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在2004年,香港中文大学郎咸平教授连续向国内一些著名企业投出“重磅炸弹”:先是8月上旬,郎咸平教授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对海尔、TCL以及格林柯尔提出质疑,认为它们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国有资产逐步流向个人的过程。随后,郎咸平教授又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炮轰格林柯尔所谓的“民企神话”,指责格林柯尔董事局主席顾维军“席卷国家财富”。

  • 标签: 郎咸平 教授 产权改革 国企 香港中文大学 格林柯尔
  • 简介:进入21世纪,“三农”日渐成为我国经济体制深化改革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负担过重,收入过低。据统计,90年代以前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9%左右,可近年来一直处于下降态势,中国统计年鉴显示,1997-2000年增幅分别为8.5%,3.4%,2.2%和1.95%。

  • 标签: 中农 问题研究 态势 核心 中国 中国农民
  • 简介:王强博士题为《如何评价地方官员的政绩》一文,就谁来评价、评价的指标体系如何科学化以及如何来制定评价指标体系等方面进行了旁征博引的论述。我以为,王博士文中对政绩的论述有点累赘,给读者的感觉是很不明朗,在这里我就地方官员的政绩评判提出一点看法,与王博士商榷

  • 标签: 地方政府 政府官员 政绩考核 评价指标体系 工作作风 中国
  • 简介:<正>汉代田税额史无明文,一般的都认为是亩税六升或三升。这是以晁错说的“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为依据,按十五税一或三十税一的税率,以亩产一石的标准推算出来的。周国林同志认为:亩税三升太少,不合情理;汉代亩产量一般在三石左右而非一石;汉代田税(周文用的是田租,不确,详下)“一般都在一斗以上,高者可达三四斗,而以一斗五升最为常见。”今按:亩税六升或三升说确有问题,但周国林同志的论证亦难成立,笼统地说汉代亩税一至三斗和旧说一样都有违史实。故为此文,然否,请周国林同志及学界同仁正之。

  • 标签: 汉代田税 晁错 亩产量 相关问题 汉初 西汉前期
  • 简介:<正>新近,周厚强同志的《秦士伍的身份及其阶级属性辩析》一文,对秦“土伍”的身份和阶级属性提出了新的见解,认为“士伍”仅仅是指“尝有爵而被夺去爵位的人”。笔者认为周文的立论和取证都是可以商榷的。一史书上有关“士伍”的记载,最早的见于《史记·秦本纪》:“武安君白起有罪,为士伍,迁阴密”。如淳注“士伍”说:“尝有爵而以罪夺爵,皆称士伍。”《史记·白起列传》对此事的记载类《本纪》,然未作注。较迟的见于《汉书·景帝纪》,“吏迁徙罢免,受其故官属所将监治送财物,夺爵为土伍,免之。”李奇注云:“有爵者夺之,使为士伍,有位者免官也。”颜师古则注说:“此说非也。谓夺其爵,令为士伍,又免其官职,即今律所谓除名也。谓之士伍者,言从卒之伍也。”又见于《汉书·淮南衡山济北王传》:“大夫但、士伍开章等七十人,棘蒲与侯太子奇谋反”。

  • 标签: 周文 白起 秦律 爵位 封诊式 服役年龄
  • 简介:去年,《青年时报》、《联谊报》、《杭州日报》以及《杭州研究》、《杭州旅游》等报刊,纷纷发表文章,提出“《水浒》是杭州一块宝”,“杭州应发展水浒文化”,“打响杭州‘水浒’文化牌”,有的更具体地建议筹建“水浒公园”,雕塑水浒英雄形象,等等。这些,无非都是为杭州“创文化名城”这一总目标服务。

  • 标签: 《水浒》 英雄形象 文章 文化 商榷 发表
  • 简介:金属铸币起源是经济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段颖龙先生在《东周钱币起源“契券”考》一文中提出东周钱币起源于“契券”。对此观点,本文从历史、考古、经济、社会等多方面综合进行分析,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春秋时期金属铸币是金属称量货币和实物货币相结合而产生的。

  • 标签: 春秋 金属铸币 起源
  • 简介:本文就唐代官府籴粮制度中"和籴"与"平籴"的关系问题展开探讨.认为在唐代虽客观存在度支与常平署两个籴粮系统,但两系统籴粮在用途、称谓方面却没有清楚的界限,即度支籴粮不必专用于供给军需,不必专称"和籴",常平署籴粮不必专用于平抑粮价,不必专称"平籴";"和籴"与"平籴"都是通过买卖方式购粮(而不是无偿征发),二者实质上是同义语的关系,因此就本质而言,两系统的籴粮应是一回事.

  • 标签: 唐代 和籴 度支籴糖 常平籴糖 粮食价格
  • 简介:本文借助地震学的知识、并结合有关史料,对1668年郯城震灾和1937年的菏泽震灾进行了比较研究,认为1668年郯城震灾的危害程度要比1937年菏泽震灾的危害程度大的多,同时指出赵兰亮同志关于震灾危害性的函数关系式既不符合地震学原理,又经不起事实的检验.

  • 标签: 1937年 震灾 菏泽 同志 危害程度 函数关系式
  • 简介:唐律令里的“公一私”是一对与“官一民”比较接近的概念。两者间很难找出实质性的差异。唐代的律令里见不到公一民、官一民的用法,也见不到“民田”的用语,而将民田一律称为私田。因此。认为“私”即私有权,“私田”就是土地私有的看法有问题。根据“此谓永业、口分之外,别能垦起公私荒田者”不能得出这只能是均田制体系外的农民私有田地的结论。比如,田令规定的赐田、勋田都是口分、永业之外的私田。如果荒了,就是永业、口分田之外的私荒田,这和均田制体系内外没有关系。

  • 标签: 唐代 均田制 私田 所有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