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本次实验课题主要探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在急诊急救中治疗急性左心衰的临床效果。方法通过随机的分组方法将本院2015年4月—2017年4月在院治疗的94例急性左心衰患者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7例患者采用常规鼻导管吸氧治疗,实验组47例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与预后情况。结果实验组急性左心衰患者治疗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血气指标优于对照组,预后情况优于对照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急性左心衰患者的预后情况、血气指标和治疗效率能够通过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治疗明显改善,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方法评估130例机械通气患者拔管后48h内的吞咽功能,其中有吞咽障碍的为观察组,无吞咽障碍的为对照组,对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为53.85%;单因素分析显示,观察组患者的年龄、带管时间、气管切开及机械通气时间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结论拔管后吞咽障碍发病率较高,而气管切开、带管时间≥72h及高龄是拔管后吞咽障碍的危险因素。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联合噻托溴铵对COPD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38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19例,对照组采用噻托溴铵进行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进行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运动耐力评分及呼吸困难程度变化。结果治疗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运动耐力评分及呼吸困难程度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研究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iPAP联合噻托溴铵治疗COPD的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的运动耐力及呼吸困难程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84例,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即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以及白天嗜睡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ESS、MSLT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的临床治疗方法可有效降低收缩压、舒张压,促进血压恢复到正常水平,且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膝关节镜手术时采用I-gel喉罩不同通气模式效果对比,评估全麻中使用I-gel喉罩保留自主呼吸通气方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择期全麻下行膝关节镜手术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n=60)自主呼吸组(S组)和机械通气组(M组)。记录喉罩置人即刻、30和60min时自主呼吸组和机械通气组各时点心率(P)、平均动脉压(MAP)、呼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血气分析,以及两组置入喉罩后60min的气道密封压,并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以评价喉罩的对位情况。记录拔除喉罩后恶心呕吐、咽喉疼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I-gel喉罩置入即刻、30min和60min时心率(P)、平均动脉压(MAP)和动脉氧分压(PaO2)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喉罩置入后30min和60min,自主呼吸组pH值显著低于机械通气组,PaCO2、PETCO2显著高于机械通气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均P<0.05)。喉罩置入后60min气道密封压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除喉罩后恶心呕吐、吞咽疼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时采用I-gel喉罩,保留患者自主呼吸,可以安全有效的运用在膝关节镜检查等短时间手术中,尽管有一定程度二氧化碳蓄积,但在可接受范围内。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机械通气在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救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ICU2011年12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出现呼吸衰竭后根据家属自愿情况是否选择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60例,观察组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组,对照组未行机械通气治疗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是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提高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能显著提高临床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并研究鼻腔扩容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3月至2014年8月,选取在我院进行鼻腔扩容手术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52例作为研究对象,就患者鼻腔恢复情况展开对比。结果52例患者术后所有患者呼吸暂停、低通气、低氧血症和嗜睡程度明显改善,鼻塞症状明显减轻,术后鼻腔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显著提升,差异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腔扩容术适合治疗以鼻塞为主的轻中度OSAHA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有创-无创序贯性机械通气策略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竭治疗中的疗效。方法将诊断为AE-COPD需要机械通气的34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组和对照组序贯组18例,对照组16例。两组均先给予有创机械通气(IPPV)治疗,在患者“肺部感染控制窗(PIC)”出现后,序贯组予以拔出气管插管,改用无创正压通气(NPPV)直至脱机,对照组仍用IPPV,以PSV的方法直至脱机。动态观察两组患者的总机械通气时间,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率,再插管率和院内死亡率。结果序贯组和对照组的有创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6±2.5天)和(13.5±8天)机械通气时间分别为(11±3.5天)和(14±7.5天),VAP发生率分别为2例和10例,再插管率分别为3例和3例,死亡率分别为11%和25%结论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可显著提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撤机的成功率,缩短有创机械通气(IPPV),总机械通气时间,降低VAP发生率,减少再插管率和死亡率。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入住我院COPD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常规治疗联合无创正压通气(NIPPV)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氧分压(PO2)、二氧化碳分压(PCO2)及PH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插管率、不良反应率、死亡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前后相比较,治疗后患者的PO2升高而PCO2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治疗后患者的PO2有显著的提高,PCO2显著的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插管率(16.7%)明显低,结果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率低,结果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死亡人数。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所致严重呼吸衰竭能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症状,且不良反应低,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发生急性呼吸衰竭时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98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随机将参与实验的患者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9例患者,实验组患者在药物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照组中患者则应用鼻导管低流量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包括通气前后患者PH、PaO2、SaO2、PaCO2指标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经过治疗后实验组中给患者通气后PH、PaO2、SaO2、PaCO2指标改善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中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气管插管率、死亡率、平均住院时间都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可以有效纠正患者指标,提高治疗有效率,减少气管插管率和平均住院时间,临床疗效显著,可以进行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对老年慢性阻塞肺疾病(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治疗经验进行讨论。方法选择2015年10月—2017年12月,在二甲医院就诊的COPD合并呼吸衰竭机械通气患者37例,对患者治疗中上机前后的机械通气并发症和指标的改变进行比较。结果患者在上机前后的各项检查指标都有了较好的改变,呼吸机的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对COPD患者的治疗中,机械通气是其救治的重要方法,是一种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将心理护理措施应用在重症监护室撤机失败患者中,探讨这种护理措施对患者的作用与在撤机过程中的价值。方法研究对象是本院在2015年6月-2017年2月期间收治的符合ICU机械通气撤机标准而撤机失败的患者,一共有50例患者,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与对照组(25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的护理措施,给治疗组患者实施的是常规护理措施联合心理护理措施,经过护理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的临床康复情况两组实施比较,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经比较,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ICU机械通气撤机失败的患者给予其心理护理措施,能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撤机成功几率,效果理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按照不同治疗方法分为2组,对照组接受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研究组接受高频振荡通气治疗。比较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研究组上机时间(3.90±0.55d)、住院时间(26.45±5.50d)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0hOI值(35.25±6.10)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5hOI值(22.05±4.15)、10hOI值(16.15±4.15)、24hOI值(12.25±3.10)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存活率(98.00%)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应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疗效确切,且安全性高。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无创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收治的96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实施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经对比分析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过程中,实施无创通气治疗,效果好,能显著减少住院时间。因此,值得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推广及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气道优化护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重症机械通气患者,按照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道优化护理,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和ICU住院时间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气道优化护理对重症机械通气患者进行干预具有较大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