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7
12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探讨运用循证护理的方法减少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牛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月至2008年8月我科141例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观察对其中76例采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预防护理术后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效果。结果76例患者,并发血管迷止神经反射的4例,均未发生恶性心脏事件。结论通过运用循证护理的工作方法,减少了心脏介入术后患者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预防了迷走神经反射所致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提高了护士的判断能力、观察力、理解力、科研能力以及工作技能,促使护士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态度,使整体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 标签: 循证护理 心脏介入术 血管迷走神经反射
  • 简介:典型的肺炎是以咳嗽、咳痰、发热、气急及胸痛等为主要症状。然而在一部分老年患者中,呼吸道症状不明显,而以神经、精神症状、消化道症状或心脏症状等肺外症状为主要表现。这给诊断带来难度,易于延诊或误诊。本文报道3例以神经精神症状首诊的老年患者,最终诊断为肺炎,并进行文献回顾。

  • 标签: 肺炎 神经症状 精神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奥施康定联合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方法晚期肿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通过视觉类比量表(VAS)和主诉分级进行疼痛强度评估,分为A组奥施康定组40例,B组奥施康定+加巴喷丁组40例,通过个体化用药,研究其治疗疼痛缓解度,有效率和显效率。结果A组疼痛完全缓解9例,明显缓解17例,其有效率85%,显效率65%,B超疼痛完全缓解12例,明显缓解19例,有效率92.5%,显效率77.5%,结论奥施康定+加巴喷丁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疗效显著。

  • 标签: [] 奥施康定 加巴喷丁 神经病理性疼痛 疗效
  • 简介:1病例报告潘某,女性,大学生,20岁,因一过性晕厥于2003年7月10日入院。患者入院前3天在假期旅游时可能由于饮食不节出现腹泻2次,无发热,无腹痛,无黏液脓血便,未治疗自行缓解。回家后一切正常,在弯腰拿东西时突然晕厥跌倒,约数秒钟后清醒。既往健康。查体无异常体征。检验血尿便常规正常,血沉、抗“O”、C反应蛋白及类风湿因子均正常,心肌酶学、肌钙蛋白T正常,X线摄片心脏大小形态正常,肺无异常。心脏超声多普勒未见异常。

  • 标签: 心室停搏 迷走神经 一过性晕厥 介导 心脏大小 类风湿因子
  • 简介:慢性脑缺血是指各种原因引发的长期脑血流灌注不足,是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Binswanger病等多种脑血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共同病理过程。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渐进性的痴呆,学习记忆和空间辨别能力明显下降。神经病理方面的改变除了神经元的变性和坏死外,还有胶质细胞的攻变:近年的研究证明,慢性脑缺血后神经胶质细胞的活动异常活跃,缺血性脑损伤所激发的神经胶质细胞反应极其复杂,已经远远超出了对神经元的营养作用和清除变性坏死组织的范围。

  • 标签: 慢性脑缺血 胶质细胞损伤 血管性痴呆 神经元 BINSWANGER病 神经胶质细胞
  • 简介:动眼神经麻痹是神经内科常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原因为外伤、微血管病变及颅内动脉瘤等。由于颅内动脉瘤常是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病因,因此及早明确动脉瘤的存在并及时采取干预极为重要。约90%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出现动眼神经麻痹,而动脉瘤引起的动眼神经麻痹伴瞳孔回避者极为罕见,瞳孔回避是指动眼神经麻痹患者患侧瞳孔和对侧差异小于1mm,且对光反射正常。

  • 标签: 颅内动脉瘤 动眼神经 瞳孔回避
  • 简介:埃及开罗大学的El-Ghandour报道了椎-基底动脉扩张(VBE)致三叉神经痛(TN)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术中情况,评价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TN的疗效。他们共分析10例由VBE导致的TN患者,男6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54岁,症状平均持续时间4.5年,6例患者TN为唯一症状,4例合并有面肌痉挛,6例合并有高血压。

