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祥(1829-1916)字云卿,甘肃固原县(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原州区)人,清末民初著名回族将领,历任广东、广西、甘肃等地总兵、提督。清末被朝廷册封为建威将军,民初被中华民国政府授予陆军上将军衔,任大总统军事顾问等军职。晚年告老还乡,住固原三里铺"提督府",深居简出,专务伊斯兰功修,不参与社会活动,只关注当地回民教育事宜。享年88岁,安葬于出生地固原撒目尔村祖坟。

  • 标签: 宁夏回族自治区 人物研究 将军 清末民初 中华民国政府 固原市
  • 简介:时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我们很少追问何谓时间及其存在方式,对于与人以及人的生活意义的关系来说,时间只是一个衡量人的历史延续的工具。但究竟什么是本真的时间?考察它的维度应是什么?它归属谁以及以何种方式归属?这是海德格尔沉思“时间”所要尝试回答的问题。

  • 标签: 生活意义 海德格尔 时间观 四维 存在方式 “时间”
  • 简介:现象学时间视野有助于理解儒家的亲亲仁道,却不一定会陷入以时间性来替换亲亲源头的危险,因为这种时间视野比胡塞尔、海德格尔甚至列维那斯的时间观都更彻底地摆脱了个体主义的干扰。而且,这种三时相互补对生的时间观在《周易》的阴阳时间中,获得了更有质感的家庭化的特征,以至于时间与亲亲相互贯通了起来。权力现象学可以解释秦国及秦朝的权力传承现象;儒家驯服权力的方法有阳与阴的两面;权力现象学看到现代民主制的优劣之处;儒家也能够找到吸取教训来改进自身的途径。

  • 标签: 亲时不二 民主制的优劣 家基选举制
  • 简介:刀切法是统计学家Quenouille提出的一种参数估计方法,由Miller等在1998年首次将刀切法应用在单侧化准备电位(LRP)启始时间点(onset)的测量中。相对于以往单个被试法而言,它是较新的一种统计方法。本文综述了刀切法的统计原理和基本使用过程,并和单个被试法进行了差异比较,最后对这一方法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 标签: 刀切法 LRP 启始时间点
  • 简介:《毛诗序》有相对一致的解释思路,十五国《风》、大小《雅》各部分的《序》表现出一定的系统性,相邻的《序》文也往往有一定的关联度,则其很可能成型于一人之手。三家《诗》本无序、四家《诗》解说有不少歧异,说明《毛诗序》非出于诗人、国史、周之乐官、孔子、子夏。先秦时期虽也有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的趋向,但尚未成为普遍原则。《毛诗序》与三家《诗》皆以政治教化、伦理道德解《诗》,洗明它们是同一时代的选择。而《毛诗序》比三家《诗》有更浓厚的政治教化的意味,则《毛诗序》晚于三家《诗》的创立。三家《诗》的创立在高后至文帝时,结合《序》《传》关系、《序》的资料来源,可以断定《毛诗序》的成型在景帝前元二年至中元五年间。

  • 标签: 四家《诗》 异同 《毛诗序》 成型时间
  • 简介:围绕时间这个被胡塞尔与海德格尔共享的现象学核心概念,一方面,通过对“活的当下”既流动又静止的自身悖谬现象的分析.最终可以发现原自我与原非我的不可还原的交织,这是胡塞尔现象学中一切构造的起点、意识的终极奥秘;另一方面,这种时间现象的分析所展示的意识的深度.反射出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这就是《时间与存在》一书的思路。针对这两方面可展开评论:其一,时间意识之奥秘的揭示乃借助现象学还原.而现象学还原的可能性依赖于按照纯粹意向活动来理解的意识自身的非时间性;其二,对早期海德格尔思想与胡塞尔现象学的“同构性”解读源自作者对前者的一种错误的生存论理解.其实.由海德格尔思想整体看来。存有的真理早已贯穿其中。

  • 标签: 胡塞尔 海德格尔 时间 意识 存在
  • 简介:对工作记忆广度机制的四个模型:资源共享模型、任务转换假说、干扰说和时间资源共享模型进行了检验。以60名大学本科生为被试,完成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和转换任务。结果表明:加工时间和加工项目数不是影响工作记忆广度的主要因素;工作记忆广度受到加工速度的影响;工作记忆广度和线索-任务转换代价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结果支持时间资源共享模型,工作记忆广度取决于注意在加工和存储之间快速、灵活的转换。

