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某型潜艇艇员长远航前后淋巴细胞亚群、调节T淋巴细胞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探讨长远航中持续应激对艇员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长远航(70 d)潜艇61名艇员为研究对象,空腹抽取静脉血,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艇员长远航前后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CD3-CD19+、CD3-CD(16+56)+]及调节T淋巴细胞(CD4+CD25+)进行测定,采用液态芯片技术观察白细胞介素-2(IL-2)、IL-4、IL-8、干扰素诱导蛋白-10(IP-10)含量的变化。结果与长远航前相比,长远航后CD3+、CD4+、CD8+、CD3-CD19+、CD3-CD(16+56)+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的比值以及CD4+CD25+水平显著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L-2、IL-8含量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IL-4、IP-10含量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长远航持续应激作用下,艇员的免疫功能发生明显变化,表明长远航对艇员健康有一定的影响,有必要进一步阐明原因并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 标签: 长远航 淋巴细胞 调节T淋巴细胞 细胞因子 免疫功能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大鼠血清细胞因子与血浆皮质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方法将120只雄性Wistar大鼠(十堰市人民医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随机分为对照组(58只)和PTSD组(62只),利用改良的单一连续应激(SPS & S)制作PTSD大鼠模型。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和僵立行为实验检测大鼠行为学表现,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2、IL-4、IL-6、IL-8及血皮质醇含量。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大鼠的平均逃避潜伏期(EL)对照组与PTSD组大鼠EL分别为(13.78±1.82) s和(71.16±5.42) s,PTSD组显著高于对照组(t=5.153,P<0.05);两组大鼠僵立行为百分比结果显示,PTSD组大鼠再次放入电击设备箱后(重新面临恐惧情景时),大鼠表现为明显的僵立行为,活动明显减少,主要为刻板的蹲伏行为,仅头部有轻微的转动,背部拱起。对照组大鼠表现为自由运动。对照组大鼠僵立行为百分比为(11.3±3.2)%,PTSD组大鼠为(61.3±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021,P<0.05);PTSD组与对照组间血清各IL及皮质醇含量比较,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大鼠血清中IL-2、IL-6、IL-8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TSD组大鼠血皮质醇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大鼠血清中IL-4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12,P>0.05)。结论创伤后应激障碍组大鼠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变化呈正相关,与血浆皮质醇浓度呈负相关,IL-2、IL-6、IL-8及血浆皮质醇可能在PTS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标签: 创伤后应激障碍 细胞因子 前炎性细胞因子 抗炎性细胞因子 血浆皮质醇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儿童的病毒核酸和细胞因子检测情况。方法回顾分析2020年1—4月期间,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收治的2019-nCoV感染确诊儿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隔日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咽拭子和肛拭子2019-nCoV核酸。流式细胞术检测病程早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为阳性)、中期(咽拭子病毒核酸阴性而肛拭子核酸仍阳性)、恢复期(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检测均阴性)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1β/IL-2/IL-4/IL-5/IL-6/IL-8/IL-10/IL-12p70/IL-17A/IL-17F/IL-22/TNF-α/TNF-β水平。结果共12例患儿纳入本研究。男∶女=5∶1;平均年龄(7.0±4.3)岁;临床分型无症状感染2例,轻型5例,普通型5例,无重症及危重症患者。9例我院初诊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病毒核酸最初呈平行阳性状态,肛拭子排毒中位数时间长于咽拭子排毒时间[32(4.5,45.0)d vs 3(2,9)d,Z=11.0,P=0.010];肛拭子较咽拭子排毒时间差值中位数长25.5(1.5,42.8)d。病程不同时期(早期、中期、恢复期)血清细胞因子IL-17A、IL-4和IL-5总体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或F,P值分别为8.33,0.016;5.36,0.010;6.56,0.004),但主要在病程中期明显升高。而IL-17F、IL-2、IL-22在病程的早、中、恢复期均有升高,但病程各组间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道排毒时间较长,尽管尚未确定感染,但对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Th2细胞和Th17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参与了2019-nCoV感染后的非重症感染儿童的免疫应答过程,监测儿童患者的病毒排出情况和细胞因子变化,对于判断患者的病情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 标签: 新型冠状病毒 细胞因子 病毒核酸 儿童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低能量激光疗法(LLLT)对重度牙周炎患牙龈沟液中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LLLT对牙周炎症控制和骨组织愈合的作用。方法选择年龄、性别、牙周状况无差异的18例重度牙周炎患者的共43颗患牙,对照组的20颗患牙接受牙周基础治疗,实验组的23颗患牙在接受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于第1、2、7天采用LLLT对龈袋内照射15 s。治疗后1、4周,收集对照组和实验组的龈沟液,并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确定其中的白细胞介素-1β(IL-1β)、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金属基质蛋白酶-8(MMP-8)、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骨膜蛋白的水平。结果结果表明,治疗后对照组与实验组的IL-1β、TNF-α、MMP-8、sICAM-1水平均降低,TGF-β和骨膜蛋白水平升高,牙周基础治疗联合LLLT有更好的治疗效果。治疗后1周,两组间IL-1β、TNF-α水平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4周,两组间IL-1β、TNF-α、TGF-β、MMP-8、sICAM-1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LLLT治疗可在短期内有效降低重度牙周炎患者龈沟液中的IL-1β、TNF-α、MMP-8的水平。LLLT有利于控制牙周炎症;减少龈沟液中sICAM-1的表达,有利于减轻牙龈出血症状;促进TGF-β分泌、增加骨膜蛋白水平,有利于减缓牙周组织的破坏,对于牙周组织的恢复有一定作用。

