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吡柔比星(THP)与卡介苗(BCG)两种药物膀胱灌注预防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复发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7年5月本院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并且经术后病检确诊的高危NMIBC患者103例,随机分为BCG组(55例)和THP组(48例),行膀胱灌注治疗,随访2年。比较两组术后的肿瘤复发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术后1年BCG组及THP组患者复发率分别为5.45%(3/55)和14.58%(7/48),术后2年两组患者总复发率分别为14.55%(8/55)和35.42%(17/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HP组发生血尿、膀胱刺激征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83%(10/48),显著低于BCG组的69.09%(38/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G在膀胱灌注预防高危NMIBC术后复发方面比THP具有更好的临床效果,但BCG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应重视并妥善处理。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泌尿外科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中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临床中最为常见,经尿道的肿瘤切除是其诊断和治疗的主要方式,但由于常规电切的局限性,导致肿瘤的残留及病理诊断不准确,所以怎样提高初始电切质量是NMIBC研究的热点,整块(En-bloc)切除术应运而生,并且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最新文献,对NMIBC经尿道的En-bloc切除术的安全性、有效性及相关探索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指导En-bloc技术在NMIBC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实施的单极和双极电切术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效果的对照分析。方法:从本院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间接受治疗的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病历中筛查,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选出80位患者开展调查,划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经尿道单极电切手术治疗,试验组则施以双极电切方法,每组各40人,从而评定和比较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治疗成效。结果:试验组在手术持续时间及住院时间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同时,试验组在进行手术时的出血量也有显着降低(P<0.05),然而两组患者手术后尿管滞留时间方面没有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治疗中,双极电切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更低,但具体手术方案,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采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者经尿道电切术的治疗价值。方法:对照组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行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失血量以及住院天数观察组短于/少于对照组P<0.05;术前2组KPS生存质量评分相比差异小P>0.05,术后3个月KPS生存质量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观察组、对照组分别为5.88%(2/34)、20.59%(7/34),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应用经尿道电切术进行治疗的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可有效改善生存质量及降低复发率。
简介:目的探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联合沙培林膀胱灌注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50例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均采用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术后1周开始定期行沙培林(5KE)膀胱灌注,观察疗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30.38±3.2)min,术中出血量较少,无膀胱穿孔。所有患者随访6-24个月,中位时间14.8个月,肿瘤复发率为8%,并发症发生率为20%。结论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与沙培林膀胱灌注联合治疗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128例NMIB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ERBT组和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组,每组各64例。比较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复发情况。结果ERBT组患者的膀胱冲洗时间、尿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患者的术后出血、闭孔神经反射、膀胱穿孔的发生率均低于TURBT组(均P<0.05)。E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98.4%(63/64),TURBT组的逼尿肌检出率为62.5%(40/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ERBT组术后6个月、6~12个月、12~18个月的复发率低于TURB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ERBT组患者的总复发率为6.3%(4/64),TURBT组的总复发率为21.9%(14/64),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海博刀经尿道内镜黏膜下ERBT治疗NMIBC安全有效,能明显降低术后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简介:目的比较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与单独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预防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110例中高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常规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术后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一组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另一组只给予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随访2年,观察灌注后肿瘤复发率。结果中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7.7%,单药治疗组为2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肿瘤复发率联合治疗组为31.2%,单药治疗组为37.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培论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联合口服乌苯美司预防中危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优于单独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吡柔比星、丝裂霉素、吉西他滨三个药物膀胱灌注化疗预防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7例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均在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化疗,35例行丝裂霉素灌注,40例行吡柔比星灌注,32例行吉西他滨灌注。分析三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丝裂霉素组11例复发(31.4%),吡柔比星组10例复发(25%),吉西他滨组5例复发(15.6%),三组患者复发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丝裂霉素组10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4例出现血尿,2例患者出现皮疹。吡柔比星组患者13例出现膀胱刺激症状,5例出现血尿,无患者出现皮疹等过敏现象;吉西他滨组6例患者出现膀胱刺激症状,2例出现血尿,1例患者出现皮疹。三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吉西他滨、吡柔比星、丝裂霉素膀胱灌注预防初发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的2年无复发生存率及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
