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患者中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测(TCT)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自2012年6月至2015年6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患者80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分析评价患者TCT检查的敏感度、假阴性率。结果本研究发现,CINI级的TCT敏感度是48.7%,CINII级的敏感度为52.2%,CINIII级的敏感度为62.1%,而宫颈癌的敏感度则为89.5%,其假阴性率分别为51.3%、47.8%、37.9%、10.5%。结论通过对本组患者TCT检查结果进行观察,发现随着患者宫颈组织病理学级别的升高,TCT的敏感度亦会随之升高。TCT与病理诊断有较高的符合率,可作为宫颈病变的一筛查指标,但它仍存在一定的假阴性率,因此不能单一的将这一指标作为判断宫颈病变的依据。
简介:摘要目的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研究,促使超声造影诊断的可靠性得到提高。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50例确诊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的患者,其中肝炎性假瘤15例,肝脓肿23例,肝结核12例,对这些患者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造影检查,对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常规超声以及超声造影图像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肝炎性假瘤、肝脓肿以及肝结核病变的常规超声主要表现为边界模糊(35/50)的低回声病变(45/50),病灶内可探及动脉血流信号(25/50)。23例肝脓肿由于病变阶段存在差异,导致超声造影表现也不一样,但14例肝脓肿周围肝实质出现动脉相一过性节段性强化;15例肝炎性假瘤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型,但动脉相呈边界不清的稍高回声强化,占位感较差;12例肝结核病灶中央无强化,周边呈环状或结节状强化。结论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超声造影变现差异较为明显,但是各种炎性病变均有一定的特征,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各时期的病理改变可凭此这些特征进行判断,超声造影检查对肝脏局灶性炎性病变诊断可靠性的提高具有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变(FLP)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2016年1月我院临床证实的51例FLP的CT资料,总结分析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平扫与增强各期的密度情况等。结果51例FLP均为单发,其中74.51%(38/51)位于肝左叶S4段前缘,25.49%(13/51)位于肝左叶S2或S3段前缘;68.63%(35/51)呈三角形、19.61%(10/51)呈扁平状、11.76%(6/51)呈结节形状。FLPCT平扫的显示率最低,仅为27.45%(14/51),CT增强扫描中,门静脉期的显示率最高,达100%,动脉期和实质期的显示率为66.67%(34/51)和52.94%(27/51)。病变于CT平扫和增强均表现为无占位效应的等密度或略低密度影,边缘清楚或稍模糊,多位于肝脏轮廓内。结论根据肝脏镰状韧带旁假性病变的位置、形态及CT特征,有助于与真性病变鉴别,减少误诊。
简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为免疫复合物沉积于血管壁,继而引发血管炎症所致。SLE可引起多器官、多系统的损害,其中眼底血管受累、视网膜受损并不少见。国内有不少关于SLE患者出现眼底病变的报道,在此对SLE视网膜病变作一综述,以加深对SLE视网膜病变的理解,为其早诊断、早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肝脓肿炎症期病变行CT和MRI检查的诊断价值。方法资料回顾性分析本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收治的肝脓肿炎症期病变患者共28例,所有研究对象均分别行CT与MRI检查,分析并比较两种不同诊断方法的临床价值。结果经统计,MRI诊断胆管源性病变、门静脉源性病变检出率显著高于CT检查,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MRI诊断肝动脉源性病变检出率略高于CT检查,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CT增强扫描诊断胆管源性病变的表现为高密度环,诊断门静脉源性病变的表现为外显示低密度环;采用MRI诊断胆管源性病变的表现为环形高信号,诊断门静脉源性病变的表现为外显示“晕征”;肝动脉源性病变的表现为片状稍长T1稍长T2信号,临近组织的感染主要表现为病灶局部性片影。结论本研究数据资料显示CT诊断与MRI诊断相结合,可显著提高肝脓肿炎症期病变的临床诊断率,具有临床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用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尿毒症继发甲旁亢的疗效。方法本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12月至2015年6月80例尿毒症继发甲旁亢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者治疗方式为高通量血液透析法,试验组患者治疗方式为血液灌流+高通量血液透析法。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肾功能指标、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肾功能指标血肌酐和尿素氮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钙均一定程度提高,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用血液灌流串联高通量血液透析法治疗尿毒症继发甲旁亢的疗效确切,有助于改善患者肾功能和甲状旁腺功能,值得推广。
简介: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滤过(hemodiafiltration,HDF)联合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aininghemodialysis,MHD)患者微炎症和营养不良状态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6月—2015年6月收治的MHD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血液透析(hemodialysis,HD)组和HDF+HP组各30例。HD组给予常规HD治疗,4h/次,3次/周;HDF+HP组在HD组的基础上给予HDF串联HP治疗,1次/2周;两组均连续治疗2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IL-6、TNF-α、hs-CRP、Hcy水平,同时观察患者Hb、TP、Alb、TRF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HDF+HP组治疗后hs-CRP、IL-6、TNF-α、Hcy分别为(5.75±2.11)、(51.10±7.65)、(81.21±8.41)ng/L、(12.31±2.21)μmol/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的(14.11±2.20)、(102.22±20.32)、(197.83±24.47)ng/L、(39.96±9.43)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DF+HP组治疗后Hb、TP、Alb、TRF分别为(105.65±22.21)、(63.10±22.65)、(39.21±6.41)g/L、(197.31±22.21)μg/L,均明显高于治疗前的(92.21±12.10)、(51.26±11.32)、(31.84±5.47)g/L、(162.96±15.42)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HDF+HP组hs-CRP、IL-6、TNF-α、Hcy、Hb、TP、Alb、TRF与HD组[(13.32±1.20)、(96.68±25.65)、(101.32±24.24)ng/L、(38.23±8.34)μmol/L、(93.22±13.10)、(52.32±12.32)、(33.87±4.54)g/L、(163.23±15.33)μg/L]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DF联合HP治疗MHD可明显改善患者体内微炎症及营养不良状态。
简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是成年人失明最主要的病因。DR的发病机理主要包括多元醇途径的紊乱、蛋白激酶C通路的活化、生长因子表达增加、糖基化终末产物的堆积、氧化应激、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等。根据眼底病变的严重程度,DR可分为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NPDR)和增殖期视网膜病变(PDR)。其中,新生血管形成是NPDR进展为PDR的重要标志。常见的眼底检查方法有眼底镜、眼底照相、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眼部B超、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是鉴别NPDR与PDR的金标准。此外,定期规律的眼底检查可以有效地预防糖尿病相关视力损害。控制血糖、血压、血脂等危险因素是DR治疗的基础,对于PDR或黄斑水肿的患者应考虑激光光凝术和玻璃体切割术。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HPV-DNA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01月至2015年12月妇科收治的3209例患者采用二代杂交捕获技术分别检测1338例慢性宫颈炎、896例HPV亚临床感染、789例宫颈上皮内瘤变、186例宫颈癌患者HPV高危型和低危型DNA的表达。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FQPCR)进行HPV-DNA分型检测。结果在上述各组病例中HPV-DNA阳性率分别为50.22%、75.67%、90.62%、97.85%。结论女性患宫颈癌是子宫颈被HPV感染所致,宫颈癌和HPV之间存在着相关联系。HPV-DNA检测对早期发现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具有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