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3
244 个结果
  • 简介:尽管现代艺术评论界将20纪的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在绘画表现形式上硬性的区分为两种派别,但它们作为植根于同一时代、同一民族、同一艺术哲学大观念中的艺术创作活动,其艺术主题与内容具有显著的民族文化共性因素。也正是这些形式背后的共性因素构成了20纪西班牙超现实主义油画艺术的内在价值,成为20纪西班牙油画的艺术革命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

  • 标签: 20世纪 西班牙 超现实主义 油画 视觉艺术
  • 简介: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1841年2月25日生于里莫盖斯,在巴黎长大。1862年进入美术学院之前,雷诺阿先是做了几年的商业画家并在卢浮宫临摹绘画,他在美术学院学习了一年,师从埃米尔·西尼奥尔和夏尔·格莱尔。在格莱尔的私人画室中,雷诺阿遇见了莫奈、弗雷德里·巴齐耶和艾尔弗雷德·西斯莱,西斯莱介绍他认识了外光绘画。

  • 标签: 20世纪 艺术史 画家 皮埃尔·奥古斯特·雷诺阿 法国 乔治·皮埃尔·修拉
  • 简介:2001年3月29日伦敦索斯比拍卖场将举行19纪欧洲绘画大拍卖。2001年的伦敦索斯比拍卖行将把注意力转向德国和奥地利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的艺术作品。伦敦索斯比拍卖行艺术作品专家克洛德·皮尔宁说:“这种将拍卖的焦点集中于一个地区的艺术作品的作法是索斯比拍卖行传统的主题拍卖方式,实践证明,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维也纳画派、慕尼黑画派等艺术流派的作品将是该次拍卖会的亮点,同时参拍的,还有马克斯·克林格的一大批素描作品。

  • 标签: 19世纪 拍卖场 伦敦 绘画 欧洲 2001年3月
  • 简介:辉煌而绚烂的古罗马历史与文化引发了无数文学艺术家对其赞颂与歌咏。本文试从19纪英国画家笔下表现古罗马的艺术作品入手,以历史画、风景画与风俗画三类题材为研究对象,解读19纪英国画家在新的政治与历史语境下,对古罗马文化与历史的新理解与新认识。这时期以古罗马为创作主题的作品中,一方面流露出对昔日强大罗马帝国衰亡的感伤之情;另一方面更在于警示19纪的英帝国要以古罗马的历史为鉴。

  • 标签: 古罗马 19世纪 英国艺术 历史画 废墟 风俗画
  • 简介:20纪上半叶中国社会发生了覆地翻天的变化,与此同时,中国美术史学亦实现了由传统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型。中国美术史学研究在美术史分期、美术史观、写作方法及编撰体例等方面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情形,从而使得具有现代形态的中国美术史学得以确立。此外,文章亦探讨了此时期美术史学研究对当下研究的三点启示。

  • 标签: 美术史分期 美术史观 研究方法 启示
  • 简介:弗朗西斯科·波洛米尼是17纪意大利巴洛克建筑师的杰出代表。本文通过对波洛米尼的重要作品,罗马圣卡罗教堂和圣伊沃教堂的分析,阐明17纪意大利巴洛克建筑风格并不是一套非古典主义的手法,而是在文艺复兴基础上更自由地运用古典元素和形式,发展了之前的文艺复兴建筑语汇,在艺术精神和设计方法等方面均有重要革新。

  • 标签: 波洛米尼 巴洛克建筑 基地环境 空间精神
  • 简介:1505年3月,米开朗基罗按教皇尤利乌斯二的旨意来到罗马。教皇派给他一项非常宏大的任务:用5年的时间为他建一座陵墓,酬金是一万金币。陵墓要23英尺宽,36英尺3英寸深,26英尺4英寸高。墓周围要有40座和真人大小一样的雕塑。墓要自成一体,不需其它建筑支撑,里面还要有一个椭圆形的墓穴。在此之前,西方还未有过为一个人建造如此巨大陵墓的先例。我们根据现有文字材料重新绘制了这座墓的图纸。图纸表明,这座墓是基督教世界的概括:底层是给普通人的,中层是给有望升入天堂的先知和圣人的,最高层是给“末日审判”中超越了前二层的人的。墓的顶部有两位天使在“末日审判”那天引导教皇尤利乌斯二走出陵墓的图画。米开朗基罗立即开始为这项任务做准备,但不久他发现教皇是个傲慢专横且变化无常的人。教皇对是否能为他找到适合的墓地感到怀疑,于是就作出更大的计划:重建并改建圣彼得墓。由于教皇一心想着这个新计划,他暂时推迟了原来的计划。米开朗基罗一直设法让教皇给他一个陈述意见的机会,但没有成功,以致最后被教皇宫庭的看守从宫庭里扔了出去。4月17日,就在圣彼得墓开始动工之前,米开朗基罗逃出罗马,怀着一腔悲愤跑到佛罗伦萨。

  • 标签: 米开朗基罗 末日审判 基督教世界 佛罗伦萨 升入天堂 陵墓
  • 简介:安塞姆·基弗是著名的德国当代艺术家,作品以面貌多变,以及深邃的思想性和观念性闻名于。基弗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个体体验与历史记忆融合在一起,不但对二战后德国复杂的身份政治进行了清晰的表达,更对日常生活的精神性进行了探索。本文主要关注基弗1993年移居法国之后的作品,并以物质的形态转变为切入点,试图对其作品有初步的了解。