  • 标签: 加工时间 加工速度 加工项目数 转换代价
  • 简介:该研究分别考察了儿童中晚期(9~12岁)、少年期(13~15岁)和青年早期(17岁、19岁、21岁)个体心理时间旅行的发展模式,并进一步探讨了不同年龄阶段,情景记忆和自我对情景预见作用模式的转换。研究采用访谈法评估心理时间旅行,以自我描述(儿童期和少年期)或自我连续性(青年早期)作为评估自我的指标。研究发现:(1)儿童中晚期,想象未来情景细节的数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少年期和青年早期的情景预见能力则趋于平稳,与情景记忆的发展趋势一致;(2)无论在哪个年龄段,情景记忆对情景预见都是有效的预测源;(3)自我描述在少年期才开始对情景预见产生预测作用;(4)青年早期,情景记忆以自我连续性为中介变量作用于情景预见。

  • 标签: 情景记忆 情景预见 自我描述 自我连续性 发展
  • 简介:采用工作记忆和时间判断的双任务范式,探讨了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过程对时间知觉的影响。研究中操作记忆负荷和任务之间的时间间隔(ISI:记忆刺激消失到时间判断任务开始之间的时间间隔)。结果发现,记忆负荷越大,知觉到的时间越短,韦伯比例越低,反应时间越长;ISI越短,知觉到的时间变短,反应时间越长,这表明知觉时间和反应决策是一致的,不存在累加时间和反应判断之间的trade-off。但是记忆负荷和ISI的交互作用不显著。结果表明记忆负荷和ISI以不同的方式影响时间判断,言语工作记忆的保持和时间加工共享工作记忆资源。

  • 标签: 言语工作记忆 保持过程 时间知觉 工作记忆资源.
  • 简介:在北京社区方便取样,共招募有效被试599名,平均年龄为67.50±5.1岁,平均婚龄为41.9±6.5年。要求被试完成限时5分钟的自传体记忆快速提取访谈和《老年人夫妻依恋问卷》。从时间分布、情绪效价和依恋风格的影响几个方面考察了老年人婚姻相关自传体记忆的数量特征。研究结果发现:(1)老年人提取的积极婚姻自传体记忆事件的时间分布曲线近似U型,存在新婚效应和近期效应;消极事件的分布则不存在近期效应;(2)被试回忆的总积极事件数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从新婚期到空巢期各婚姻阶段的积极事件数也都显著大于消极事件数,即在婚姻自传体记忆的提取中,老年人对积极事件存在偏好;(3)依恋风格不同的个体在婚姻自传体记忆的数量上存在差异:依恋风格为安全型、专注型和冷漠型的个体回忆的积极事件均显著多于消极事件,恐惧型个体则无显著差异。

  • 标签: 自传体记忆 老年人 婚姻 时间分布 情绪效价 依恋风格
  • 简介:现场中的信息缺失会影响人类对事件的记忆,这对证人证言研究是非常重要的,但以往对之却鲜有研究。本研究以大学生为被试,运用信息缺失范式,采用视频录像材料,通过2个实验探讨了间隔时间和记忆负荷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间隔时间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和错误记忆,但信心水平却随着间隔时间的延长而变化;(2)记忆负荷高低没有影响真实记忆却影响了错误记忆,在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降低记忆负荷可以减少错误记忆的发生;(3)信息性质会影响人们的记忆,关键信息呈现条件下的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均高于关键信息缺失的条件。

  • 标签: 错误记忆 信息缺失范式 间隔时间 记忆负荷
  • 简介: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和语义启动范式,考察身体清洁刺激启动后对道德纯洁词加工的影响及其内在神经机制,探讨身体清洁信息与道德纯洁信息的认知加工特征。研究通过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在N400波幅和潜伏期上有无差异来进行判断。结果发现,启动词(清洁词VS非清洁词)与目标词(道德纯洁词VS非词)四类刺激类型所诱发的N400成分差异显著,与非清洁词-道德纯洁词相比,清洁词-道德纯洁词所诱发了更小的N400波幅。结果表明:身体清洁词与道德纯洁词之间存在紧密的语义联结。身体清洁词启动后,个体更关注道德纯洁信息。

  • 标签: 身体清洁 道德纯洁 N400
  • 简介:海德格尔在《时间概念史序论》的“预备部分”,对现象学直到当时为止的发展做了精简扼要的回顾。在此部分第三章,他提出了对现象学的“内在批判”。海德格尔分析了胡塞尔对纯粹意识的四个规定,指出它们都不是按其存在而对之所作的规定。他的分析虽然在一些地方误解了胡塞尔,但其批判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具有内在于现象学的根据的。