  • 标签: 重度牙周炎 低能量激光疗法 龈沟液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染尘方法对大鼠肺脏器组织病理学和肺组织细胞因子变化影响。方法选取SPF级Wistar健康雄性大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动式染尘组和气管灌注组(各28只),各组大鼠在接触矽尘后于3、14、28和60 d时随机选取7只处死。计算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肺脏器系数;采用苏木素-伊红染色法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Masson染色法评估肺脏胶原纤维化,天狼猩红染色偏振光法观察肺组织胶原纤维面积比变化;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肺组织匀浆转化生长因子(TGF)-β1和羟脯氨酸(HYP)水平。结果大鼠染尘后,3、14、28和60 d动式染尘组和气管灌注组大鼠肺脏器病理变化明显,且肺泡炎症和肺纤维化评分与对照组大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14、28和60 d气管灌注组I型和III型胶原纤维面积百分比均高于动式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和14 d时气管灌注组大鼠肺组织匀浆中TGF-β1含量高于动式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8 d时气管灌注组HYP含量高于动式染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式吸入染尘和一次性气管灌注染尘均可造成大鼠急性肺损伤,肺组织病理均表现出炎症和纤维化,但一次性气管灌注染尘对大鼠肺组织损伤更严重,病理变化更明显。

  • 标签: 大鼠 矽肺 染尘方法 病理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3种治疗方法对大骨节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2015年5月,按照《大骨节病诊断》(WS/T 207-2010),在青海省贵德、兴海和班玛县大骨节病病区选取居住时间≥25年、年龄为25~62岁的Ⅰ度及以上大骨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3组,第1组(n = 91)采用塞来昔布+小活络丸(浓缩丸),第2组(n = 89)采用塞来昔布+壮骨关节丸,第3组(n = 94)采用塞来昔布+抗骨质增生片,对比分析3组患者治疗后6个月整体治疗效果。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检测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一氧化氮(NO)、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透明质酸(HA)含量。结果共纳入大骨节病患者274例,年龄为(47.24 ± 18.97)岁,其中男性132例、女性142例。第1、2、3组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0.22%(73/91)、77.53%(69/89)、77.66%(73/9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25,P > 0.05)。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NO含量[(149.23 ± 20.61)、(135.88 ± 29.63),(151.33 ± 22.15)、(137.55 ± 31.51),(148.58 ± 24.36)、(134.81 ± 28.53)μmol/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2.678、2.403、3.195,P均< 0.05),TNF-α、IL-1β、H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05)。结论3种方法治疗大骨节病均取得一定疗效,且能降低血清NO含量,但对TNF-α、IL-1β和HA含量未见明显影响。

