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讨采用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与膀胱颈纤维化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2011年2月-2012年5月采用经尿道RevoLix2μm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膀胱颈纤维化12例。激光功率为40-100W,汽化切除增生的腺体与纤维化的膀胱颈及肥厚的输尿管间嵴,使后尿道与三角区在同一面。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并发症以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最大尿流率(Qmax)及膀胱残余尿量等指标。结果手术时间(29.2±4.8)min,切除前列腺组织(12.2±2.3)g,出血量(10.1±1.5)ml。10例术前有性功能者,术后均保留性功能;无尿失禁发生。未发生电切综合征。12例术后随访4-16个月,平均9个月,IPSS由术前(18.3±9.6)分降至术后(6.2±3.1)分,Qmax由术前(7.2±4.3)ml/s增加至术后(19.3±2.3)ml/s,残余尿量由术前(80.6±12.7)ml降至术后(14.0±2.1)m1,手术前后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t=4.123,P=0.000;t=20.059,P=0.000;t=17.901,P=0.000)。结论RevoLix2μm激光手术系统治疗小体积前列腺增生合并输尿管间嵴肥厚和膀胱颈纤维化是有效和安全的,术中、术后并发症少,术后患者排尿症状得到明显改善。
简介:目的探讨^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疑似早期乳腺癌的患者78例,均进行^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与多普勒超声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诊断确诊。观察两种方法单独检测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以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特异度、灵敏度和准确性。结果^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测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97.44%,超声检查对前哨淋巴结的检出率为51.28%,超声联合^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对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特异度为91.67%,灵敏性为93.33%,准确度为92.31%。结论^99Tc^m-硫胶体前哨淋巴结检查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较高,而联合超声检查对于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确诊具有准确度较高的优点。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M3)患者分别给予复方黄黛片口服以及静脉用砷剂(三氧化二砷)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于2019年1月~2020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M3)患儿按照单双数抽签分组法分为2组各30例,所有患儿均接受常规化疗治疗,其中额外应用静脉用砷剂(三氧化二砷)的患儿纳入对照组,额外应用复方黄黛片的患儿纳入观察组。比较两组患儿治疗2个疗程后的完全缓解率,并对两组患儿达到完全缓解的平均时间进行比较,同时对心电图异常、肝功能损害、胃肠道反应等其他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进行观察记录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患儿治疗效果相比,虽然观察组患儿的完全缓解率未见明显的组间差异,但观察组患儿达到完全缓解率的时间有所延长,差异明显(P
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和比较IVIM和DKI在宫颈癌中的鉴别诊断及在其病理学特征中的相关性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3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癌组)和30例宫颈正常患者(正常宫颈组)的DWI、IVIM、DKI的影像资料,分别测量DWI单指数模型ADC值,IVIM相关双指数参数[慢速扩散系数(ADC-slow,D)、快速扩散系数(ADC-fast,D*)和扩散分数(f)]和DKI相关参数[表观扩散系数(MK)、表观峰度系数(MD)],比较宫颈癌组和正常宫颈组、宫颈癌不同的病理分级间的各参数的差异,采用ROC曲线评估各参数诊断阈值及效能。结果:(1)相较与正常宫颈组织,宫颈癌的ADC、D、MD值降低,而D*、f、MK值升高,各参数值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值具有最佳的诊断效能。(2)宫颈癌的分化程度越高,ADC、D、MD值越大,D*、f、MK值越小。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两两相比,ADC、D、MK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鉴别低和中高分化、高和中低分化宫颈癌时,MK值具有最佳诊断效能(P<0.003),f值在鉴别高和中低分化宫颈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值在鉴别低和高中分化宫颈癌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WI、IVIM和DKI可以鉴别宫颈癌和正常宫颈组织,IVIM和DKI在鉴别不同分化程度宫颈癌有重要意义。
简介:近年来的研究显示泛素-蛋白酶体通路在细胞凋亡调控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实验就蛋白酶体抑制剂Z-LLL-CHO与经典的凋亡诱导剂足叶乙甙(VP16)对白血病细胞系M-07e及TF-1的联合效应进行了初步研究.应用MTT法及台盼蓝拒染法显示Z-LLL-CHO及VP16联合作用于M-07e及TF-1细胞,可增强两种药物单独的细胞杀伤效应.流式细胞术检测提示单独应用Z-LLL-CHO及VP16均可使S+G2/M期细胞比例增加,两者联合应用导致细胞凋亡峰比例的显著增高.通过对M-07e细胞裂解物做免疫印迹检测,发现在Z-LLL-CHO及VP16单独作用中均导致Bcl-2蛋白被酶解为22kD的片段,而联合作用时Bcl-2的酶解现象具有叠加效应.结论:Z-LLL-CHO与VP16联合作用较单独作用有更强的细胞杀伤及诱导细胞凋亡活性,细胞周期S+G2/M期比例的增加及Bcl-2酶解片段的增加是导致蛋白酶体抑制剂Z-LLL-CHO及VP16对白血病细胞系联合效应的可能机制.
简介:【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多层螺旋CT(MSCT)低剂量扫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早期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选择2021年12月-2023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44例急性阑尾炎患儿,依据照射剂量差异分为参照组22和观察组22例,参照组采用常规剂量,观察组采用低剂量,分析两组诊断效果。 结果 观察组检出率为(100%),参照组检出率为(90.91%);观察组与参照组诊断征象无差异(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低剂量扫描联合多平面重建技术在儿童急性阑尾炎早期具备较高诊断价值,可多平面、多角度、多方位观察病灶,安全性且诊断准确性较高,值得应用。
简介:本研究旨在探讨吲哚胺2,3-二氧化酶(IDO)在白血病细胞中的表达和作用。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染色光法检测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内吲哚胺2,3-二氧化酶的表达情况,并以小鼠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L1210建立白血病小鼠模型以观察吲哚胺2,3-二氧化酶抑制剂1-甲基色氨酸是否具有抑制白血病细胞生长的作用。结果表明:M5和ALL的白血病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分别为29.4±11.2%和24.7±7.96%,而对照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仅为3±1.2%;两个白血病组与正常对照组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的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而M5与ALL组之间在吲哚胺2,3-二氧化酶阳性细胞率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1-甲基色氨酸(1-MT)治疗的白血病小鼠与对照组比较,肿瘤消退,生存期延长(P〈0.05),部分治疗小鼠达到无病长期生存(注射肿瘤细胞后生存期超过3个月)。结论: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细胞均表达吲哚胺2,3-二氧化酶,1-甲基色氨酸对白血病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