  • 标签: 转变 精神性 炼金术 废墟
  • 简介:中国瓷器艺术之于中西经济文化交流与互动历经了从神话般的瓷器到黄金般的瓷器.再到“中国热”时代西方日用品革命和中国瓷器装饰风尚以及中国外销瓷西化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中西关系从经济交流和文化互识迈入经济美术文化交流与互动的历程。

  • 标签: 中国瓷器 中西经济美术文化 交流互动
  • 简介:目前在社会上、画店里、旅游区大量似曾相识的,老一套的、重复别人和古人、没有情感、没有意境的画太多太多。其根本原因主要是缺乏生活,没有生活就没有感情,没有感受就无法创新。创新首先来自感受,为了强化自己的感受,寻找新的语言、新的形式,才开始在创作中不断探索表现技巧,这是应该的。我想,对创新要有全面的认识,要扩展视野。创新首先要思想新、观念新、感受新、视觉新,表现新,最后达到作品

  • 标签: 创新 不断探索 表现技巧 旅游区 艺术作品 认识生活
  • 简介:偶然见到杨松的一些陶塑作品,虽不乏有些稚拙,但扑面而来的自然、酣畅、率直、质朴的美感,颇有几分令人心动。高楼林立、拥挤的都市空间、抑制着人们的呼吸、想象与思维,从每栋张着大口的丛林式的建筑中,可感叹到某种渴望和无奈。

  • 标签: 感悟生活 雕塑艺术 都市空间 丛林式 小议 男人与女人
  • 简介:常言道:三十而立,四十不惑。这个年龄确实对生活的感悟有了许多成熟的认识,对画的理解也更自然、更平实、更直率,也去掉了几分虚荣。这句话对立平而言是合适的。立平与生俱来的天性就是厚重、踏实,“有落地的盛觉”,对朋友善诚有加。所以走到哪里都会聚集一批铁哥们儿在他周围,立平虽然不是蒙古族,但在他的骨子里却流露着北方少数民族气质,

  • 标签: 民族气质 蒙古族 油画艺术 题材 审美需求 品立平
  • 简介: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许多家庭都有了照相机,有的手机中也有照相功能.可似随时拿出来拍摄,因此,拍摄家庭生活照片,已成为现代家庭不可缺少的一项富有情趣的文化生活活动。家庭生活照片是记录家庭成员的生活动态,是极其珍贵的家庭生活集锦,每逢节假之日、合家团聚、长辈做寿、小辈生日、娶媳嫁女,以及其它欢聚活动等,都可及时拍摄,供家庭成员欣赏和留作纪念。

  • 标签: 家庭生活 拍摄 学会 人民生活水平 家庭成员 生活活动
  • 简介:在文艺复兴时期,赞助人在艺术创作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不但为艺术家提供创作所需的经济来源,同时还将赞助人个人意志灌注到艺术作品中去。在西方学界,以赞助人角度来研究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已经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尤其是对美蒂奇家族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相比之下,对罗维雷家族的艺术赞助研究还不够充分,目前国内的研究更是相对阙如。

  • 标签: 西克斯图斯四世 佩鲁基诺 维雷 波提切利 赞助人 拉斐尔
  • 简介:蔡国强往往被看成是靠贩卖中国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而成功的中国艺术家,的确,焰火是蔡国强最重要的艺术媒介,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证明他已将焰火玩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他的《草船借箭》和《收租院》也只有谙熟中国文化历史的人才能品出个中意味。但是,长期在海外生活、饱受国际文化熏染的蔡国强也越来越自觉地将艺术表现的主题扩展到整个人类的现实生活和精神世界。他的《不合时宜:舞台之一》取材

  • 标签: 装置艺术 中国四大发明 艺术媒介 蔡国强 装置作品 能品
  • 简介:年近古稀的南京文史专家浦效信先生为喜迎世博会在上海举办,近日突发奇想,巧创令人称奇叫绝的奇石版“博纪念扇”。

  • 标签: 上海 雨花石 老专家 字样 中国 天然
  • 简介:一、东京圈公共艺术发展背景(一)、东京圈的发展与公共艺术设置"东京圈由东京都与相邻的3个县(埼玉县、千叶县、神奈川县)构成,人口占日本总人口的约30%。"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开始了大规模城市复兴计划,从1958年到2000年,

  • 标签: 公共艺术 20世纪90年代 东京 第二次世界大战 发展背景 城市复兴
  • 简介:不知何时起,中国艺术界仿佛达成了一个永远正确的"共识",叫做"中国没有真正的艺术批评"。矛头指向的是艺术批评的玄虚、空洞、花哨、无力,以及背后暧昧不清的利益交换。大部分时候这仅仅是一项笼统的指控,缺乏具体的论证与明确的主张,止于情绪的宣泄,人们甚至潜在地把批评的衰败看作资本侵蚀艺术的绝症,带着无可奈何的愤怒,或者看破一切的淡然。

  • 标签: 艺术批评 美术批评 中国 20世纪 历史 文选
  • 简介:16纪的宗教改革是荷兰历史上一场非常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然而人们过于关注它对资本主义发展的意义,关于宗教改革对艺术方面影响的介绍,研究者虽有论述,但却喜欢大而化之,没有深入到天主教与基督新教的内核进行分析,读者难免形成笼统的理解和印象。本文在考证宗教演变的同时,结合文献和艺术作品,将宗教改革对艺术方面的影响做了深入剖析,期望对这一研究有补苴之功。

  • 标签: 宗教改革 天主教 加尔文教 风俗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