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价值。方法:根据2021年3月~2022年3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将78例用于研究,并以患者衰弱情况进行分组,包括39例的衰弱患者为观察组,及39例的非衰弱患者为对照组,对2组患者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单因素分析其衰弱的危险因素。结果: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居住方式、营养评分、血红蛋白、肌酐及自理能力评分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构建衰弱风险预测模型的拟合程度良好,具有理想的预测效果,可明确其衰弱危险因素,用于指导预测患者早期衰弱情况,值得推广。

  • 标签: 维持性血液透析 衰弱 风险预测模型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儿童传染性疾病的发生情况,为儿童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一家三甲医院2015-2019年间发生的儿童传染性疾病数据,运用 ARIMA模型对其流行趋势进行预测。结果:2015-2019期间,25个边境地区共上报34种法定传染病2343例,死亡人数为38人,平均每年发生病例数为468.7人,平均每年死亡病例数为7.6人;结果:病例的发生率有显著升高的趋势(P

  • 标签: 儿童 法定传染病 流行特征 发病趋势
  • 简介:【摘要】以PD-L1、MSI/dMMR、TMB为主要标志物的免疫治疗在胃肠道治疗中取得显著疗效。但免疫应答率仅为20%~40%。研究发现免疫评分、调节性T细胞(Tregs)、HER2、EBV与免疫疗效密切相关。本文就胃肠道肿瘤的常见预测标志物的特征、检测方法以及免疫疗效进行简要综述。

  • 标签: 胃肠道肿瘤 免疫治疗 免疫治疗标志物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共86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在重症肺炎预后中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年龄以及PT、D-D、Fib水平明显低于死亡组,PLT水平明显高于死亡组(P<0.05)。Logistics分析显示,年龄、D-D水平以及Fib水平是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凝血功能检测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尤其是D-D与Fib指标,两项指标的上升提示患者可能预后不良,临床中应重点盖住这类患者,必要情况下给予抗凝治疗等,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 标签: 凝血功能检测指标 重症肺炎 预后 预测价值
  • 简介:摘要:麻醉诱导后低血压(Post-Induction Hypotension, PIH)是临床麻醉中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如术前血容量不足、麻醉药物导致的血管扩张及心肌抑制等。PIH不仅影响手术安全,还显著增加术后不良结局的风险,如心肌梗死、卒中、急性肾损伤及死亡率上升。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PIH预测及预防的研究进展,重点探讨了超声评估血容量状态、麻醉前优化血容量管理、以及个体化用药策略在预防PIH中的应用,旨在为临床麻醉实践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方法:在医院 2017 年 9 月至 2018 年 9 月 期间诊治的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中选取 120 例作研究对象, 并根据其术后是否复发分组:复发 组( n=60 )、未复发 组( n=60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并进行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总结影响 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 结果:经 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 病理分级为 CIN3 级、宫颈阴道外切缘是影响本病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因素 。结论: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复发与切缘状态、病理分级存在密切关系,上述指标可作为评价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电环切术后是否复发的预测因素 。

  • 标签: 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 电环切术 复发 预测因素
  • 简介:摘要目的总结分析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及整体护理干预效果。方法以40例躁狂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护士观察量表中的激惹因子项目对患者的攻击行为进行预测,同时采取整体护理干预方法。结果对于激惹性增高的躁狂症患者出现攻击行为的可能性较大,经过整理护理干预,患者的激惹性降低,在整理护理干预前后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通过对躁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预测,能够及时的发现一些可能存在攻击行为的患者,从而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减少攻击行为的发生,保证临床的有效护理。

  • 标签: 躁狂症患者 攻击行为预测 整体护理干预
  • 简介:【摘要】 目的:构建术后肺部并发症(postoperative pulmonary complications, PPCs)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巴南医院实施的头颈胸及上腹部三、四级手术的患者,其中满足纳入排除标准的病例有2157例。数据预处理后,通过循证和临床结合的方式筛选出预测模型的特征变量,基于机器学习技术分别构建Logistic回归模型、梯度提升决策树(gradient boosting decision tree, GBDT)模型和人工神经网络(artificial neural network, ANN)模型。通过比较预测模型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和曲线下面积(the area under the curve, AUC)等指标,评估三种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Logistic回归模型、GBDT模型和ANN模型的AUC值,分别为0.823 (95% CI: 0.790~0.855)、0.877 (95% CI: 0.841~0.913)和0.908 (95% CI: 0.878~0.938)。结论: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PPCs风险预测模型具有可行性。在本研究构建的三种PPCs机器学习模型中,ANN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表现和临床价值。