  • 标签: 药物疗法 大骨节病 一氧化氮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1β 透明质酸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成人隐匿自身免疫糖尿病(LADA)血清细胞因子的特点和在西格列汀干预下的变化情况。方法(1)细胞因子基线研究:收集2010至2011年于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就诊的30例LADA患者作为LADA组,30例年龄、性别与之匹配者纳入健康对照组,采集空腹血清标本。(2)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将LADA组30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西格列汀+胰岛素(100 mg/d)(15例)及胰岛素组(15例),分别于0、6、12个月进行随访,采集各随访时点的一般资料、空腹和餐后2 h血浆和血清标本。(3)采用多因子检测技术测定LADA组和健康对照组各随访时点的血糖、C肽、脂联素、白介素-1受体拮抗体(IL-1RA)、瘦素、白介素-6(IL-6)和蛋白-10(IP-10)等指标。各组内时间点及两组间各个时间点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数据方差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ADA患者的血清脂联素浓度为1.11(0.99,1.28)ng/ml,IL-1RA的浓度为865.63(682.04,1 044.55)pg/ml,比健康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ADA患者的血清瘦素为4 832.72(1 751.39,9 084.29)pg/ml,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的血清IL-6、IP-10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ADA的Leptin浓度与BMI呈正相关(r=0.535,P=0.002),与GADA滴度成负相关(r=-0.551,P=0.002)。在随访12个月时,西格列汀+胰岛素组以及胰岛素组LADA患者的IL-1RA浓度分别为602.13(527.82,768.57)、618.68(502.40,966.84)pg/ml,均较基线值的818.34(658.04,1028.12)、851.56(720.05,1 239.26)pg/ml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13和0.027);而余细胞因子在两组随访各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均P>0.05)。结论LADA存在脂肪细胞因子和抗因子谱的异常,但暂未发现西格列汀治疗可改善LADA的炎症状态。

  • 标签: 糖尿病 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糖尿病 西格列汀 细胞因子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甲苯二异氰酸酯(TDI)职业暴露工人肺功能的改变与血清促炎细胞因子的相关,探索TDI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效应评价指标。方法于2014年10月,以中国西部地区某TDI生产厂中从事TDI合成工序、提纯工序、包装工序及上述生产过程的巡检工序的61名男性作业工人为TDI暴露组,主要经吸入蒸汽和气溶胶暴露;以该工厂中不接触TDI及其他已知致敏化学物的62名男性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对照组,与暴露组工人年龄匹配。问卷调查获得性别、工龄、年龄、职业史、暴露工龄等信息,检测工人肺功能指标[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及血清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L)-8、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水平;收集周末班后尿,测定尿液中TDI的代谢物甲苯二胺(TDA)浓度作为内暴露指标。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细胞因子与肺功能指标的相关;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分析肺功能指标、细胞因子随TDI暴露浓度和时间变化的趋势。结果暴露组和对照组工人年龄M(P5~P95)分别为36.5(24.0~51.0)和38.0(24.0~50.0)岁,暴露组工龄M(P5~P95)为6.94(0.97~26.33)年,尿液TDA浓度M(P5 ~ P95)为15.56(2.28~112.16)ng/ml。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肺功能3项指标FVC、FEV1、FEV1/FVC以及血清中IL-8和TNF-α水平均明显降低(P值均<0.05)。随着暴露浓度的增加和暴露时间的延长,血清TNF-α水平及FVC、FEV1均呈降低的趋势,且呈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P趋势值均< 0.05)。血清IL-8、TNF-α均与FVC、FEV1、FEV1/FVC呈正相关(P值均<0.05)。结论TDI暴露工人血清因子IL-8和 TNF-α水平与肺功能指标有关联,可作为TDI致呼吸系统毒作用的早期效应评价指标。

