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餐后低血压是常见于老年人的血压调节异常。餐后低血压由于症状隐匿,在临床中极易被患者及医护人员忽视,但具有较高的危害性。与餐后低血压发生相关的影响因素较多,包括人口学因素、疾病相关因素、生活方式因素、餐后体位因素等。在人口学因素中,年龄与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呈正相关;疾病相关因素中,一些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存在,以及大部分种类的降压药物可增加餐后低血压的发生风险;在生活方式因素中,吸烟是餐后低血压发生的危险因素,而减少主食摄入量、餐前大量饮水、饮用绿茶可降低其发生风险;餐后采取不同体位可影响膳食在胃肠道内的排空速率,进而影响餐后低血压的发生。在上述因素中,通过改变餐后体位以预防餐后低血压的发生较为可行。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体检人群血糖筛查情况,分析不同空腹血糖水平下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及空腹血糖正常而餐后血糖异常人群的特点。方法选取2016年1至12月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体检的人群,收集一般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并检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餐后2 h血糖及血脂、血尿酸。分析血糖指标检测情况;对于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者,比较不同空腹血糖水平及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情况;对于完成所有检测的空腹血糖正常体检者,采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餐后血糖异常的危险因素。结果2016年体检人群共45 447人,其中男性23 001人(50.61%),年龄(44.6±13.6)岁,女性22 446人(49.39%),年龄(41.09±12.9)岁。3项血糖指标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97.04%),糖化血红蛋白为56.17%,餐后血糖仅17.51%。既往无糖尿病病史且同时完成3项血糖指标检测的7 351名体检者中,随着空腹血糖上升,餐后血糖异常率逐渐增加,空腹血糖<5.6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11.59%;空腹血糖5.6~<6.1 mmol/L时,餐后血糖异常率为33.90%;空腹血糖≥6.1 mmoL/L,餐后血糖异常率为68.7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²=1 323.7,P<0.05)。空腹血糖<5.6 mmol/L的体检者餐后血糖异常率低于空腹血糖<6.1 mmol/L者(11.59%比14.32%);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均较单纯空腹血糖筛查低(切点为5.6 mmol/L,8.83%比11.59%;切点为6.1 mmol/L,10.08% 比14.32%)。对5 872名完成所有检测的体检者分析显示,在空腹血糖正常的人群中,男性、年龄(≥45岁)、超重或肥胖者餐后血糖异常风险显著增加,OR值95%CI分别是2.85(2.33~3.48)、2.15(1.76~2.62)、1.82(1.45~2.27)和2.64(2.04~3.42)。此外,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血症人群餐后血糖异常风险亦增加,OR值95%CI分别为1.80(1.51~2.15)、1.52(1.27~1.82)、1.43(1.15~1.7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检人群中,空腹血糖检测率最高,餐后血糖最低。空腹血糖正常时餐后血糖异常率较高,联合糖化血红蛋白筛查时,餐后血糖异常率有所降低。对于男性、年龄较大、超重或肥胖以及有高血压、高血脂或高尿酸血症危险因素的体检者,即使空腹血糖正常仍推荐检测餐后血糖。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餐后一小时血糖升高的意义及进行干预后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来的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餐后一小时血糖升高在实施干预措施前胰岛素变化规律,之后进行非药物干预18例,余下不作处理,观察并分析血糖及胰岛素的变化。结果餐后一小时血糖升高的患者胰岛素变化异常,胰岛素分泌不足,出现胰岛素抵抗。这些特点都为Ⅱ型糖尿病胰岛素释放所具备。干预后,餐后一小时血糖呈现不同程度下降的趋势,胰岛素释放改善,干预组和不作处理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但是胰岛功能没有恢复正常。结论餐后一小时血糖升高胰岛素释放变化异常,有助于早期筛查,然后进行早期干预临床意义很大。
简介:【摘要】: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包括学习活动、游戏活动、运动活动和生活活动。其中午餐后的散步环节作为生活活动的重要内容,其价值不止停留在简单的生活习惯培养以及形成健康生活方式上。作为一个可以让幼儿和环境、材料、同伴充分互动的活动,散步活动本身也具备了学习、游戏、运动三类活动的内容,因而它对于教师来说是有巨大发掘空间的教育活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重视散步环节的教育价值,并以幼儿喜爱的游戏化组织方式散步,是一种必然趋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晚餐后不同时段运动对2型糖尿病血糖调控的疗效。方法在本院建档并进行血糖筛查和糖耐量试验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所有患者中,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诊治的68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随机分组方案,将所有患者进行两组,均分记名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单组样本量设置为34。对照组与实验组患者在晚餐后均进行运动;对照组于餐后0.5h开始运动,实验组则与餐后1.0h开展运动。对比两组患者的餐后2h平均血糖以及餐后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评价组间差异。结果本次研究成果显示,实验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干预后,其餐后2h血糖值均有所下降,同时组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实验组中患者出现低血糖的状况,发生率相较对照组来说明显更低,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在晚餐后需要进行运动,这样能够有助于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值,对于患者病症控制有积极意义,而患者在晚餐后应当尽可能于餐后1h进行运动,这样能够降低患者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餐后低血压的发生率、餐后血压明显下降的时间及护理措施。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血压仪测定32例老年精神障碍住院患者三餐餐前血压、三餐餐后30min、60min、90min和120min的血压。计算餐前血压与餐后血压的最大差值,任何一餐的餐后收缩压(SBP)较餐前下降≥20mmHg的则认定为餐后低血压(PPH)。结果32例患者中有26例出现餐后低血压,PPH的总发生率为81.3%。有一种或多种基础疾病患者PPH的发生率要高于不伴有基础疾病患者的发生率。而血压下降比较明显的时间段在餐后60min~90min。结论PPH在老年精神障碍患者中发生率较高、危害较大,故加强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护理措施,防止餐后血压下降所致意外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