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本研究采用DRM范式,考察了关联性、学习程度和时间间隔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表明:(1)低学习程度和中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高于高学习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错误记忆随着学习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低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显著低于中关联程度和高关联程度下的再认错误率,说明关联性高低是引发错误记忆的重要变量;(3)时间间隔对错误再认率没有影响,说明错误记忆不具有时间上的衰退效应,一旦产生后极其顽固,不容易消退,可能更多地受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实验结果揭示了错误记忆与真实记忆之间存在着较为复杂的关系.真实记忆可能是错误记忆的根源,而二者的关系在不同影响因素条件下则既有共变又有分离.
简介:当错误发生后,人们往往会放慢错误后反应的速度,以避免错误的再次发生,许多研究者认为,这是自上而下的认知控制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为了探讨刺激属性是否也在错误后的反应中起作用,本研究从刺激同一性角度出发,探讨错误反应刺激与错误后刺激的同一性以及反应-刺激间隔时间(RSI)对错误后反应的影响。结果发现,当错误后的刺激与错误反应的刺激一致时,可减小错误后反应时延长的程度,同时,RSI越大,PES越小。本研究得出结论,刺激同一性和RSI作为自下而上的刺激驱动在PES的产生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简介:Smith和Hunt于1998年首次采用DRM范式提出了错误记忆通道效应,即视觉学习通道较之听觉学习通道会降低错误再认或错误回忆,这不仅引发了一系列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的研究,而且提出了许多关于错误记忆通道效应产生机制的不同观点。本实验采用DRM范式,运用ERP技术,考察了视觉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错误记忆新旧效应,以从更深层面认识错误记忆的内在加工机制。结果发现,视觉与听觉通道在300—500ms和500—700ms两个时间窗都发现了ERP新旧效应.但在脑区位置以及错误记忆的新旧效应方面存在差异,这表明视觉通道与听觉通道在提取阶段的新旧效应存在不同的脑神经活动,不同学习通道在提取阶段的监测加工差异在导致错误记忆通道效应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简介:采用DRM范式(Deese-Roediger-McDermottparadigm),考察了启动情绪状态下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对错误记忆的影响。结果发现:(1)启动情绪主效应不显著。(2)词表项目的呈现方式主效应显著。(3)启动情绪与呈现方式间存在交互作用。在愉快启动情绪状态下分组呈现的错误再认率明显高于随机呈现条件;当词表项目分组呈现时,三种情绪状态下的错误再认率有显著差异,其中愉快启动情绪下的错误再认率最高,其次是悲伤情绪,最低的为对照组—非启动情绪状态。说明启动的愉快情绪增强了对关键诱饵的连续激活累积效应,从而导致对关键诱饵较高的错误再认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