  • 标签: 职业暴露 呼吸功能试验 细胞因子类 横断面研究 甲苯二异氰酸酯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关节患者外周血辅助T细胞(helper T cell,Th)1/Th2细胞因子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8年9月至2020年8月在北京市石景山医院接受诊治的96例类风湿关节患者作为研究组,根据患者骨密度降低程度将其分为骨质疏松症继发组(60例)和未继发组(36例),另外招募同期84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外周血Th1/Th2相关细胞因子干扰素-γ(interferon-γ,INF-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水平,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仪检查骨密度。分别对比分析研究组与对照组、继发组与未继发组的INF-γ、IL-4水平及INF-γ/IL-4,腰椎L1-L4、髋部骨密度表达情况。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组外周血Th1/Th2类细胞因子水平与骨密度的相关;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类风湿关节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与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关系。结果研究组的外周血INF-γ水平、INF-γ/IL-4均高于对照组,IL-4水平、腰椎骨密度、髋骨骨密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8.55±1.27)μg/L比(5.06±0.94)μg/L,(18.34±3.17)比(4.87±0.85),(0.41±0.07)μg/L比(0.84±0.15)μg/L,(0.96±0.16)g/cm3比(1.15±0.21)g/cm3,(0.82±0.15)g/cm3比(0.89±0.16)g/cm3,t值分别为20.71、37.76、25.14、6.87、3.03,P值均<0.05]。继发组外周血INF-γ水平、INF-γ/IL-4均高于未继发患者,IL-4水平、腰椎骨密度、髋骨骨密度均低于未继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37±1.34)μg/L比(6.14±1.16)μg/L,(21.67±4.12)比(16.33±2.96),(0.37±0.07)μg/L比(0.42±0.08)μg/L,(0.89±0.17)g/cm3比(1.02±0.18)g/cm3,(0.73±0.15)g/cm3比(0.80±0.16)g/cm3,t值分别为12.01、6.79、3.21、3.55、2.16,P值均<0.05]。研究组患者外周血INF-γ/IL-4与腰椎骨密度、髋骨骨密度均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78、-0.85,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吸烟、病程≥5年、II级以上关节功能、服用抗风湿性药物、INF-γ水平>5.51 μg/L、IL-4水平≤0.45 μg/L、INF-γ/IL-4>5.00是类风湿关节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00、7.75、5.41、6.30、8.64、6.25、5.62、4.68,P值均<0.05);日饮牛奶、每周固定锻炼是类风湿关节继发骨质疏松症的保护因素(OR值分别为0.57、0.50,P值均<0.05)。结论类风湿关节患者的外周血INF-γ水平、INF-γ/IL-4较高,IL-4水平、骨密度较低,INF-γ/IL-4与骨密度呈负相关,INF-γ水平>5.51 μg/L、IL-4水平≤0.45 μg/L、INF-γ/IL-4>5.00与吸烟、服用抗风湿性药物均是继发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 标签: 类风湿性关节炎 辅助性T细胞1 辅助性T细胞2 细胞因子 继发骨质疏松症
  •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手术(PELD)与硬膜外阻滞(EB)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效果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东莞市滨海湾中心医院疼痛科收治的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进行回顾分析,其中采用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PELD组)40例,行硬膜外阻滞治疗(EB组)40例。采取改良MacNab标准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的临床疗效,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日的视觉模拟评分(VAS)、VAS<3分患者例数、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磷酸肌酸激酶(CPK)及白细胞介素-6(IL-6)的水平差异。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未出现神经损伤、感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PELD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EB组[95.0%(38/40例)比75.0%(30/40例),P=0.012]。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的VAS均较治疗前降低[PELD组(1.5±0.4)分比(5.9±0.7)分,P=0.001;EB组(3.5±0.5)分比(5.7±0.8)分,P=0.002],且PELD组治疗后第3日的VAS评分显著低于EB组(P=0.002)。治疗后第3日时两组VAS<3分患者例数均明显增多,且PELD组明显多于EB组(32例比13例,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日的hs-CRP、CPK及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且PELD组较EB组下降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经皮脊柱内镜手术与硬膜外阻滞均能有效治疗不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但经皮脊柱内镜手术治疗有效率优于硬膜外阻滞治疗,且可快速有效缓解患者疼痛并降低血清细胞因子水平。

