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慢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CLPD)病程中常出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ITP)。ITP的发生与原发病密切相关,由于部分CLPD发生率低,而CLPD相关ITP可使原发病的出血风险增加,这使部分原发病诊断和治疗复杂化。由于目前CLPD相关ITP研究较少,因此笔者通过对近年来CLL、NHL、HL等常见CLPD相关ITP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认识,指导临床工作。
简介:摘要本文报道1例因"胆道闭锁"行劈裂式肝植术后发生淋巴增殖性疾病合并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的1岁儿童受者,其肝移植术后6个月出现发热伴恶心呕吐,实验室检查提示EB病毒感染,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术后7个月淋巴结活检诊断为移植后淋巴组织增殖性疾病(PTLD)。后因急性肾损伤3期伴急性左心衰考虑高肿瘤负荷导致自发性肿瘤溶解综合征,经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血浆置换等抢救措施后脱离生命危险,之后应用利妥昔单抗以及5个疗程R-CHOP治疗,该儿童受者脏器功能迅速恢复,全身多处淋巴结明显减小。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A2(Lp-PLA2)、淀粉样蛋白A(SAA)、免疫球蛋白E(IgE)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AS)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至12月兰州大学第二医院T2DM患者224例,其中男144例,女80例,年龄(61±11)岁。按照影像学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T2DM合并AS组(T2DM-AS组,n=160)及T2DM组(n=64);选取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n=160)。检测所有患者及健康对照者的Lp-PLA2、IgE、SA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同型半胱氨酸(Hcy)。分析上述各指标以及性别、年龄与T2DM合并AS的相关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合并AS的危险因素。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T2DM-AS组、T2DM组的IgE、Lp-PLA2水平均升高,T2DM-AS组的SAA水平升高(均P<0.05);与T2DM组比较,T2DM-AS组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均P<0.05)。T2DM合并AS与年龄、IgE、Lp-PLA2和SAA呈正相关(r=0.468、0.269、0.486、0.418,均P<0.05),与HDL-C呈负相关(r=-0.338,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0.865,95%CI:0.763~0.982,P<0.05)、IgE(OR=0.910,95%CI:0.840~0.987,P<0.05)和Lp-PLA2(OR=0.942,95%CI:0.910~0.986,P<0.05)与T2DM合并AS相关。Lp-PLA2、SAA和IgE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AUC)=0.895(P<0.05),敏感度为80.0%,特异度为93.7%。结论T2DM合并AS患者Lp-PLA2、IgE、SAA水平均升高,Lp-PLA2、SAA和IgE的联合检测可以提高对T2DM合并AS的诊断效能。
简介:摘要目前炎症小体Nod样受体(nod-like receptors,NLRs)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先天性免疫及心血管等领域较多,而在鼻黏膜炎性疾病中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概述了炎症小体的结构与功能激活与调节以及NLRs在鼻黏膜炎性疾病中的作用,综述当前有关NLRP3炎症小体在鼻黏膜炎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丹参素对M5刺激的HaCaT细胞(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Yes相关蛋白(YAP)的关系。方法采用M5(含10 μg/L的IL-1α、IL-17、IL-22、TNF-α、Oncostatin M)作用于HaCaT细胞48 h,制作银屑病样细胞模型,同时分别加入0(对照组)、0.125、0.25、0.5 mmol/L丹参素刺激细胞,以未做处理的HaCaT细胞为空白对照组。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YAP的表达;MTT法检测丹参素刺激细胞24、48、72 h时各组细胞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丹参素对各组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检测各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cyclin A、cyclin B1、cyclin D、cyclin E)及凋亡相关蛋白(cleaved caspase-3、Bcl-2、BAX、p53、p21)的表达。多组间均数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间两两比较用LSD-t检验。结果空白对照组与0(对照组)、0.125、0.25、0.5 mmol/L丹参素组细胞YAP mRNA、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及培养24、48、72 h时的增殖活力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0.125、0.25、0.5 mmol/L丹参素组YAP mRNA(1.76 ± 0.04、1.54 ± 0.05、1.33 ± 0.05)、YAP蛋白的相对表达水平(1.78 ± 0.06、1.49 ± 0.32、1.27 ± 0.04)及培养48 h时的细胞增殖活力(1.66 ± 0.04、1.52 ± 0.02、1.34 ± 0.04)均低于对照组(mRNA:2.04 ± 0.04,蛋白:2.10 ± 0.06,活力:1.82 ± 0.03,均P < 0.05)。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5组细胞G0/G1期、S期、G2/M期细胞比例及凋亡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0.125、0.25、0.5 mmol/L丹参素组细胞G0/G1期、G2/M期细胞比例高于对照组,S期细胞比例低于对照组(均P < 0.05),0.25、0.5 mmol/L丹参素组细胞凋亡率高于对照组(均P < 0.05)。