点报告的讲稿。在该文章作者简单回顾了博物馆社会教育活动的历史,简述了博物馆开展社会教育的主要途径,方法。然后,他提出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新概念,即它非一般知识性教育,而是一种特殊的、鼓励人们参与干部社会重大问题,改变人们对社会的看法的一种教育。此外,作者还分别就自然历史、文化历史、艺术、科技及社会历史类博物馆的社会教育目标作了分析和论述。作者所列举的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及苏联的一些成功的博物馆展览及其在博物馆社会教育领域中的努力给读者以新的启迪。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博物馆馆长 社会教育活动 国家博物馆 文物收藏 文化生活
  • 简介:东周时期燕国的考古学文化,发展出具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东周燕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与其周边诸考古学文化息息相关,既有对周边考古学文化的文化因素吸收,也从不同程度上对周边考古学文化产生了影响。

  • 标签: 东周 燕文化 中山国文化 齐文化 匈奴文化
  • 简介:本文从多方面论述了三阶教并没有影响到大住圣窟的开凿,大住圣窟刻经反映了华严经卢舍那“十方三世”思想和末法思想,而实际用途是礼佛忏悔灭罪,而不是三阶教的普佛思想。甚至可以说大住圣窟的内容反而有可能对三阶教有所影响。

  • 标签: 大住圣窟 三阶教 刻经
  • 简介:釜是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遗址中最常见的器物之一,具有鲜明的本地文化特色.本文经过分析发现,在峡江地区,出土有釜的文化遗存有渐渐西迁的趋势,与历史上巴人的西迁的时间和趋势巧合,而且很多已确定为巴人的墓葬中都出土有釜.故此,笔者认为峡江地区夏商周时期的釜属巴文化范畴,为巴文化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 标签: 峡江地区 夏商周时期 巴文化
  • 简介:20世纪末期,我国博物馆简朴、直观、形象的传统设计形式受到冲击,装潢包装、商场饭店、园林建筑、舞台歌厅、旅游景点等设计手法闯了进来。于是乎人造景观和场景等多了起来,各种怪现象迭出。文物、标本等主要展示物。在一定程度上成了附属物,失去了昔日的光彩,弊端层出不穷。

  • 标签: 中国 博物馆 陈列设计 陈列艺术 陈列内容 陈列形式
  • 简介:关于文物一词,在英语中有两个概念,一是HISTORICALRELIC,直译为历史的遗物;另一是CULTURALRELIC,直译为文化的遗物.而在现代汉语中,文物一词是一个包罗万象的词汇,包含了英语中的两个概念,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文化遗留物均囊括在其中.

  • 标签: 博物馆工作 文物保护 民族文物 历史文物 革命文物 关系
  • 简介:一、考古学学科属性的争议在欧陆和北美的学科分类中,考古学(Archaeology)被两种不同的分类方法分别归入历史学和人类学的范畴。这并不是说考古学可以被随意归类,而实质上是两种不同研究取向的反映。前者以恢复历史记忆、重建史学传统为目的,即所谓的“证...

  • 标签: 社会文化人类学 考古学研究 民族志 相互关系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博物馆
  • 简介:河、洛是黄河、洛水的简称。河洛是一个地域概念,指的是黄河中游和洛水流域的广大地区,也就是狭义的中原地区。以中岳嵩山为象征的河洛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在中国古代文明起源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周成王时的何尊铭文就称河洛为“中国”,意为天下之中;而《史记·周本纪》记载周公盛赞洛阳的话为“此天下之中,四方入贡道里均”。

  • 标签: 河洛文化 融合性 闽台 李岗文化
  • 简介:青铜器腐蚀特征与土壤腐蚀性的关系铁付德出土文物至少经历了土壤和大气两种以上的环境。古代青铜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大都经历了两、三千年的历史,无论其流传经过怎样,始终与腐蚀环境相接触,只是这种腐蚀环境也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腐蚀是一种物质由于与环境作用而引起...

  • 标签: 土壤腐蚀性 出土青铜器 腐蚀特征 出土的青铜器 腐蚀环境 土壤理化性质
  • 简介:文章对现有的理论模式进行反思,对中国古建筑木构架的几种类型的在历史演进中的关系提出了假说:从干栏式到地面的穿斗式是木构架自然的发展序列,具有普遍性.官式建筑的产生和秦汉以来高等级建筑采用井干式与多层木楼阁有关,并受到穿斗式的影响.抬梁式是官式建筑发展的结果并反过来影响了南北方的民间建筑.

  • 标签: 古建筑木构架 历史演进 官式建筑 多层木楼阁 穿斗式
  • 简介:目前中外道教学界对古灵宝经有两种分类法。本文通过对古灵宝经中《灵宝赤书五篇真文》与《道德经》关系的考证,证明了敦煌本陆修静《灵宝经目》有关“元始旧经”和“新经”的分类。更符合古灵宝经的本来面目。

  • 标签: 《灵宝五篇真文》 《道德经》 《灵宝经目》 古灵宝经敦煌
  • 简介:本文在简要回顾社会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组织的完整社会化历程包括三个阶段:适应社会主流价值,内化社会主流价值,与社会主流价值互动;再用此社会化理论检视天主教传行中国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化状况:试探期“佛教化”,初传期“贵族化”,再传期“适应化”。复归期“合法化”;四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化历程的成功与否与天主教传行中国的成败具有很强的一致性。

  • 标签: 天主教 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