  • 标签: 椎间盘切除术 经皮 椎间盘 麻醉 硬膜外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血清细胞因子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 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干扰素-γ(interferon-γ ,IFN-γ)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的表达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赤峰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2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60例疑似卵巢囊肿蒂扭转且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根据术中探查显示是否为卵巢囊肿蒂扭转分为观察组(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33例)与对照组(未发生卵巢囊肿蒂扭转,27例),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研究对象血清IL-6、IL-1β 、TNF-α及IFN-γ表达水平,并统计分析其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观察组患者IL-6、IL-1β、TNF-α及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IL-6:(10.89±0.57) pg/mL比(10.17±0.48)pg/mL;IL-1β:(53.44±5.67)pg/mL比(34.19± 3.25)pg/mL;TNF-a:(8.99±0.86)pg/mL比(8.03±0.54)pg/mL;IFN-γ:(25.25±2.75)pg/mL比(16.47±1.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220、15.648、5.040、14.610,P值均<0.05),观察组患者的IL-6、IL-1β、TNF-α、IFN-γ阳性率(81.82%、78.79%、66.67%、60.61%)高于对照组(22.22%、18.52%、11.11%、7.41%),IL-6和IL-1β对卵巢囊肿蒂扭转诊断的特异度(66.67%,96.88%)和阳性预测值(80.00%,96.78%)高于TNF-α和IFN-γ的特异度(40.00%、81.25%)和阳性预测值(41.67%、77.42%)。结论IL-6、IL-1β、TNF-α及IFN-γ在卵巢囊肿蒂扭转患者中的表达增高,可帮助临床诊断卵巢囊肿蒂扭转。

  • 标签: 卵巢囊肿蒂扭转 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诊断价值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的影响。方法以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本院收治的70例系统红斑狼疮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电脑数字表法随机分作两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泼尼松治疗,试验组患者予以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治疗,对比两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水平。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γ-干扰素为(15.35±2.16)ng/L,白介素10为(10.04±1.21)pg/ml,分别较对照组的(18.51±2.26)ng/L、(14.07±1.02)pg/ml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Th17、Tc17、Th1、Tc1均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活动度较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泼尼松联合甲氨蝶呤可有效对系统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细胞因子分泌及Th亚群进行改善,进而促进患者疾病活动度下降。

  • 标签: 泼尼松 甲氨蝶呤 系统性红斑狼疮 单个核细胞 Th细胞亚群
  • 作者: 吴瑕 苏妙芳 林静 曾芝雨 蔡丽蓉 延永琴 郑智勇 李东良
  • 学科: 医药卫生 >
  • 创建时间:2022-12-13
  • 出处:《中华传染病杂志》 2022年第03期
  • 机构: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福州 350025 吴瑕现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厦门医院内镜中心,厦门 361015,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福州 350025 苏妙芳现在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消化内科,宁德 352199,福建医科大学福总临床医学院(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肝胆内科,福州 350025,福建医科大学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活动EB病毒感染性肝炎(chronic active Epstein-Barr virus infectious hepatitis,CAEBVH)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细胞表型,并分析辅助T淋巴细胞(helper T lymphocyte,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在CAEBVH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纳入2012年3月至2017年7月于福州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确诊的6例成人CAEBVH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6名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未感染EB病毒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临床资料,并对CAEBVH患者进行肝活组织检查,通过苏木精-伊红染色和EB病毒编码的小RNA(Epstein-Barr virus-encoded small RNA,EBER)原位杂交观察患者肝组织病理特点。通过流式分选检测外周血免疫细胞表型,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2组Th1和Th2类细胞因子,即血清γ干扰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4和IL-10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比较采用曼-惠特尼U检验。结果6例CAEBVH患者均为男性,持续或反复发热者6例;肝脾肿大者5例,其中3例为肝脏重度肿大和巨脾;肝功能异常者6例;3例癫痫;1例发生噬血现象。EB病毒DNA均升高,范围为1.13×106~4.90×107拷贝/mL。3例患者CD3+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例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3例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下降,2例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患者抗病毒治疗效果欠佳,预后较差,随访5年死亡3例。4例CAEBVH患者肝组织病理检查示汇管区和肝小叶有炎症细胞浸润,1例肝窦内淋巴细胞呈串珠样排列;弥漫细胞水肿和大泡/小泡混合脂肪变性,部分患者可见肝细胞点状和局灶坏死及肝内胆汁淤积。5例患者EBER原位杂交均为阳性。CAEBVH组的γ干扰素[129.90(31.87,16 520.00) ng/L比0(0,27.08) ng/L]、TNF-α [79.98(44.67,1 080.00) ng/L比7.86(6.46,11.44) ng/L]和IL-10 [48.41(15.47,496.40) ng/L比1.57(1.32,2.41) ng/L]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3.70、-3.39、-3.50,均P<0.001),而两组间IL-4水平[2.39(2.03,3.61) ng/L比1.62(1.03,4.79) 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03,P=0.300)。结论CAEBVH患者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热、肝脾肿大,肝脏病理特征为弥漫细胞脂肪变性、广泛的炎症细胞浸润和EBER阳性细胞。CD4+T淋巴细胞减少、CD4+/CD8+T淋巴细胞比值降低,以及Th1/Th2类细胞因子失衡是CAEBVH患者重要的免疫特征。