简介:摘要膀胱癌是我国男性十大恶性肿瘤之一,其中20%~30%的患者初诊时即诊断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muscle-invasive bladder cancer,MIBC)。既往,根治性膀胱切除术(radical cystectomy,RC)是MIBC的一线治疗方案。现有多项研究结果表明,对于MIBC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联合RC,相比于仅行RC,可提高肿瘤完全反应率并延长患者总生存期,已成为治疗MIBC的1类推荐标准方案,而且有保留膀胱的可能性。多项研究结果表明,以顺铂为基础的新辅助化疗在MIBC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但仍存在化疗无效或肿瘤进展的可能,因此探讨术前新辅助化疗敏感性一直是泌尿肿瘤研究的热点,本文就膀胱尿路上皮癌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问题作一综述,以期对临床工作起到指导和帮助作用。
简介:摘要目的比较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至2017年10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温岭医院86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后行膀胱灌注化疗的NMIB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采用吉西他滨灌注(吉西他滨组),44例采用表柔比星灌注(表柔比星组)。吉西他滨组男37例,女5例;平均年龄63.9(48~81)岁;肿瘤单发30例,多发12例;肿瘤直径≤3 cm 35例,>3 cm 7例;肿瘤分期Ta期28例,T1期14例;肿瘤高级别13例,低级别29例。表柔比星组男36例,女8例;平均年龄65.4(48~88)岁;肿瘤单发31例,多发13例;肿瘤直径≤3 cm 36例,>3 cm 8例;肿瘤分期Ta期30例,T1期14例;肿瘤高级别15例,低级别29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于术后24 h内行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术后第1周开始持续膀胱灌注,方案为每周1次,共8次;之后每月1次至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术后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膀胱灌注化疗后的不良反应主要为膀胱刺激征、肉眼血尿、发热、恶心、呕吐,表柔比星组膀胱刺激征发生率为25.0%(11/44),肉眼血尿发生率为18.2%(8/44),均明显高于吉西他滨组[7.1%(3/42)和2.4%(1/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吉西他滨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29.7(6.3~58.8)个月,1、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71.4%(30/42)、45.2%(19/42);表柔比星组肿瘤无复发生存时间中位值28.8(4.5~57.8)个月,1、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为70.5%(31/44)、47.7%(21/44),无复发生存率与吉西他滨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1,95%CI 1.034~1.113)和肿瘤分级(HR=12.2,95%CI 5.776~25.680)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膀胱灌注化疗对NMIBC患者的疗效无明显差异,但吉西他滨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安全、可靠。影响NMIBC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是患者年龄和肿瘤分级。
简介:【摘要】 目的:探讨经尿道电切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引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所呈现的价值。方法:60例对象均罹患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入院行手术治疗,时段选定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首先使对照组的30例随机产生,执行经尿道电切术;另外30例被观察组一并纳入,执行经尿道电切术、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联合疗法。解析术后不良反应、复发率、生命质量相关数据,以此探讨联合疗法的优势。 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率、近1年复发率依次统计为6.67%、3.33%,相比对照组处在较低水平(P<0.05);并且患者生命质量所统计分值均在对照组水平之上(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后引入吡柔比星膀胱灌注能够预先规避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复发几率的同时促使患者回归高质量生活,具应用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对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还需要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可得到保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对肌层浸润型膀胱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在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观察组还需要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近期、远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通过经尿道膀胱肿瘤等离子电切术联合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可得到保障,应用价值高,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经尿道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NIM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2012年4月—2014年1月我院62例采用经尿道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相关数据,观察了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导尿管保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术后2年内肿瘤复发率等结局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为33+4.5分钟、术中出血量20+6.7ml、闭孔反射发生率3%、导尿管保留时间2+0.51天、住院时间9+0.82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8%,有3例患者发生并发症,2例为进行性血尿加重。1例发生闭孔神经反射。术后2年内共有9例患者膀胱肿瘤复发,复发率为15.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治疗NMIBC手术是一种术中出血量少、安全可靠并发症少且术后复发率低的微创手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钬激光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肿瘤(nonmuscleinvasivebladdercancer,NMIBC)的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被诊断为NMIBC的患者行经尿道钬激光肿瘤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年龄43岁~72岁,男性41例,女性16例。手术在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完成,取截石位,激光功率10瓦~20瓦,采用直接汽化或直接根部切除肿瘤。结果所有病人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膀胱穿孔、水中毒及闭孔神经反射等并发症的发生,术中术后无输血等。结论经尿道钬激光切除术是治疗NMIBC的安全有效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钬激光膀胱肿瘤整块切除术(ERBT)与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8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74医院泌尿外科收治的NMIBC患者85例,根据手术方式分为ERBT组(45例)和TURBT组(4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导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情况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85例患者均成功行手术治疗,无膀胱穿孔、术中中转开放及输血病例。ERBT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膀胱冲洗时间及导尿管留置时间均短于TURB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钬激光ERBT治疗NMIBC安全有效,符合肿瘤外科治疗原则,且具有出血少、手术时间短等优势,是膀胱肿瘤腔内治疗的良好术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