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和分析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急性脊髓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从2015年9月起到2017年8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所有急性脊髓炎患者当中随机选取其中的120例作为本次的观察研究对象,按照患者的个人意愿将这120例患者分为60例对照组和60例观察组;对照组的60例患者给予甲泼尼龙进行治疗,观察组的60例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1.67%,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没有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同时观察组的病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甲泼尼龙联合丙种球蛋白进行急性脊髓炎的治疗,能够显著提高和改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评分,明显缩短患者的病愈时间,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推广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对其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试验组(50例),对照组以常规治疗,试验组在常规基础上应用丁苯酞序贯治疗,对比两组的治疗有效率,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变化。结果试验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6.0%,高于对照组的82.0%(P<0.05);两组治疗后的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均降低(P<0.05),而试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患者应用丁苯酞序贯疗法可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给予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患者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对机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就诊的SAP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上给予泮托拉唑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生长抑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临床疗效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白介素细胞-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7.1%,明显低于观察组的9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IL-8、TNF-α、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SAP患者泮托拉唑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可显著减轻炎症反应,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分析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采取早期护理干预对其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取我院110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于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护理前后CRP、CK、CK-MB、cTnI指标变化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总有效率94.54%,较对照组81.81%有明显优势,数据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经护理干预后CRP、CK、CK-MB、cTnI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下降,但干预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有明显优势,组间、组内数据对比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诱发心肌炎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可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早期空肠内营养联合中药肠内滴注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肠麻痹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52例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肠内营养支持,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肠内滴注治疗,评估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恶心呕吐、腹痛腹胀消失时间以及恢复自主排便时间更早,治疗5d后观察组患者血清淀粉酶与血清CRP表达水平更低,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给予肠内营养支持配合中药肠内滴注可有效改善SAP患者体内炎症状态,缓解临床症状和中毒性肠麻痹,对肠道功能衰竭有良好的预防效果,建议临床加以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收治的90例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资料予以分析,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以常规治疗,实验组(50例)予以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IL-1(42.02±2.50)pg/ml、IL-6(80.30±10.30)pg/ml、TNF-α(75.02±3.02)pg/ml均更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总有效率96.00%更低(P<0.05)。结论将依达拉奉联合神经节苷脂应用于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在踝关节骨折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进行单侧踝关节骨折内固定手术的病人60例,ASA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病人随机分为2组B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阻滞,A组为腰麻组;记录两组阻滞起效时间、阻滞维持时间、术中患者疼痛评分、芬太尼使用量及患者满意度;观察记录阻滞前(T0)、阻滞后10min(T1)、30min(T2)、术毕(T3)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体重、ASA分级、手术时长方面无统计学差异。两组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手术区域阻滞效果完善,两组芬太尼使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阻滞起效时间稍慢于A组(P﹤0.05),维持时间明显长于A组(P﹤0.01),且B组患者满意度比A组高(P﹤0.05);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改变A组患者血压、心率在T2、T3时间点较T0点数值有明显下降(P﹤0.05),B组患者各时间点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低血压、恶心呕吐、尿潴留、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多于B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隐神经与坐骨神经联合阻滞应用于踝关节骨折手术,定位准确、操作简单,起效快,镇痛效果完善、血流动力学平稳,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患者满意度高,是一种较好的麻醉选择。
简介:摘要目的针对急性胰腺炎患者探究在消化内科展开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非盲选择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共90例(2017.5-2018.5),均分为对照组行常规急性胰腺炎的治疗、观察组则是进行常规治疗联合在消化内科进行的对症支持、抗感染以及抑制消化液的分泌等等,将临床治疗效果等进行观察。结果对治疗前后的WBC、AMS、CRP和LD进行对比,治疗前观察组的对照组四项值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WBC、AMS和CRP均得到有效的降低,LD也得到有效增加,但观察组的降情况和增加情况均比对照组的更加明显,差异显著(P<0.05)。治疗效果上进行对比,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为97%(44/45)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2%(37/45),差异显著(P<0.05)。结论,消化内科治疗这种措施能够从多方面将患者的病情展开控制,治疗非常规范,患者的治疗效果满意,临床值得推广。
简介:摘要本文通过对某医院当前针对利用B超检查结果与医生的临床诊断结合来进行急性阑尾炎病情诊断的患者病例进行研究,分析并探讨B超检查结果判断急性阑尾炎病情、病理类型与实际诊断、手术结果的符合度、以及B超检查对医生进行病情诊断带来的医疗价值。研究得出,通过B超检查结果来进行病理诊断的急性阑尾炎病例中,B超进行急性阑尾炎诊断整体诊断符合率为85%左右,其中“阑尾周围红肿”病理的诊断符合率基本为100%,而单纯急性阑尾炎的诊断符合率较低,为75%左右。但整体来讲,急性阑尾炎通过B超检查来进行急性阑尾炎病情诊断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在诊断过程中,快速有效鉴别急性阑尾炎病性、操作简单、便利、减少对患者伤害,有效推进了当前临床诊断的进步发展。
简介:摘要目的探析中药外敷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效果和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6年6月间我院接收的痛风性关节炎患者72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6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西药基础上应用中药外敷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后的VAS评分及关节止痛时间、肿胀消除时间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中药外敷治疗,所得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和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与治疗技术,用以提高治疗几率。提高。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6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普外科急性阑尾炎患者60例,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和实验组,进一步分析其临床全断以及治疗情况。结果60例患者初诊正确率达到100%。在对照组30名采用保守治疗方法的患者中,2名患者因治疗效果不佳转用手术的方法进行治疗,3名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几率为10%。实验组采用手术治疗方法的患者中,6名患者伤口感染,发生率为20%。3名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10%,6名伤口感染,感染率为20%。所有患者经有效治疗后均康复出院。结论在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合理的治疗模式,逐步探索出治疗普外科急性阑尾炎的最佳模式,达到最佳的治愈效果。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诊断方法及防治策略。方法选取74例于2014年1月~2017年1月至本院就诊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其中38例合并真菌感染,36例为单纯细菌感染,分析并比较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因、ICU住院时间以及APACHEII评分与CT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因、ICU住院时间上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合并真菌感染者的APACHEII评分与CT评分明显高于细菌感染者,发生菌群紊乱、腹压增高及器官障碍的概率均高于细菌感染者,手术次数也明显多于细菌感染者;从病死率来看,合并真菌感染者也明显高于细菌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合并深部真菌感染的病死率较高,而发生真菌感染与APACHEII评分、CT评分、菌群紊乱、腹压增高以及手术次数等因素有关。对于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意识改变及大出血的患者,临床诊断应怀疑合并真菌感染的可能,合理给予患者预防性抗真菌药物可有效防治真菌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