  • 标签: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EB病毒 慢性活动性EB病毒感染 EB病毒性肝炎 细胞因子失衡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老年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影响因素及泪液中细胞因子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分析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17年5月至2021年4月老年白内障手术100例(100眼)临床资料,其中术后眼内感染者50例(50眼)为观察组,术后无眼内感染者50例(50眼)为对照组。术后定量分析泪液中IL-2、IL-2/SIL-2R及IGF-1水平。结果观察组泪液中IL-2、IL-2/SIL-2R、IGF-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t=5.95,3.45,9.49;均P<0.001),SIL-2R水平高于对照组(t=7.82,P=0.001);IL-2/SIL-2R(OR=0.53,95%CI=0.37~0.74,P<0.001)、IGF-1(OR=0.53,95%CI=0.37~0.74,P<0.001)为老年白内障术后眼内感染独立保护因素;常规感染标志物血清PCT水平为(4.12±1.25)μg/L,hs-CRP水平为(24.41±7.19)mg/L,二者与泪液中IL-2/SIL-2R(r=-0.56,P<0.001;r=-0.62,P<0.001)、IGF-1(r=-0.60,P<0.001;r=-0.65,P<0.001)均呈负相关关系。结论泪液中IL-2、IL-2/SIL-2R、IGF-1的低表达与老年白内障术后感染的发生具有相关

  • 标签: 白内障,老年性 感染,眼内,术后 因素,影响 IL-2,IL-2/SIL-2R IGF-1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抗纤颗粒在肝纤维化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及对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于山东莒县人民医院治疗的肝纤维化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恩替卡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抗纤颗粒治疗,两组均进行6个月治疗,比较两组肝脏纤维四项、细胞因子水平及治疗依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治疗6个月后血清透明质酸钠(HA)、层黏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及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白细胞介素(IL)-4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干扰素(IFN)-γ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用药依从、饮食依从及遵医检查依从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胃肠道反应、肝脑病及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抗纤颗粒用于肝纤维化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纤维四项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配合有效的护理干预能提高诊疗依从,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 标签: 抗纤颗粒 肝纤维化 纤维四项 细胞因子 诊疗依从性 并发症
  • 简介:摘要肺炎支原体(MP)是引起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占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病例的40%。MP感染的具体致病机制尚不明确,但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及大量细胞因子的释放在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最新研究表明,MP感染患者呼吸道菌群发生明显改变。本文将对MP感染中呼吸道菌群和重要细胞因子的作用进行综述,为进一步精准诊断、个性化治疗和有效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支原体,肺炎 呼吸道菌群 细胞因子类
  • 简介:摘要在整个棘球蚴病的进程中,调节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 Treg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IL-10、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TGF-β)以及特异性转录因子蛋白叉头盒P3(forkhead box P3, Foxp3)在棘球蚴病患者体内呈现高表达状态,有助于免疫耐受形成。文章主要介绍Treg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耐受在棘球蚴所致过敏反应中的作用特点及相关机制,阐述Tregs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变化的作用机制及临床应用,为棘球蚴所致过敏反应的具体机制及预防策略提供更深层次的研究方向。

