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10-2017.10期间收治的110例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病历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一般资料进行收集,对比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的一般资料差异情况,有差异项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发生迟发型败血症的原因。结果所选取调查对象中共有18例患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占16.36%。在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及机械通气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与未发生迟发型败血症对象对比有差异,P<0.05。将上述因素带入Logistic回归方程计算发现,上诉情况均是引起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迟发型败血症的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重儿会受胎龄、出生体重、小于胎龄儿及机械通气影响,增加迟发型败血症发生率,临床应针对性给予相关预防措施,减少该类患儿迟发型败血症的发生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er,UHPLC/Q-TOF-MS)技术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前瞻性选择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湖南省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为败血症组,选择同期门诊体检的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取患儿入院第1天/体检当天的静脉血标本,采用UHPLC/Q-TOF-MS技术进行代谢组学分析,探讨败血症患儿代谢产物特点。结果共纳入败血症组20例,对照组10例。败血症组患儿血苯丙氨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乳糖、4-羟基甲苯丁酰胺、伊洛前列素、顺式8,11,14,17-二十碳四烯酸、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苯乙酰胺、血氧烷B2、二氯二甲基二乙胺共12种代谢产物高于对照组(P<0.05),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对这些代谢物进行可信度分析,得到7种可信度较高的代谢物,分别为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结论新生儿败血症患儿代谢产物明显异常,4-羟基甲苯丁酰胺、皮质酮、雌三醇3-硫酸盐16-葡糖醛酸、法尼基焦磷酸、6-磷酸葡萄糖、苯乙酰胺、苯丙氨酸7种代谢物水平明显升高。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在新生儿败血症早期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败血症组68例在入院时、恢复期采静脉血测定PCT,同时行C-反应蛋白(CRP)的检测,并在入院前接受抗生素治疗前做血培养。非感染组56例和对照组20例采血测定PCT、CRP、血培养。结果败血症组、非感染组和对照组的PCT≥2.0μg/L、CRP≥8mg/L为阳性标准。败血症组治疗前PCT和CRP均明显高于非感染组和对照组(P均<0.05)。败血症组经治疗后PCT(0.43±0.30)μg/L,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CRP(10.21±0.26)mg/L,较治疗前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T可作为新生儿败血症早期诊断、判断病情的重要指标。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降钙素原(PCT)在细菌感染败血症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省中医院细菌感染败血症患者入院24 h内的血培养和血清PCT检测结果,比较血清PCT水平在各种细菌感染之间的差异,分析PCT区分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的诊断性能。结果250例单一细菌感染败血症中,大肠埃希菌(31.2%)和金黄色葡萄球菌(18.8%)为最常见的病原菌。革兰阳性菌感染患者的PCT值为1.23(0.70,3.36)ng/ml,革兰阴性菌感染患者PCT值为6.60(3.62,12.93)ng/ml,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种类革兰阳性菌感染败血症的早期PCT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种类革兰阴性菌感染中,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PCT值明显高于非发酵菌(P<0.01),且铜绿假单胞菌与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PCT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T早期诊断革兰阳性菌和革兰阴性菌感染败血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22(95% CI:0.768~0.877),当PCT的截断值为2.67 ng/ml时,其鉴别诊断两者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4.1%和73.7%。结论败血症时早期血清PCT水平与感染的细菌种类有关,这对细菌感染败血症的早期病因诊断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 新生儿败血症的临床诊断以及治疗措施,总结临床经验,寻求最佳治疗方法,提高自身诊断水平。方法 对我院 2015 年 3月~ 2016 年 9 月我院收入的新生儿败血症患儿 54 例进行相关治疗,记录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54 例患儿中治愈 34 例,好转 14 例, 5例转院治疗, 1例因多脏器损害而死亡。结论 新生儿败血症经过及时诊断、积极治疗,大都预后良好,但是应该注意病情恶化所致死亡,应该给予足够重视。
简介:目的分析71例败血症患儿的临床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以提高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71例儿科败血症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不同年龄组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变化特点、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结果71例中新生儿35例(占49.30%);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以新生儿居多;新生儿组白细胞可无明显改变,CRP升高与细菌感染相关,与年龄无关;在病原体构成上,以革兰阴性菌较多(占54.93%),其中又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占19.72%);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丁胺卡那、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亚胺培南敏感,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100%耐药。结论小儿败血症临床表现各异,血白细胞改变不能反映病情严重程度,CRP升高较白细胞变化灵敏,及时行血培养可明确诊断;病原菌构成以革兰阴性菌较多,以大肠埃希菌为多见;在药敏方面,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耐药,早期积极治疗可得到满意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