  • 标签: 海德格尔 胡塞尔 现象学 意识 存在 内在批判
  • 简介:选取3~5年级学生163人,采用实验法探究材料类型、相关性对儿童学习判断及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结果发现:(1)从三年级开始,儿童就能够监测到自己对于图片的记忆好于词对,具有一定的元认知监测能力。儿童对于意义材料的学习判断准确性更高,并且对于同义材料的监测优于反义材料。(2)儿童对于答错项目分配的重学时间显著高于答对项目,证实了监测—控制模型(MC模型),元认知监测对于元认知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 标签: 材料类型 相关性 学习判断 时间分配
  • 简介:胡塞尔以近似于数学坐标系上线性变化的直线来表征的内时间图式不能充分展示内时间的多样性,其静态性和秩序性遭到德勒兹的批判,主要原因在于那些直线受外在统一的坐标框架的限制。数学中流形论或微分几何是脱离统一的外在框架处理多元性问题的理论,这一理论的微分动力学演化模式被德勒兹拿来探讨多元性观念的演化,作为多元性观念的时间应该显示一种游牧的不可预期的生成性特征。由于胡塞尔的内时间描述中最为重要的滞留迭代模式可与混沌理论中的“虫口模型”相类比,所以展示内时间生成特征的最佳形式是混沌理论中的分形图形。

  • 标签: 内时间 多样性 游牧
  • 简介:时间与存在》第一部分基于胡塞尔晚期的时间现象学手稿对感知与想象的关系、原自我与原非我的关系以及睡眠、死亡等问题作出了细致的现象学分析,其中时间意识的"视差现象"为解决胡塞尔自我概念的难题提供了依据,而原非我的概念则为解释康德先验图型论的困难打开了新思路。第二部分则借助新的方式比较"此在"与"自我"、"存在"与"意识",为重新理解胡塞尔和海德格尔二人思想的关系与差异提供了批判性的视角,指出海德格尔的许多关键思路在胡塞尔那里早已以另一种方式存在。着眼于《时间与存在》的论题,对关于意向相关项与时间、关于早期海德格尔对时间的理解与其整个现象学思路之间关系等问题还可以展开进一步研究。

  • 标签: 《时间与存在》 胡塞尔 海德格尔 现象学
  • 简介:在两个实验中使用比例控制范式,研究了基于空间位置的注意定势及时间不确定性对检测任务中IOR出现时程的影响.实验1以75名本科生为被试,将SOA水平作为组间变量从而消除了时间不确定性.结果发现,当被试形成"更依赖于提示位置"的注意定势时,IOR出现的时程延长.实验2以22名本科生为被试,将SOA作为组内变量,从而将时间不确定性引入实验任务.结果表明,存在时间不确定性时,IOR出现的时程恢复到正常水平.两个实验的结果表明,IOR的时程受到内源和外源性注意之间交互作用的影响,而注意定势和时间不确定性是决定IOR何时出现及持续时间的两个十分关键的因素.

  • 标签: 返回抑制 注意定势 时间不确性
  • 简介:为探讨公正世界信念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并说明时间管理因素在二者关系中的作用机制,研究1以205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法探讨了公正世界信念通过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实际学习成绩起作用的机制。结果表明,时间管理倾向在公正世界信念和学习成绩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研究2随机选取120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启动实验范式考察了公正世界信念对时间规划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启动不公正信念时,个体计划学习投入时间显著减少,同时伴随娱乐等其他时间增加。总之,公正世界信念可部分通过影响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进而影响其学习成绩,而且大学生对不公正信念更敏感。

  • 标签: 公正世界信念 学习成绩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倾向 大学生
  • 简介:在以儒、道、墨为代表的中国传统哲学中占统治地位的核心思想无疑是内涵无比丰富的'天人合一'观念。但这个足以代表中国哲学核心思想的'天人合一'观念在当代并没有彰显出其丰富的内涵和价值。中国哲学必须意识到,所谓'天人合一',本质上是人的'身心合一';'身心合一'是'天人合一'的基础;'身心合一'就是'天人合一'。身心分离的具体表现是'身先于心',即心被身远远地抛到了后面,当身先于心自然地成熟,达到了'生理青春期',具有了自我创造、自我复制的能力时,而心却由于'知障'的遮蔽仍处于无知、无明状态;所谓'身心合一',即心要急起穷追,使自己也像身那样成熟起来,拥有精神生命的自我创造、自我复制能力而与身并驾齐驱,达成身心二元分裂的和解,否则,人必'役于身''役于物'。中国哲学的这种自我意识是它完成自我超越和新生的必由之路。笔者想在简单梳理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思想的基础上,以现代人生哲学所提出的一个创造性概念——'精神青春期'为撬,予'身心合一'观念和'天人合一'观念以全新的阐释。如是,则'天人合*朱鲁子(1961~),男,山东胶州人。南开大学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哲学博士,研究方向:现代人生哲学、美学、宗教学。本文系2016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电影中的环境意识流变研究'(16BC037)之阶段性成果。一'观念无与伦比的意义和价值将得到充分彰显。可以期待,这一观念必将成为一个普遍的人类哲学范式。

  • 标签: “天人合一” “身心合一” “精神青春期” “身先于心” 撬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