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自从印人党2014年上台后,有着强烈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的莫迪政府不断在全印大力推行印度教,无论是《公民身份法》或是重建“阿约提亚寺庙”,莫迪的一举一动无不表明他试图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种宗教”来重构印度民族认同,实现伟大的印度梦 ,全力追求印度从平衡之国(balancing power)向领导之国(leading power)转变。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强势崛起也对印度的外交政策产生巨大的影响,从2017年的洞朗对峙,到2020年的加勒万河谷流血事件,中印关系已经处于历史的冰点,并且很有可能是未来中印对双方定位的转折点。印度教民族主义不仅政治上对华强硬,目前还有从经济上持续对华强硬的趋势,这无疑会进一步恶化中印本就脆弱的经济关系,推动中印向着南亚地缘政治斗争的方向发展。
简介:摘要 首先确定以厄尔尼诺发生时增温幅度较大的位置作为两类厄尔尼诺(中部型、东部型)现象的分类依据,利用NCEP/NCAR的1948-2020年再分析大气资料及NOAA提供1951-2020年线性最优插值全球海温资料等,分析海温距平分布及演变特征,筛选出两类厄尔尼诺事件,并进行合成分析发现两类厄尔尼诺事件下的次年夏季降水场分布均具有较大差别。结合夏季太平洋-日本遥相关型(PJ)指数,将两类厄尔尼诺现象影响沃克环流状态进而影响西太平洋地区位势高度,与日本海附近位势场异常影响副高北移进而影响中国区域夏季降水分布,相串联进行探讨,发现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现象使沃克环流下沉支东(西)移,西太平洋地区位势高度偏低(高),日本海附近反气旋性环流加强(减弱),致使副高致使位置偏北(南),进而导致雨带的偏北(南)。由此总结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年出现东部型(中部型)厄尔尼诺事件时,次年夏季雨带偏北(南)。
简介:摘要:通过对1969-2008年青藏高原积雪深度原始测站资料的筛选、剔除和插补等处理,得到了一套具有33站连续的、完整的积雪观测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冬、春季积雪的时间变化特征;得出1969-2008年高原春季积雪深度有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冬季积雪深度仅呈现出年际内的波动趋势的结论。同时,利用国家气候中心整理的1969-2008年中国160站月平均降水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与中国夏季降水的关系,并研究了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偏多年和偏少年份夏季欧亚地区上空的大气环流和水汽条件特征;并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多雪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明显偏多;而在青藏高原冬季积雪少雪年,我国东部夏季降水明显偏少。
简介:摘要:东部黄土高原横跨海河盆地和黄海盆地,处于我国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的过渡地带,集中降水主要为夏半年,气候条件复杂,夏季极端降雨频繁,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生态环境恶劣。东部黄土高原地区水资源的主要来源是夏季半年降雨量,也是东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重要控制因素。现阶段,伴随高质量发展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的推进,当地水土流失防治、生态系统的恢复、高效利用的水资源、以及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发展东部黄土高原同位素时空变化规律及其降水过程稳定的系统研究。基于此,本文选取黄土高原东部典型的丘陵沟壑、太行山、汾河谷地区三个地形区,对夏季6个月的大气降水进行稳定同位素观测,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探索水稳定同位素区域变化与主要环境因子的关系,明确其特征,降阐明气候变化背景下,黄土高原东部夏季降水稳定同位素变化的主要控制因素,对水资源高效利用、区域水循环研究和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简介:摘要:我国是一个多季节气候的国家,每个季节变化都比较明显。近年来,全球气候变化等原因导致灾害性天气频繁发生,尤其是在夏季,台风、强降雨等天气带来灾害的同时容易引发其他的自然灾害比如滑坡、泥石流,所以夏季是一个灾害性天气频繁的季节。对此,针对夏季灾害性天气频发的情况,我国有关部门开始结合新技术和新形势进行天气预报预警工作,以便提前做好准备,将损失降到最低。但是灾害性天气预报预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影响了预报预警工作的有效展开。本文就主要分析了夏季灾害性天气现状以及天气预报预警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关预防措施。
简介:【摘要】东汉支娄迦谶(略称支谶)翻译的《道行般若经》中的“成佛像有金说”揭示金是造佛像的必要条件,还有关于古印度金、银的矿产地、价值、加工与使用的教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古印度冶金技术的状况:金、银的矿产地少,金、银的加工和使用主要体现在制造纯金器物(金华、紫磨黄金素、金缕衣、黄金座)和纯银制品(白银座),金、银被涂错在其他材质的表面(金、银涂错的高台、有金沙的琉璃地、有金的佛像),金、银价值高,与此相关的冶金工艺应是受到重视的。《道行般若经》译于179年,古印度冶金技术发达,有关古印度冶金技术的状况在2世纪晚期通过佛教的传播传入汉地,对于佛造像美术理论及美术史、冶金技术史、中外交流史、佛教史等学科的研究均具有重要的意义。
简介:摘要:自1977年开始,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三次组建以赵金科、盛金章为首的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多次与来自日本的古生物专家小组进行研究合作,1985年,在众多学者的支持下,殷鸿福院士正式明确提出以牙形刺Anchignathodus parvus的出现为全球三叠系的底界标准。1993年,殷鸿福当选国际二叠系-三叠系界线工作组主席,通过对浙江煤山D剖面的多学科深入研究,证明煤山D剖面优于我国和印度的其他候选剖面,能满足建立印度阶底界全球层型的要求。1996年,多国科学家首次联名报告,正式发表研究文章并推荐了此剖面,将界线定在煤山D剖面27c层之底。2001年3月,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正式批准其为全球二叠系三叠系界线的GSSP。
简介:摘要:全球经济格局深度调整、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欧盟意图加强与印度之间的合作,欧盟-印度贸易和技术委员会于2023年2月正式成立。该委员旨在推动欧印在战略技术、数字治理、绿色技术和供应链韧性方面的合作,其中数字技术是重点合作领域之一,促进数字化转型、确保供应链战略稳定是双方高度关注的内容。长远看来,委员会的成立或导致欧降低对我依赖、加大遏华力度,印加快与我“脱钩”,我国工业互联网供应链面临潜在风险。打造数字供应链平台是应对风险的重要举措,其中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打造的装备制造业数字供应链平台已取得积极成效,对提升国家制造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韧性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