Western印迹显示,5组的细胞周期相关蛋白及凋亡相关蛋白相对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丹参素可能通过抑制YAP的表达而抑制银屑病样细胞的增殖与促进其凋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并发EB病毒(EBV)-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LPD)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诊疗方法。方法选择2019年8月7日,于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收治的1例AA并发EBV-LPD患者为研究对象。本例患者为男性,60岁。根据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学、骨髓细胞形态学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以及外周血EBV核酸及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查等结果,对患者进行诊断,以及环孢素为主的免疫抑制治疗(IST)。本研究对患者随访截至2020年2月26日。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与诊治过程进行分析。检索中国知网数据库、万方数据服务知识平台、PubMed数据库中与本研究患者相似的接受IST后并发LPD相关文献。文献检索时间为数据库建库至2020年2月20日。总结与本例AA并发EBV-LPD患者相关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等资料。本研究获得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审批(批准文号:2019-08-13),并与患者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①病史采集:本例患者因"间断面色苍白、乏力、皮肤淤斑5年8个月,便血1周"入院。患者于2013年11月被诊断为慢性AA,并接受以环孢素为主的IST治疗。②本次入院实验室检查结果:血常规结果示,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值、血小板计数分别为20.37×109/L、1.61×1012/L、60 g/L、2×109/L。外周血涂片结果示,有核细胞多见,幼稚、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38%、35%。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示,有核细胞增生明显活跃,幼稚、成熟淋巴细胞比例分别为42%、45%。骨髓有核细胞免疫分型结果示,CD19+、CD5+CD23+细胞占有核细胞比例分别为58.3%和14.4%。淋巴瘤基因重排检查结果示,免疫球蛋白重链(IgH)FR1-JH基因重排、IgH FR2-JH基因重排、IgH DH-JH基因重排、免疫球蛋白κ链(Igκ)Vκ-Jκ基因重排均呈阳性。外周血病毒核酸检查结果示,EBV DNA值为1.70×103 copies/mL。③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患者被诊断为B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B-LPD)。对其停用环孢素,予COP方案(长春新碱2 mg/d,d1、8;环磷酰胺0.2 g/d,d2、5、10、13;地塞米松10 mg/d,d1~7,7.5 mg/d,d8~14,5 mg/d,d15~17),并予对症支持治疗。出院时患者血常规检查结果示,WBC、RBC、Hb值及血小板计数分别为13.56×109/L、1.11×1012/L、37 g/L及5×109/L。随访期间,患者病情稳定。④文献复习结果:根据本研究文献检察策略,共计19篇文献被纳入,涉及20例接受IST后AA并发LPD患者中,单独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引起AA患者淋巴增生改变为4例,ATG联合应用环孢素为14例,单独应用环孢素为2例。结论长期接受IST的AA患者存在发生LPD的风险,特别是存在EBV感染时。COP方案治疗AA并发EBV-LPD的疗效尚可。
简介:摘要7岁患儿以左眼结膜出血、凝血因子减少及血小板减少为首发表现,影像检查发现颅面、肺间质和脾脏受侵犯,因不能手术未获标本进行病理检查。丙种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无效,西罗莫司初始治疗有部分效果但后续又加重,改用曲美替尼治疗后病情缓解。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DNA检测发现NRAS 基因c.182A>G(p.Q61R)突变,确诊为卡波西样淋巴管瘤病。口服曲美替尼治疗11个月,左眼结膜出血未再反复,脾脏缩小,肺间质病变逐渐好转。
简介:猪水疱病又称猪传染性水疱病,该病是病毒病,呈急性、热性、接触性传染。临床以猪的蹄部、鼻端、口腔黏膜,甚至乳房皮肤出现水疱为特征。此病传播迅速、发病快、严重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给养猪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1流行特点病原体对猪的易感性最强,不同品种、日龄的猪都有易感性,不同养殖条件的养猪场发病率在10%-100%不等。病患畜为主要传染源,病原体可经分泌物、排泄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周边环境。易感猪经直接接触病患猪,或间接接触污染源,经消化道、呼吸道进行感染。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在冬春寒冷季节最为常见。而生猪养殖密集区,如,猪场、大型屠宰场等都是此病高发区。此外,饲养管理不善、环境恶劣等都可诱发此病。而农村散养户比较少见,尤其是交通闭塞的农村更为少见。病猪的头部、蹄部都是病毒集聚地。含病毒量极高,传染性较大。而被污染的调运猪的车、船、用具,病猪新鲜粪便、流行地区的泔水、洗肉水等都是重要的传播媒介。日常应加强运输及食品系统的检疫,以防控此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伴有淋巴样间质的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存在淋巴样间质将其分为观察组(伴有淋巴样间质,50例)和对照组(无淋巴样间质,50例)。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分期、肿瘤大小、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等,并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以评估淋巴样间质含量。通过统计学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年龄、肿瘤分期、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等临床病理特征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伴有淋巴样间质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独特,淋巴样间质含量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胃癌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