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目的:了解肺炎链球菌(Streptococcuspneumoniae,SP)临床分离株红霉素耐药基因的流行状况及和耐药表型的关系。方法:对住院儿童分离到的43株肺炎链球菌进行红霉素药敏试验,并用PCR法检测与红霉素耐药相关的红霉素核糖体甲基化酶基因(ermB)、主动外排转运基因(mefA)。结果:43株肺炎链球菌红霉素药敏试验40株耐药(占93%),3株敏感。红霉素ermB基因总检出率为76.7%(33/43),mefA基因总检出率为23.3%(10/43)。3株红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菌均未检出ermB基因和mefA基因;40株红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ermB基因和mefA基因的PCR检出率分别为82.5%(33/40)和25%(10/40)。共有35株肺炎链球菌检出ermB基因或/和mefA基因,其中单独携带ermB基因的耐药表型为25株(占71.4%);单独携带mefA基因的耐药表型2株(占5.7%);同时携带ermB基因和mefA基因的耐药表型8株(占22.9)%。结论:ermB基因和mefA基因同时表达或单独表达均可导致红霉素耐药,ermB基因表达是儿童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耐药的主要原因,mefA基因表达是造成对红霉素耐药的次要原因。红霉素已不是治疗肺炎链球菌的有效药物。

  • 标签: 肺炎链球菌 基因ermB 基因mefA 红霉素 耐药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三项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03.02日至2017.10.02日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分为细菌组与混合组,对照组为30例非感染性疾病新生儿。对比三组的血清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细菌组、混合组治疗前的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都高于对照组(p均<0.05);细菌组的后两项指标较混合组更高(p均<0.05);治疗后,细菌组与混合组的三项指标都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指标检测在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诊断和疗效评估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 标签: 血清生化指标 新生儿 感染性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方法及其对卒中相关肺炎的预防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参照组两组,每组5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接受综合护理干预。分析两组疗效和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的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率(8%)明显低于参照组(24%)。干预后吞咽功能较干预前改善(P<0.05),干预后干预组吞咽功能与参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对于预防卒中相关肺炎的发生效果明显。

  • 标签: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护理 肺炎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各种CT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的关系,为CT成像质量控制提供依据。方法分别计算H31S、STD+算法下,层厚10mm、240mAs水平下,不同管电压的噪声水平;层厚10mm、管电压120kV条件下,不同管电流水平下的噪声水平;管电流240mAs、管电压130kV条件下,不同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分别在不同算法情况下的低对比分辨率;在模型上外套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分别测算不同管电流条件下模块图像质量,3名医师独立评价。结果不同算法、电压、电流、层厚水平下,噪声水平存在差异;低对比度分辨力与管电流和曝光时间乘积存在相关性;随着电流的下降,在同一大小的模块主观评分逐渐下降,同一电流下,随着模块减小,主观评分逐渐下降。结论CT技术参数与CT片质量存在相关性,管电压、管电流对信噪比等图像指标影响较显著,在实际校验中也应考虑算法等因素对质量的影响。

  • 标签: CT机 技术参数 图像质量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撤失败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从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我科94例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支持新生患儿,对比撤成功与失败的两组新生患儿的性别、出生胎龄、出生体重、撤机时体重、Apgar评分、合并症如多器官功能衰竭、呼吸相关肺炎、机械通气时间,并进行Logistics分析以比较两组间差异。结果94例新生儿新生患儿中,36例撤失败,58例撤成功,其中Apgar评分1分钟≤6分、MODS、VAP及出生胎龄≤37w为导致新生儿机械通气撤失败的危险相关因素。结论造成新生儿撤失败的因素复杂,撤不当常造成病情反复。撤过程中做好相关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撤失败率,减少新生儿机体损伤,确保新生儿生命安全。

  • 标签: 机械通气撤机失败 新生儿 护理对策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在重症肺炎呼吸衰竭患儿应用中的价值。方法以2015年2月~2017年4月,儿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小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家属意愿,结合分组,其中选择CPAP治疗的患儿56例,入选观察组,选择常规吸氧治疗的对象35例,纳入对照组。结果24h后,观察组SaO2、PaO2高于治疗前,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14.4±5.5)d、24h后CPIS评分(4.4±2.5)分低于对照组(16.9±3.5)d、(5.7±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例切管切开,并发症发生率10.7%,对照组并发发生率2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PAP可缩短小儿重症肺炎呼吸衰竭疗程,加速康复,加速改善血气指标改善,但在预防并发症方面并无明显的优势。