  • 标签: 机器学习 术后肺部并发症 风险评估 预测模型
  • 简介:<正>目的:本文是为了确定肾穿刺活检在能否准确预测小肾癌(直径≤4cm)的组织学亚型和Fu-hrman核分级,同时评估肾穿刺活检与术后病理在预测以上两个指标上的一致性。材料与方法:收集了2006~2011年间的187例同轴CT技术引导下经皮肾穿刺活检病例。其中132例诊断为肾细胞癌,确诊为肾细胞癌的病人

  • 标签: 经皮肾穿刺活检 组织学分型 肾细胞癌 准确预测 一致性 小肾癌
  •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研究血清降钙素在肝内胆管结石术后预测感染的准确性与特异性,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指导依据。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59例在我院因肝内胆管结石行肝脏切除术的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26例)与非感染组(33例),研究这些患者术后第1-4天的血清降钙素原及白细胞变化情况,并进行组间对比。结论感染组术后第1-4天的PCT值均高于非感染组(P<0.05),术后患者ROC曲线表明PCT检测的敏感性84.00%及特异性82.61%,WBC计数检测的敏感性76.00%及特异性65.22%,PCT检测远优胜于WBC计数检测。

  • 标签: 血清降钙素 肝内胆管结石 术后感染
  • 简介:摘要:传染病发病率与气候、饮水、空气质量、卫生条件等众多因素相关,各因素之间关系复杂,难以预测,基于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发病率预测假定各种影响因素均在发病率中有所体现,即前期的发病率涵盖了主要因素的影响,所以基于数据驱动的预测模型参数较少,适用范围广。本文对传染病发病率预测的意义、评价方法及典型基于数据驱动的传染病发病率预测方法进行介绍。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整理双胎孕产妇的超声检测资料,探讨通过超声测量宫颈长度对双胎自然早产的预测效果。方法选取可查阅医院资料2014年8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2例双胎孕产妇,对其分别进行经阴道超声和经腹超声检查,检查结果作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结果的宫颈测量长度、双胎自然早产的预测准确率。结果29周研究组宫颈长度(3.69±0.59)cm,对照组宫颈长度(3.78±0.66)cm,31周研究组宫颈长度(3.18±0.62)cm,对照组宫颈长度(3.95±0.54)cm,33周研究组宫颈长度(2.33±0.31)cm,对照组宫颈长度(3.42±0.52)cm,35周研究组宫颈长度(2.03±0.14)cm,对照组宫颈长度(3.15±0.51)cm,两组孕产妇宫颈长度检查结果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预测准确率为96.62%,对照组预测准确率为76.40%,两组早产预测准确率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的宫颈长度会影响双胎妊娠孕妇的分娩时间,宫颈长度<2.5cm时自然早产几率高,如孕产妇不能采用经阴道超声进行检验,经腹部超声也可做到有效检验。

  • 标签: 宫颈长度预测 双胎自然早产 经阴道超声 经腹超声
  • 简介: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Dopplerflowimaging,CDFI)检查对急性胆囊炎LC难度的预测价值。方法99例因急性胆囊炎行LC的患者,根据术前CDFI检查的指标(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及血流信号、胆囊腔、胆囊床和肝内外胆管的情况)评分分为容易组和困难组;根据术中难度评分分为手术容易组和手术困难组,评估其对手术难度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前CDFI预测容易组和困难组分别为67例和32例;根据术中难度评分,手术容易组和手术困难组分别为61例和38例。术前CDFI预测困难组与容易组比较,胆囊容积增大[(39.5±13.2)cm^3vs(32.6±10.4)cm^3],胆囊壁增厚[(10.1±4.0)mmvs(3.8±0.9)mm],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壁血流信号丰富和胆囊粘连的患者多于容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0,-12.318,-3.952,Χ^2=33.548,19.461,P〈0.05)。以胆囊容积、胆囊壁厚度、胆囊颈结石嵌顿、胆囊周围粘连情况为预测指标,急性胆囊炎术前CDFI预测LC难度准确率为94%(93/99)。结论术前CDFI检查有助于掌握急性胆囊炎LC适应证,对手术难度预测具有指导价值。

