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院近年来研究表明,颗粒物已成为环境空气污染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由于颗粒物的污染,华北地区主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超标的日数也为数不少。此外,由于颗粒物能够散射太阳光,对大气能见度和气候造成一定的影响,给交通和生活也带来极大的不便。那么由此,研究颗粒物的组成并更好地控制它们是很有必要的。
简介:目的以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Plateletendothelialcelladhesionmolecule-1,PECAM-1)为标志,去除小鼠胚胎干细胞(Embryonicstemcells,ESCs)中残留未分化的细胞,以去除其致瘤性,为ESCs在研究中的安全应用提供思路。方法将小鼠R1胚胎干细胞株在撤去白血病抑制因子的培养基中悬浮培养6d,体外自发分化形成类胚体,消化打散后,以PECAM-1为标志进行磁珠分选,得到阳性与阴性细胞群体,分别以2×10^6个/点注射入裸鼠背部皮下,6-8周后观察畸胎瘤形成情况,组织学分析瘤体构成。结果裸鼠背部成瘤结果显示,PECAM-1^+细胞群注射8个点中7个成瘤,成瘤率87.5%;而PECAM-1^-细胞群注射8个点中1个成瘤,成瘤率12.5%。PECAM-1^+细胞群与PECAM-1^-细胞群成瘤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应用PECAM-1可去除体外分化过程中的残留未分化ESCs,并去除其致瘤性。
简介:摘要作为自然界中用途最多分布最广的气体之一,氧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和技术进步,工业上对氧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其应用领域不断扩大。作为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的化学性质却十分的活跃,非常容易就会和不同的物质生成化合物。而且由于氧气本身不燃烧、却有强烈助燃性这一特性,因而广泛地支用在转炉、炼钢和高炉熔炼中。本文主要分析了深冷空气分离技术的工艺原理以及其在制氧系统中的运用。
简介:摘要2009年底,蚌埠市市区人口为101万,建成区面积为99.75平方公里,依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规范》(试行)中“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设置数量要求”,我市市区应设置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目前,我市已有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拟再增加3个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全市市区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将达到6个,空气质量监测点均为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
简介: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方法,研究了乙基多杀菌素中2种主要组分(XDE-175-J和XDE-175-L)在稻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土壤和植株样品采用乙腈提取,乙二胺-N-丙基硅烷(PSA)净化;田水样品用0.1%甲酸溶液和乙腈稀释;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XDE-175-J和XDE-175-L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检出限(LOD)分别为2.5×10-4mg/L和5.0×10-4、0.001mg/kg,定量限(LOQ)分别为0.001mg/L和0.002、0.005mg/kg。当添加水平为0.001~0.5mg/kg(L)时,乙基多杀菌素在田水、土壤和水稻植株中的平均回收率为83%~102%,相对标准偏差(RSD)为1.9%-6.2%。消解动态试验结果表明:6%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SC)按1.5倍推荐使用高剂量(有效成分40.5g/hm2)于水稻拔节期施药1次,乙基多杀菌素在田水、土壤及水稻植株中的消解动态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半衰期分别为0.35、6.8和1.1d;施药21d后,其在水稻植株和田水中的消解率均在95%以上,在土壤中的消解率为86.1%;属易消解型农药。
简介:目的:报道利用椎管内残留神经根修复臂丛神经损伤10例的随访结果。方法2002年2月至2006年6月,我院收治的13例臂丛神经损伤患者,CTM显示:部分已损伤的神经根仍存在椎管内神经前后根;而探查锁骨上臂丛神经时,在椎孔外找不到相应的具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通过打开椎管将椎管内残留的神经根,用腓肠神经桥接进行神经修复。术后至少随访3年者10例,分别为C54例,C5~63例,C61例,C71例,C8~T11例。结果10例均在其椎管内找到了具有正常结构的神经根近端,C5修复肩胛上神经和C5神经远端各1例,C5修复腋神经1例,C5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C6修复上干前股1例,C7修复内侧束1例,C5~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肌皮神经1例,C5~6分别修复上干后股、上干前股1例,C5~6分别修复肩胛上神经、上干前股1例,C8~T1共同修复正中神经内侧头1例。术后随访45~68个月,平均54个月。10例修复神经所支配肌肉的肌力均达3~4级,且肩外展、屈肘活动自如,不须进行特别锻炼。结论通过椎管内壁丛神经探查,可将传统手术放弃的椎管内残留神经根找到打开椎管对损伤神经根的近端进行修复,这将为臂丛神经根性损伤的修复提供理想的动力神经源;且通过打开椎管依据臂丛神经的解剖结构进行修复,有利于臂丛神经治疗效果的提高。
简介:目的:空气是医院内感染传播的主要途径,医院内环境尤其是手术室及患者集中地区的空气净化程度和医院感染发生率密切相关,对医院空气进行常规监测是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的关键所在。但是传统的空气细菌检测方法需要进行细菌培养,耗时2~3d,结果具有明显的滞后性。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技术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用于检测空气中的生物性粒子和非生物性粒子。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荧光粒子计数器在空气细菌监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检验科采血室作为实验点,使用荧光粒子计数器对空气中生物粒子数进行动态监测,同时与撞击法细菌培养计数结果进行比较;采用SPSS13.0软件计算生物粒子数和细菌数之间的相关系数r。结果空气中生物粒子数与细菌数之间有显著相关性(r=0.889);非就诊时间空气中的细菌数≤500cfu·m^-3,其他时间均超过该数值,不符合国家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结论荧光粒子计数器可以通过监测空气中生物粒子数,推测其细菌数,有望实现空气细菌的动态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