  • 标签: 调节性T细胞 免疫耐受 棘球蚴病 过敏反应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IgG4相关性疾病(IgG4-R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表型特征及辅助T细胞(Th)17/调节T细胞免疫失衡与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资料完整的初发IgG4-RD患者31例,留取临床及实验室资料,并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IgG4-RD患者和健康对照组的外周血中T、B、NK细胞以及Th17、CD4+CD25+Foxp3+调节T细胞等CD4+T细胞亚群的百分比和绝对计数。流式液相多重蛋白定量技术(CBA)检测IgG4-RD患者血清IL-2、IL-4、IL-6、IL-10、IL-17、TNF-α和IFN-γ细胞因子水平。并进行Th17/调节T细胞比值与临床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分析。采用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及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 IgG4-R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比较健康对照升高[45.00%(33.97%,51.48%)比39.36%(33.78%,43.30%),Z=-2.142,P<0.05]。② IgG4-RD患者Th17细胞百分比和绝对计数均较健康人升高[1.13%(0.70%,1.55%)比0.77%(0.43%,1.07%),Z=-2.229,P<0.05;7.90(5.20,12.23)个/μl比5.60(3.12,8.47)个/μl,Z=-2.568,P<0.05],调节T细胞百分比降低[3.37%(2.82%,5.65%)比4.96%(4.18%,6.34%),Z=-2.986,P<0.01],而绝对计数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 IgG4-RD患者Th17/调节T细胞比值明显升高[0.29(0.16,0.46)比0.15(0.08,0.23),Z=-3.119,P<0.01],且与IgG4-RD反应指数评分呈正相关(r=0.491,P<0.01)。④ IgG4-RD组患者的IL-6[13.72(9.29,26.06)pg/ml比2.23(1.94,3.10)pg/ml,Z=-4.815,P<0.01]、IL-10[5.46(4.28,15.38)pg/ml比1.81(1.59,2.02)pg/ml,Z=-5.298,P<0.01]、TNF-α[4.25(1.47,7.26)pg/ml比1.15(1.05,1.45)pg/ml,Z=-3.146,P<0.01]、IFN-γ[3.89(1.76,6.61)pg/ml比1.41(1.24,1.65)pg/ml,Z=-3.172,P<0.01]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且Th17/调节T细胞比值与IL-2呈负相关(r=-0.554,P<0.05)。结论IgG4-RD患者存在Th17/调节T细胞免疫失衡,且其与病情活动相关,表明Th17/调节T细胞失衡可能是IgG4-RD的重要发病机制;IL-2在调节Th17/调节T细胞平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可能是未来潜在的免疫治疗靶点。

  • 标签: 淋巴细胞亚群 T淋巴细胞,辅助诱导 T淋巴细胞,调节性 IgG4相关性疾病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Th1/Th2失衡及细胞因子在慢性阻塞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的变化,探讨其在AECOPD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为病例对照研究。采用非随机抽样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1年12月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住院的AECOPD患者150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稳定期COPD(SCOPD)患者40例为SCOPD组及健康组22例。根据《慢性阻塞肺疾病诊治指南(2021年修订版)》中AECOPD临床分级标准将AECOPD组分为AECOPD Ⅰ级组(n=48)、Ⅱ级组(n=55)、Ⅲ级组(n=47)。以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IL-17、IL-10,以IFN-γ/IL-4的比值作为Th1/Th2。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以上指标在AECOPD的变化,及其与炎症指标、肺功能参数、AECOPD临床分级的相关。结果(1)AECOPD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FEV1/用力肺活量(FVC)低于SCOPD组和健康组,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C反应蛋白(CRP)高于SCOPD组和健康组(P值均<0.05)。(2)AECOPD组Th1/Th2低于SCOPD组和健康组(P值均<0.05),IFN-γ、IL-4、IL-10、IL-17高于SCOPD组和健康组(P值均<0.05)。(3)AECOPD各亚组NLR、CRP由低到高为AECOPD Ⅰ级<AECOPDⅡ级<AECOPD Ⅲ级(P值均<0.05);FEV1%pred、FEV1/FVC由高到低为AECOPD Ⅰ级>AECOPD Ⅱ级>AECOPD Ⅲ级(P值均<0.05)。(4)AECOPD各亚组Th1/Th2、IL-10由高到低为AECOPD Ⅰ级>AECOPD Ⅱ级>AECOPD Ⅲ级(P值均<0.05);IL-17由低到高为AECOPD Ⅰ级<AECOPD Ⅱ级<AECOPD Ⅲ级(P值均<0.05)。(5)AECOPD组Th1/Th2、IL-10、IL-17与NLR、CRP、FEV1%pred、FEV1/FVC、AECOPD临床分级具有相关。结论Th1/Th2与细胞因子有助于判断COPD是否发生急性加重,并可评估AECOPD严重程度。

  • 标签: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 急性加重期 Th1/Th2 细胞因子 相关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