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为了探讨帽状息肉病的临床、内镜特征,并评价其内镜下切除治疗效果,对2017年6月—2021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或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EMR)结直肠息肉切除治疗,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帽状息肉病的14例病例(共56枚息肉)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男8例,女6例;年龄14岁~74岁,其中<60岁7例,≥60岁7例;7例(50.0%)伴消化道症状;息肉多发4例,单发10例(71.4%);息肉位于直肠42枚(75.0%),乙状结肠13枚(23.2%),横结肠1枚;山田分型Ⅰ型44枚(78.6%),Ⅱ型3枚,Ⅲ型5枚,Ⅳ型4枚;内镜下息肉表面可见明显白色帽状覆盖物41枚(73.2%)、明显充血发红23枚,其中两者均可见8枚;2例行ESD治疗、12例行EMR治疗,均完全切除,均未出现出血、穿孔、感染等并发症;7例伴消化道症状者术后临床症状均获得缓解;11例(78.6%)随访期间完成肠镜复查,均未见息肉复发。由此可见,帽状息肉病无性别、年龄发病差异,息肉多单发,直肠及乙状结肠多见,形态以山田Ⅰ型为主,表面多有白色帽状覆盖物,患者可无明显消化道症状,内镜下切除治疗安全、有效。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全脊柱内镜经椎间孔入路切除腰椎哑铃型肿瘤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到2019年7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神经外科经皮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切除的12例腰椎哑铃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Eden分型,12例中Ⅲ型5例,Ⅳ型7例。应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比较手术前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12例全部一期全切除,病理学诊断全部为神经鞘瘤(世界卫生组织Ⅰ级),VAS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JOA评分明显提高,无明显并发症及脊柱不稳定。随访4~20个月,平均14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脊柱不稳定。结论在腰椎哑铃型肿瘤治疗中,全脊柱内镜下经椎间孔入路是一种新颖的安全有效手术方式,不仅可以一期切除腰椎椎间孔内外肿瘤,而且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脊柱正常结构的损伤,避免脊柱不稳定的发生,有助于患者早期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对比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与腹腔镜辅助阴式子宫切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5年4月期间我院收治的有子宫全切指征的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手术方式的不同,将行腹腔镜下辅助阴式子宫全切除术患者31例作为对照组,将行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患者31例作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2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6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的优点,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子宫全切除次全切除术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本文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6月在我院妇科的200例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分析行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患者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并采取防治措施。结果200例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手术患者中有27例手术后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3.5%;其中气腹压力过大且未将气体彻底的排出症状严重,发生率33.33%;其次是引流管处的皮肤刺激(18.52%)、血管结痴出现脱落(14.81%)、手术的时间过长(11.11%)。结论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很多,术前应严格掌握手术患者的指征,在术中明确患者子宫与其周围脏器的组织解剖结构下进行严格与熟练的手术操作,术后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降低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