  • 标签: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CPAP 血气指标 预后
  • 简介:目的探讨当前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亦称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与普通细菌性肺炎早期临床特点的异同,为二者的鉴别诊断提供参考标准。方法收集并比较研究我院收治的54例确诊的SARS病人和42例普通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资料。结果54例SARS均与SARS患者有确切的近距离接触史,年龄在14~78岁,平均39,4±14.7岁,男23例,女3l例;普通肺炎病例42例的年龄在16~76岁,平均4l.2±ll.3岁,男28例,女14例。SARS与普通细菌性肺炎早期临床特点的共同点有:二者均有发热、咳嗽、乏力、X线胸片改变。不同点:SARS的潜伏期为2~16天,平均为7.4±3.8天;大多没有其它原发病或基础病(83.3%);发热相对较轻,体温多在38℃~39℃之间(68.5%);全身酸痛多见;咳嗽轻,为阵发性干咳,少数咳少量白粘痰及痰中带血;血常规示白细胞、粒细胞正常或降低(分别为85.2%、87.0%),部分病例淋巴细胞计数减少(29.6%);肺部X-线摄片主要表现为片状或斑片状炎症渗出(85.9%),少数表现为间质性炎症改变(14.l%);两个肺叶以上病变多见,炎症多位于双侧下肺/中下肺(51.8%),其次为单侧下肺/中下肺(38.9%).单侧上肺(5.6%)、双侧上肺(3.7%);痰、咽拭子标本常规细菌培养均阴性。普通细胞性肺炎大多存在原发病或基础病(86.4%);发热较重,多超过39℃;全身酸痛少见;咳嗽较重,常伴咳黄痰;血常规示白细胞、粒细胞增高,淋巴细胞多正常;肺部X-线摄片以炎症渗出为主,以单肺叶病变为多见。结论与普通细菌性肺炎相比,SARS患者基本没有基础疾病,且发热、咳嗽相对较轻,少痰,白细胞和粒细胞记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减少,胸片主要为双侧片状阴影,以双下肺野常见。

  • 标签: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普通细菌性肺炎 临床特点 早期 鉴别诊断 症状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酚妥拉明联合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进行2016年4月-2018年3月90例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儿分成不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方案治疗,观察组则给予常规治疗方案联合酚妥拉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比较两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发热消失时间;治疗前后患儿血气指标和肺功能;药物不良反应率。结果观察组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治疗效果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呼吸困难改善时间、发热消失时间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相近,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率和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常规治疗方案联合酚妥拉明、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治疗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应用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血气指标和肺功能,缩短疗程,安全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 标签: 酚妥拉明 多巴胺 多巴酚丁胺 小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临床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呼吸道感染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测结果。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1237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对其使用被动凝集法检查肺炎支原体抗体并且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2372例呼吸道感染儿童患者中,肺炎支原体抗体总阳性结果为3097例,总阳性率为25.03%(3097/12372)。其中,男性患者阳性率为22.26%(1637/7355),女性患者阳性率为29.10%(1460/5017),女性感染患儿多于男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不同年龄段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三年间的患儿肺炎支原体抗体阳性率不同,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肺炎支原体感染有季节性差异,夏季最低为11.84%(259/2187),冬季最高为30.22%(1474/4877),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儿童的肺炎支原体感染率较高,女性多于男性,3~6岁患儿较多,且冬季易于感染,需要做好预防措施,及时诊断并接受治疗,降低肺炎支原体对儿童身体健康的伤害。

  • 标签: 呼吸道感染 患儿 肺炎支原体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对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无创通气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92例进行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2)和观察组(n=50),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PaCO2和PaO2等血气指标水平改善显著,其中PaCO2指标水平低于对照组,PaO2指标水平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在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临床中采用无创通气治疗,患者的PaCO2指标水平下降,PaO2指标水平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标签: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无创通气 治疗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分析临床效果。方法本次探究需要在我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所收治的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利用自愿参与原则选取52例作为样本人群,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对52例患者实行均分,2组患者分别命名为研究组和参照组,每组26例患者。在参照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呼吸科治疗,在研究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常规呼吸科治疗+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将2组患者实行不同治疗后得到的组间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APACHEⅡ评分、SaO2、PaO2、PaCO2均显著性更优于参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且P<0.05。结论在老年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治疗过程中应用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的临床效果较为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值得临床推荐。