  • 标签: 彩色多普勒超声 胆囊炎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预测
  • 简介:液体治疗是改善心脏术后患者心输出量(cardi-acoutput,CO)的重要手段,但不必要的液体补充会引起心功能恶化导致不良结局。预测患者的容量反应性对指导容量治疗有重要的临床价值。研究发现在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中,经皮氧分压变化(transcutaneouspartialpressureofoxygen,△PtcO2)与CO变化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标签: 经皮氧分压 术后患者 容量治疗 临床价值 反应性 心脏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我院妇产科进行产前检查的怀孕35周以上、单胎、胎儿发育正常的132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跟踪调查分析产前超声测量的胎儿腹围与出生后新生儿体重的关系,以此来评估产前超声测量胎儿腹围对预测巨大儿的临床价值。在选取的受检者中,最小年龄为22岁,最大年龄为42岁,平均年龄(28.13±2.21)岁;结果超声测量的胎儿腹围与巨大儿存在高度的相关性,具体来说,当产前超声测得的胎儿腹围>36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明显增高,当腹围>38cm时,巨大儿的发生率高达98%;结论超声测量的胎儿腹围与巨大儿的发生率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可将腹围≥36cm作为诊断巨大儿的参考指标,将腹围≥38cm作为诊断巨大儿的首选指标。

  • 标签: 超声 胎儿腹围 预测 巨大儿
  • 简介:臂丛神经阻滞操作虽简单但在技术不很熟练、缺乏神经刺激器或B超辅助定位等情况下,阻滞失败率仍可能较高。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使用试验剂量的报道国内外多见,认为给予试验剂量并间断或持续追加局麻药是一种安全、有效并耐受良好的麻醉或镇痛模式,但迄今未见对试验剂量的敏感性和意义进行研究。

  • 标签: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 试验剂量 阻滞效果 预测价值 神经刺激器 辅助定位
  • 简介:目的观察腹膜透析(Peritonealdialysis,PD)中不同危险因素对患者残余肾功能(Residualrenalfunction,RRF)下降的影响情况。方法以基线24h尿量大于750ml为纳入标准,以最终24h尿量少于或等于400ml定义为终点事件发生,选取北京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中的76例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ambulatoryperitonealdialysis,CAPD)患者建立回归模型,分析其各项指标,包括血流动力学、生化、透析充分性、血压、脉搏波传导速度等基线值与残余肾功能下降发生的关系。结果研究人群的平均随访时间为(10.32±1.73)(均数±标准差)月,发生终点事件的人数为24例,占总人数的31.6%,终点事件发生的平均时间为(5.1±2.0)月。与无发生残余肾功能下降的患者相比,发生终点事件的腹膜透析患者基线值有较低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filtrationrate,GFR)(P〈0.05),较高的腹膜炎发生比例(P〈0.05),较高的血肌酐水平(P〈0.005),以及较低的血红蛋白含量(P〈0.005)。使用Cox逐步回归模型及全变量回归模型分析,基线血浆白蛋白、基线GFR、基线收缩压在影响患者残余肾功能下降中有显著的意义。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浆白蛋白、GFR在影响残余肾功能下降中起保护作用,收缩压越高,残余肾功能下降越显著。

  • 标签: 腹膜透析 残余肾功能 危险因素 收缩压 白蛋白 肾小球滤过率
  • 简介:【摘要】影像组学和深度学习作为人工智能分析的两大核心技术能够从CT中提取和分析大量高通量影像特征。肺癌是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且容易发生远处转移,而其是否发生远处转移对预后产生深刻影响,本文对基于 CT 的影像人工智能在预测肺癌远处转移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综述,并对其应用前景做出展望。

  • 标签: 影像组学 肺癌 远处转移 CT
  • 简介:【摘要】目的:查看CT影像组学在对早期急性胰腺炎进展预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录入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07例开展分析研究,根据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作为依据行亚特兰大分类,依次为实验A组、实验B组。患者均采用腹部平扫及增强CT扫描,后经随机法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两组。结果:在训练集中,除血钙、胰腺边缘指标比较,实验A组与实验B组存在明显差异性,P<0.05;其他指标特征均无显著对比,P>0.05;通过共线性检查后,训练集中血钙、胰腺边缘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胰腺边缘属于独立预测因子,P<0.05;尽管血钙并不能作为独立预测因子,但由于调查中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数据较少,同时相比较于单独编原模型,血钙加入后的模型明显提升,对此,将胰腺边缘与血钙两个变量均纳入临床模型的建立参考中。结论:以CT影像组学模型作为依据,来实施早期急性胰腺炎的病情进展预测效果较优,准确率明显高于临床模型,值得广泛应用。

  • 标签: CT影像组学 早期急性胰腺炎 预测诊断
  • 简介:摘要:目的 胸部CT检查预测肺癌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肺癌患者8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体表测量公式计算,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采用胸部CT上腔静脉定位得出。比较2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PICC置管精确率,患者满意度及置管并发症。结果观察组PICC置管长度调整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ICC置管精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满意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置管并发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CT上腔静脉在肿瘤患者PICC置入长度中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PICC置管精确率,降低置管并发症。

  • 标签: 胸部CT检查 预测肺癌患者 PICC置入长度 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