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宫腔镜下瘢痕病灶切除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的临床效果及其对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温州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内生型CSP患者83例,依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0例。观察组行宫腔镜下瘢痕病灶切除术,对照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阴道出血时间和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和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以及患者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手术成功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82.50%(33/40)(χ2=3.875,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43.28±10.28)mL]少于对照组[(74.32±15.48)mL],阴道出血时间[(5.79±1.45)d]短于对照组[(8.54±1.89)d],住院时间[(7.32±1.48)d]短于对照组[(10.80±1.97)d](t=10.832、7.468、9.140,均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19.54±3.52)d]快于对照组[(28.73±6.57)d](t=8.020,P<0.05)。观察组总满意率为97.67%(42/43),高于对照组的77.50%(31/40)(χ2=6.170,P<0.05)。结论宫腔镜下瘢痕病灶切除术治疗CSP患者临床效果良好,且可缩短血β-HCG恢复正常时间。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瘢痕子宫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效果。方法:选择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剖宫产产妇40例,根据患者是否为瘢痕子宫分为参照组与实验组,参照组为非瘢痕子宫产妇,20例,实验组为瘢痕子宫产妇,20例,比较两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恶露持续时间、产后出血量)、并发症发生率(子宫破裂、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产后感染)。结果:实验组产妇的剖宫产相关指标数据与并发症发生率都比参照组较高(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的风险相对较高,临床应该要重视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产妇,加强相应的管理,保证产妇与新生儿的健康。
简介:腰麻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大,恶心呕吐和头痛等并发症较多,因此在较长时间以来已被临床基本弃用。但自Lischte发明“特殊的具有双重功能的联合穿刺针”(由蛛网膜下腔“笔尖式”25号穿刺针及前端带有背孔用为硬膜外腔置管的硬膜外腔穿刺针,两者配套组成),开创了“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麻醉”
简介:目的对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中神经再生状况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2011年5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135例深度烧伤且被诊断为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瘢痕组织采取免疫组化LSAB法进行检验,利用图像采集分析系统对神经微丝蛋白以及S-100的平均积分光度值进行测定.结果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增加,在患者受伤后4~5个月内增长速率最大,在患者受伤后18个月起增生速率开始减小,其中对S-100与神经微丝蛋白的表达在患者受伤后各个阶段的表达也渐渐减少,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S-100与神经微丝蛋白,增生性瘢痕在各个阶段的表达高于瘢痕疙瘩,除4-5个月内,其余各个阶段比较均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神经微丝蛋白和S-100能够对深度烧伤后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的中神经再生状况做出有效而准确的反应,患者深度烧伤以后,病理性瘢痕中的神经再生随时间变化而变化,增生性瘢痕中枢神经再生较瘢痕疙瘩更多.关键词深度烧伤;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中图分类号R64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043-01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与非瘢痕子宫剖宫产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预后安全性。方法:将2019年1月~2021年12月期间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37例、非瘢痕子宫妊娠产妇41例,纳为研究对象,实施回顾性临床研究。收集两组临床资料、手术记录单、住院信息后,整理研究用数据,行临床对比研究。分析瘢痕子宫、非瘢痕子宫妊娠剖宫产治疗手术指标、恢复指标及孕产期、剖宫产并发症发生率差异。结果:瘢痕子宫妊娠者剖宫产手术时间、手术失血量、住院时间、产后出血量及孕产期、剖宫产并发症总发生率高于非瘢痕子宫妊娠者,且切口甲级愈合率低于非瘢痕子宫妊娠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再次剖宫产治疗中存在较高产后出血等孕产期、剖宫产并发症风险,且术后切口愈合质量欠佳,需加强上述问题的针对性临床干预措施,保障产妇剖宫产分娩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