  • 标签: 微血管减压术 三叉神经痛 动脉扩张 椎-基底 治疗 唯一症状
  • 简介:目的探讨不同剂量17β-雌二醇对血管性痴呆(vasculardementia,VD)大鼠认知功能及海马CA1区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fibrillaryacidicprotein,GFAP)、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nitricoxidesynthase,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成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又分为80、200、400μg/kg组),每组10只大鼠。采用结扎双侧颈总动脉方法制备VD模型,治疗组于术后第2天予以腹腔注射17β-雌二醇,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量消毒花生油。连续给药30次,隔天1次,共60d。手术后60d应用Y迷宫法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测试30次的正确次数);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1区GFAP、nNOS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中80、200、400μg/kg组学习能力的正确次数分别为25.8±1.8、15.5±2.0、21.2±2.2、23.7±2.0、20.5±2.1;记忆能力的正确次数为26.2±1.7、16.0±1.9、21.3±1.7、23.4±2.1、21.6±2.0。GFAP阳性细胞数分别为16.5±1.7、28.8±1.6、23.4±1.4、20.2±1.6、27.6±2.0;nNOS阳性细胞数为30.3±2.5、17.8±1.7、22.1±1.9、25.8±1.7、21.4±1.8。模型组与其他组比较,学习、记忆能力、GFAP及nNOS阳性细胞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7.620,P=0.000;F=39.112,P=0.000;F=91.484,P=0.000;F=58.839,P=0.000)。200μg/kg组与80、400μg/kg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4.983,P=0.000;F=16.718,P=0.000)。结论17β-雌二醇能够明显改善慢性缺血后大鼠的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GFAP、提高nNOS阳性细胞表达有关;其疗效与剂量有关,200μg/kg的雌二醇对大鼠神经保护作用优于80μg/kg及400μg/kg。

  • 标签: 雌二醇 痴呆 血管性 神经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质 一氧化氮合酶Ⅰ型 大鼠
  • 简介:摘要肿瘤继发副肿瘤综合征为癌肿的远隔效应,是癌肿对患者机体远处组织、脏器非转移性损害的统称。医学上将神经或肌肉系统受其影响所引起的一组临床症状群称为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PNS)。鉴于癌肿的远隔效应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系统的不同部位,以及受累先后不一、症状单一或叠加等诸因素,副肿瘤综合征(PNS)的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分类也难以精确。2016年4月,我院收治1例中上腹肿瘤继发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患者,本文将临床资料及护理情况进行总结,旨在加深临床上对该病的认识和护理方面的思考。

  • 标签: 腹肿瘤 神经系统 副肿瘤综合征 护理
  • 简介:目的探讨应用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颈总动脉应变及应变率储备的可行性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6例无血管并发症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病例组,63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全部进行应变和应变率成像及冷加压试验,获得冷加压试验前后颈总动脉的最大圆周应变和应变率,计算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对病例组和对照组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例组的颈总动脉圆周应变(18.16%±4.62%vs.28.56%±7.42%,P〈0.05)和应变率储备(20.33%±5.81%vs32.09%±6.01%,P〈0.05)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变和应变率成像结合冷加压试验可以获得颈总动脉的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圆周应变和应变率储备可作为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动脉壁机械运动特性改变的新指标,同时可以反映颈总动脉的内皮功能。

  • 标签: 糖尿病 2型 颈总动脉 内皮功能 应变和应变率成像 冷加压试验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并观察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治疗重症病毒性脑炎的疗效。方法从我院2009年09月~2015年11月间收治的重症病毒性脑炎患者中抽取74例,根据就诊顺序将其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各组37例。两组均采取常规综合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神经节苷脂治疗,干预组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进行治疗。观察疗程结束后两组的具体疗效。结果干预组(94.6%)的治疗缓解率明显要高于对照组(70.3%),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精神障碍改善、意识恢复时间及头痛、发热症状好转消失时间等方面均要短于对照组,其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严重病毒性脑炎,联合应用神经节苷脂与醒脑静治疗能够显著减轻脑实质炎症,有效缩短疗程,从而减轻患者的痛苦,阻止病情发展和恶化。

  • 标签: 神经节苷脂 醒脑静 重症病毒性脑炎 疗效
  • 简介:目的研究缺血状态下神经元胞浆内游离钙离子的变化及氟桂利嗪阻滞钙离子内流的作用。方法用Flu—3/AM作为细胞内钙离子的荧光探针负载培养的小鼠皮质神经元标记物,应用激光共聚焦技术检测缺血条件和加用氟桂利嗪后细胞内荧光强度(△FI)的变化。结果给予缺血处理10min后,神经元胞浆内钙离子△FI明显升高(17.52±3.16);经氟桂利嗪预处理后,可以明显抑制钙离子的△FI(9.55±2.10),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氟桂利嗪对无钙培养液缺血神经元胞浆内的钙离子浓度亦有抑制作用。结论缺血状态下,神经元内钙离子明显升高,氟桂利嗪抑制胞浆内钙离子的升高,除通过阻断胞腰的电压教感性勾通道外,可能还影响细胞内钙池的钙释放功能。

  • 标签: 神经元 缺血 氟桂利嗪 钙信号
  • 简介:X综合征病人出现ST段压低前的短暂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英]/PonidowskiP……//Am.ofCardiol.-1996.77-942-947典型心绞痛,运动试验阳性、冠脉造影正常者诊断为X综合征。其发生机理曾被认为主要是冠脉储备功能下降,新近研...