  • 标签: 老年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 临床疗效
  • 简介:摘要目的探究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影响。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抽样法在本院收治的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中,抽取出60例作为研究样本,按照不同的护理模式将60例新生儿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有患儿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则实施精细化护理模式,对比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气分析指数、动脉氧分化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呼吸频率(RR)、心率(HR)以及不良情况发生率。结果经过护理后,两组患儿的各项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而且观察组患儿改善效果更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结论对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应用精细化护理能够显著改善患儿的血气分析指标,病情,提高患儿家属的护理满意度,应用价值确切,值得应用。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 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对于吞咽-摄食管理预防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相关肺炎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科2016年2月至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有吞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个类别,每组随机分配患者50例,对于实验组中的50例患者在采取常规方法进行治疗的基础之上进行吞咽-摄食管理,对于对照组中的50例患者结合病情的发展情况,采取相应的药物进行治疗,一个月后对于两组患者吸入性肺炎的发生情况以及吞咽功能的疗效进行对比。结果经过一个月的治疗之后,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均得到明显的恢复,观察组患者相关肺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之间进行对比所存在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实施吞咽-摄食管理具有十分明显的优势性,不仅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吞咽功能的恢复,而且会有效降低脑卒中患者相关肺炎的发生。

  • 标签: 摄食管理 脑卒中 吞咽障碍 患者肺炎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AD对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2015年~2017年的健康儿童8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组表的方法将这组患儿分为常规组和研究组两组,研究组的新生儿使用维生素AD口服一年,常规组的患儿不是使用任何药物进行干预,一年之后,对两组患儿呼吸道感染的情况进行对比。结果研究组儿童患病的情况以及患病的次数都要显著好于常规组的儿童,两组之间的比较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维生素AD对儿童进行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效果显著,安全高效,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以及应用。

  • 标签: 维生素AD 呼吸道感染 预防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精细化护理实施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分析。方法将在我院就诊近期(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时期)收治以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新生儿63例,采取常规护理干预措施设置为对照组。2017年1月,我院实施精细化护理运用于(2017年01月-2018年01月时期)收治另64例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为精细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效果、血气指标与肺部功能指标对照。结果疗程结束后精细组总有效率为100.00%,治愈率为51.56%,对照组为85.71%,治愈率为19.05%,治疗后精细组血气功能恢复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新生儿而言,采取精细化护理,可明显提高肺炎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儿血气指标,改善肺部功能,效果理想。

  • 标签: 新生儿 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精细化护理 临床效果分析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与肺炎支原体(MP)联合检测在儿童呼吸道疾病间的应用价值和相关性,及为预防和控制高发季节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220例儿童感染患者,联合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并对检测得到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20例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联合检测总感染率为35.45%;呼吸道合胞病毒和肺炎支原体的总感染率分别为16.36%与17.27%;双重感染率为1.82%;在五种常见呼吸道疾病中,支气管肺炎和急性支气管炎感染率最高;在五组不同年龄段患儿中,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以1~5岁感染率最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呼吸道合胞病毒与肺炎支原体主要引起支气管肺炎,其次是急性支气管炎;但是两者的高发流行趋势相反;呼吸道合胞病毒容易感染5岁以下的儿童,肺炎支原体易感染1~10岁的儿童;两者的联合检测大大提高了儿童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的检出率,弥补了双重感染检查中容易出现的漏检。

  • 标签: 呼吸道合胞病毒 肺炎支原体 联合检测
  •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探讨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相关影响效果。方法从2015.4月-2017.4月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的患儿当中根据盲选的方法从中选择100例进行研究,根据护理的方法以及平均分组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的护理,而观察组患儿则采用精细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的效果。结果经过护理之后,观察组患儿治疗的效果以及护理的效果要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的效果和护理的效果(P小于0.05)。结论精细化护理对于新生儿重症肺炎合并呼吸衰竭具有良好的临床护理效果,能够有效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 标签: 精细化护理 新生儿重症肺炎 呼吸衰竭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标记物[超敏c反应蛋白(hCRP)、白细胞(WBC)、D-二聚体、B型尿钠肽(BNP)、降钙素原(PCT)]预测急性缺血性卒中相关肺炎(SAP)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在我院连续收治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165例,入院24小时内分别测定hCRP、WBC、D-二聚体、BNP、PCT,根据是否发生肺炎分为肺炎组(30例)和非肺炎组(135例),比较两组基线特征和生物标记物水平,筛选预测SAP最佳的的生物标记物。结果SAP组患者hCRP、PCT水平高于非SA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显示PCT、hCRP是SAP发生的危险因素(P均<0.05);联合PCT和hCRP预测SAP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78%、82%。结论联合PCT和hCRP可有效预测SAP高危患者。

  • 标签: 急性缺血性卒中 肺炎 生物标记物 预测
  • 简介:摘要目的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回顾性分析及其预后相关性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6月1日至2017年6月1日期间,接受治疗的47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患者生存与否分为生存组以及死亡组,死亡组患者38例,探讨分析患者病死率的影响因素以及预后相关性因素探讨。结果本次研究中9例患者病死,病死率为40.43%,致病的主要原因包括肺炎以及多发性创伤,其中生存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白蛋白水平、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与死亡组相比,均有明显的差异。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病发至确诊时间、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结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仍较高,而影响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主要为APACHEