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肺炎患儿中展开针对性干预技术的价值与效果。方法筛选及对照观察95例因肺炎、于2014年11月-2016年08月进入本三乙医院儿科救治的的患儿,其中46例基础组患儿中展开常规性干预技术,而49例研究组患儿中则展开针对性干预技术,并对两组疗效、症状改善时长以及住院时长等展开进一步比较。结果46例基础组有效率78.26%(36/46),49例研究组97.96%(48/49),(P<0.05)。此外,对两组气促现象消失时长、高热症状消失时长、呼吸困难现象消失时长、咳嗽症状消失时长、住院时长等展开比较,(P<0.05)。结论对于出现肺炎症状的患儿,护理工作中,通过展开针对性干预技术,可改善病情转归,推荐选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晚期肺癌患者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30例肺癌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观察组(n=15例)实行综合性干预治疗;对照组(n=15例)实行常规性性干预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患者干预治疗效果,以及SAS评分和SDS评分情况。结果干预之后的组间比较,观察组SAS评分和SD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疗效方面,观察组治疗有效率26.7%,明显高于对照组6.7%。经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干预治疗,肺癌晚期患者实行综合性干预治疗的临床效果更佳,能够改善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治疗,并提高了治疗的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讨论睡眠中发作性症状的脑电图特征以及同临床诊断之间的关系。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12月收治治疗的58例睡眠中发作症状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的对全部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夜发性额叶癫痫的痫样波检出率为57.14%,而梦魇,夜惊,睡眠肌阵挛与夜游症的痫样波检出率分别0%,16.67%,10.52%与0%,其中夜发性额叶癫痫的痫样波检出率明显高于梦魇,夜惊,睡眠肌阵挛与夜游症(P<0.05)。结论不同的睡眠中发作症状患者的脑电图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同睡眠分期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临床中可按照脑电图特征诊断睡眠中发作症状的不同疾病类型,由此可以及时准确的对患者进行诊断与治疗。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对吴中区社区高血压人群及健康人群的中医体质研究,了解当地高血压人群的中医体质分布,来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方法门诊随机抽取409名居民,病例组250例,对照组159例,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病例组中医体质主要是痰湿质、血瘀质、平和质、阴虚质,对照组主要是平和质、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中医体质在病例组及对照组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男性中医体质主要是痰湿质、血瘀质、阳虚质,女性主要是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病例组不同性别中医体质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吴中区高血压人群中医体质以偏颇体质为主,主要是痰湿质、血瘀质、阴虚质,为预防和治疗高血压提供了参考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对老年髋关节置换术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5月~2015年4月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老年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开放性输血,观察组给予限制性输血。详细记录两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人均手术时间、人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脑梗死、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肺炎)、预后等指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率、人均输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均明显减少(P<0.05),术后恢复情况明显改善(P<0.05),人均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限制性输血应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能够有效减少术中输血量和术后并发症,并且明显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检测淋巴毒素α(lymphotoxinα,LT-α)C804A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塞的关系。方法PCR扩增、产物纯化后直接测序对30例脑梗塞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基因型分析。结果LT-α-C804A位点检测出C/C、C/A、A/A三种基因型。病例组中C/C、C/A、A/A基因频率分别为16.7%、36.6%、46.7%;对照组中分别为20%、55%、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3)。病例组与对照组中C、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35%、65%和47.5%、52.5%,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06)。结论LT-α-C804A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河南汉族人群脑梗塞发生有相关性,LT-α-C804A位点C→A的基因突变可能是脑梗塞患者的一个危险因子。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蜂毒穴位注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临床有效性及安全性,从而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数据。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0例进行分组,将采用传统治疗的45例患者设定为对照组,将采用蜂毒穴位注射治疗治疗的45例患者设定为实验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3.3%,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血沉下降率为95.5%,显著优于对照组的77.8%,差异同样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蜂毒穴位注射可显著提高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社区护理干预对狼疮性肾炎病人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11月期间所收治的106例狼疮性肾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将其按照计算机表法平均分为研究组(n=53)和对照组(n=53),给予患者健康教育、饮食以及自我监测方面的指导,待两组患者出院后,对研究组患者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实施口服药物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出院6个月后的治疗依从率与效果。结果出院6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与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统计学意义存在。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应用在狼疮性肾炎病人中,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预后情况,值得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对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孟鲁司特钠的疗效进行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6年7月至2017年6月收治的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患儿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常规组,每组各40例。常规组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孟鲁司特钠治疗,统计并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腹胀症状消失时间、关节肿痛症状消失时间、紫癜症状消失时间均显著短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儿反复发作性过敏性紫癜治疗中应用孟鲁司特钠效果显著,能够促进患儿更快康复,并减少疾病复发,具有较高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髓性白血病伊马替尼治疗的疗效及耐药相关性。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18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治疗方案划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90例,分别给予伊马替尼治疗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CCyR)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总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缺失组与无缺失组完全细胞遗传学缓解率及疾病进展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相比,慢性髓性白血病患者应选择伊马替尼治疗,疗效确切,安全可靠,可作为一线用药。
简介:摘要目的基于MLHFQ评分研究血浆NT-proBNP(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水平与心衰的相关意义,为心衰程度及预后评定提供参照。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月我院诊断为慢性心力衰竭的40例患者为研究组,对40例患者心功能进行MLHFQ评分和NYHA分级,另选取16例身体指标一切正常同龄人为对照组,对所有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水平的理化常规检测,并且使用相关的统计软件进行比较,将各分数段间及组间血浆NT-proBNP水平之间存在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患者的血浆NT-proBNP水平相对于对照组来说要高,P<0.05;并且试验中随着NYHA分级的上升,患者的心衰程度急剧增加,血浆中的NT-proBNP的含量水平呈上升的趋势,经过测量能够看出患者的MLHFQ评分也呈上升的趋势。经过实验结果能够看出随着MLHFQ评分的上升,血浆NT-proBNP水平逐渐上升,大于75组的上升幅度要高于另外两组,P<0.05,但是对于另外两组的数据结果统计来说,结果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MLHFQ评分及血浆NT-proBNP水平与心衰患者的心功能NYHA分级有显著的关系,将MLHFQ评分和血浆NT-proBNP水平对患者的心衰病情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虎力散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治疗的52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6例)采用虎力散胶囊治疗,口服,1粒/次,2次/天,连续14天;对照组(26例)采用双氯芬酸钠肠溶片(50mg/片),口服,50mg/次,2次/天,连续14天。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骨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和不良反应事件。结果两组治疗4d后、15d后WOMAC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达84.6%,对照组仅为69.2%,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虎力散胶囊治疗膝骨关节炎有较好疗效,控制炎症和疾病进展,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静点硝普钠治疗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方法随机从2014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所收治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患者中挑选7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所有病人执行常规治疗3~5d,运用硝酸甘油与洋地黄进行治疗,经治疗后效果不显著而将硝酸甘油替换成硝普钠,再行治疗。观察对比病人超声心电图与心率的情况。结果治疗后,70例病人有66例病人心率与BNP降低,相关病症得到显著缓解。对比治疗前后所有病人的心率、BPN指标与射血分数,治疗后病人的心率与BNP都降低,而射血分数出现显著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静点硝普钠治疗扩张性心肌病难治性心力衰竭,可以较好缓解症状,让病人血流动力学达到正常,值得大力推广运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比较本地区肺癌患者使用第一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growthfactorreceptor,EGFR)-酪氨酸酶抑制剂(TKIs)吉非替尼及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多态性的差异,探索CYP2d6*10基因多态性与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CYP2d6*10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通过χ2检验来比较使用第一代靶向药后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基因型分布差异和等位基因差异。结果发生肝损害与未发生肝损害患者基因型分布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吉非替尼、厄洛替尼后肝损害的发生与CYP2d6*10基因多态性具有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