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通过了解产前超声检查中对胎儿畸形检出及漏诊等具体相关情况,对胎儿出现漏诊的原因进行分析,以此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产前超声检查的15684例产妇相关检查临床资料。将超声检查畸形率与临床实际出现畸形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本研究中的15684例胎儿中,引产或出生胎儿中共106例畸形,畸形率为0.68%。其中经超声检查出胎儿畸形98例,检出率为92.45%,有8例漏诊,漏诊率为7.55%。结论产前超声检查是临床畸形检查最为安全有效的诊断方法,因此把握好检查时间、次数及提高超声检查的知识技能,是提高临床超声检查畸形诊断率的基础。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护理模式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急诊护理中的实施效果及可行性。方法随机将2015年7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96例急诊骨科创伤患者分为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n=48)和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n=48),比较两组患者实施护理前后消极情绪及疼痛评分的缓解程度,护理依从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护理依从率程度分别为93.75%和77.08%,P<0.05;观察组消极情绪就疼痛评分缓解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组间并发症发生率及生活质量评分相互比较,观察组所得结果明显比对照组更为理想,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在急诊骨科创伤患者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阴道镜拟诊阴道HPV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7月-2016年5月收治的2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例资料进行观察,分析阴道镜拟诊阴道HPV感染的特点及效果。结果200例患者中外阴慢性增殖性炎症占比最高,其中阳性构成比相对较高,VINⅠ与阴道CA检查指标均显示为阳性;200例患者中,60例行阴道活检,其结果显示为阴道慢性炎症患者40例,外阴鳞状上皮乳头状增生或挖空细胞20例;查白带常规发现霉菌性阴道炎30例患者;滴虫性阴道炎10例;细菌性阴道炎10例。结论阴道HPV感染基于其疾病的传播性与反复性,需要对其早期诊治给予重视,对临床为外阴瘙痒、白带异常等临床表现的患者应该及时给予阴道镜拟诊,尽早明确病情。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胎儿心脏超声检查常见误诊与漏诊情况。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进行胎儿心脏超声检查的孕妇,共300例,对比分析胎儿出生前后的超声心电图,确定常见的误诊和漏诊情况。结果待胎儿出生以后又一次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10例产前漏诊的先天性心脏病胎儿,占总体胎儿的3.33%(10/300)。4例误诊,占总体胎儿的1.33%(4/300)。结论在胎儿心脏的检查中应用超声心电图检查,在很大程度上有助于促进临床诊断率的显著提高,能够及时的发现误诊和漏诊的情况,基于其本身的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非常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力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优化分诊流程在妇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这段时间内我院妇产科门诊部实施优化分诊流程的145例患者作为研究组,将我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这段时间内未实施优化分诊流程的14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分诊流程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挂号花费时间、就诊等待时间、就诊总时间都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对分诊流程的满意度为97.93%,对照组患者对分诊流程满意度为73.4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分诊流程在妇产科门诊中的应用效果显著,能够缩短患者分诊等待时间,提高患者满意度。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漏诊胎儿颅脑畸形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法,为超声产前诊断胎儿颅脑畸形提供帮助。方法对我院2011年1月至2016年9月进行产前超声检查出的898例胎儿颅脑畸形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着重分析漏诊病例的声像图特征及漏诊的原因。结果产前总检出颅脑畸形898例,9例在中孕期漏诊。漏诊病例分别为侧脑室增宽4例、胼胝体发育不良4例、叶状全前脑1例。结论颅脑近场和中线结构轻微改变在产前中期筛查中最易漏诊,这与超声的局限性、颅内结构复杂、颅脑畸形种类多样且呈动态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颅脑畸形的产前诊断存在一定难度。而加强产前诊断医师规范化培训、仔细分辨颅内解剖结构、运用丘脑水平横切面稍侧偏声束观察法及重视晚孕早期对颅脑畸形的筛查将有利于颅脑畸形的检出,为产前诊断提供帮助。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与漏诊发生原因。方法所选病例为本院收治的自愿接受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患者,病例选择时间范围为2015年7月-2016年7月,共纳入病例数为82例。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82例患者一般资料进行调查。对本组患者血液细胞形态学误诊、漏诊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分析出现误诊、漏诊的原因。结果本组82例患者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32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26例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24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显示,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诊断准确率均高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血液细胞形态学检查过程中,血液分析仪有着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仍会导致误诊、漏诊,影响患者诊断及治疗效果。因此,在临床检查过程中,可联合显微镜检查、病理学检查等,提升诊断准确性。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首诊于眼科的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病史、眼科常规检查、复视像检查、实验室和影像学检查,分析病因。结果眼球运动受限检查水平方向受限8例,垂直方向受限6例,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受限8例。微血管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眼肌麻痹患者具有较高比例的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史,同时伴有球后血流速度减低、颈动脉狭窄和斑块形成;特发性颅内压增高患者具备双眼视盘水肿、眼球水平运动受限和视野生理盲点扩大;颅内垂体肿瘤压迫导致眼肌麻痹伴双眼视神经萎缩;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肌麻痹者可发现双侧多条眼肌肥厚。结论眼肌麻痹患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应进行详细的眼科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寻找原发病因,才能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