  • 标签: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X综合征 ST段压低 心率变异 频谱分析 能谱分析
  • 简介:目的观察缺血性脑损伤后大鼠海马内源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脑缺血组(21只)和假手术组(3只),脑缺血组大鼠通过改良的4血管闭塞法建立缺血性脑损伤模型,于6、12、24h和3、6、12和24天,用免疫组织化学及荧光双标记染色法观察不同时间点大鼠海马内源性VEGF表达及神经发生水平。结果脑缺血组大鼠海马区内源性VEGF表达主要集中于海马齿状回和门区,亚颗粒增生带可见丛集VEGF表达阳性细胞;海马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于缺血后第3天时较假手术组升高,于6天时达到峰值(P〈0.01)。缺血后早期海马VEGF表达多见于神经元细胞质,在缺血后期则主要见于胶质细胞质。结论大鼠脑缺血后,来源于海马齿状回神经元的VEGF表达可能是缺血诱导的齿状回神经发生水平上调的一个重要始动信号,胶质细胞表达的内源性VEGF表达可能参与了齿状回神经发生的后续过程。

  • 标签: 脑缺血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类 海马 齿状回 免疫组织化学
  • 简介: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心脏自主神经活性变化特点及其与冠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48例,其中单支冠脉病变28例,多支冠脉病变20例;再选择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无冠心病者38例为对照组。所有人选者于术前进行24h动态心电图检测,然后通过人机对话进行心率变异性分析,自动计算出心率变异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和PNN50。结果冠心病患者各项时域指标平均值为SDNN(70.7±23.5)ms,SDNN(51.6±22.8)ms,rMSSD(30.4±16.9)ms,PNN50(7.0±5.2)ms,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O.01),多支冠脉病变者进一步降低。结论冠脉病变程度越重自主神经功能受损越明显,因此心率变异性检测对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 标签: 自主神经系统 冠状动脉疾病 冠状血管造影术 心率变异性
  • 简介: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监测22例脑血管病患者在神经外科血管内治疗中体感诱发电位N20波形的变化,观察体感诱发电位变化与术中、术后神经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结果在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4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出现改变,并有相应神经功能障碍,18例患者术中体感诱发电位无明显改变,术后有1例患者出现一侧肌力减退.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与术中、术后脑缺血有相关性(P<0.01).结论在神经外科血管内介入治疗过程中,监测体感诱发电位的变化对预防和减少并发症具有一定的作用.

  • 标签: 体感诱发电位 动态监测 神经外科 血管内治疗 脑血管疾病
  • 简介:目的分析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于武汉市中心医院接受介入手术治疗的109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男性64例,女性45例,年龄37-68(48.57±8.32)岁.根据是否出现迷走神经异常反射分为2组对照组67例,异常反射组42例.对两组临床资料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构成比例、体质指数、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高酯血症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异常反射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比例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有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P均〈0.05).结论介入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后迷走神经异常反射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的精神状态紧张、术前禁食时间〉4h、经股动脉穿刺及术后立即拔管,临床医生应予以重视.

  • 标签: 介入手术 心血管疾病 迷走神经 因素分析
  • 简介: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颅内动静畸形(AVM)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纳入2014年3月至2017年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经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辅助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幕上AVM患者14例,其中Spetzler-Martin(S-M)分级:Ⅰ级2例,Ⅱ级6例,Ⅲ级5例,Ⅳ级1例。分析临床资料、手术效果及其并发症。结果(1)全切除病灶13例,残留1例。术前肢体偏瘫4例,术后新发肢体无力1例,随访1~4年,均见肌力改善或恢复正常。(2)术后颅内感染1例,经抗感染治疗痊愈。4例术前癫痫患者,3例术后未再发作,1例得到控制。(3)术后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评分,8例为0分,4例为1分,2例为2分。随访临床症状及影像学1~4年,未见血管畸形复发及再出血。结论初步观察显示,神经导航联合术中超声技术辅助显微手术治疗幕上AVM,具有定位精准、安全性高的特点,临床疗效满意。

  • 标签: 颅内动静脉畸形 显微外科手术 神经导航 术中超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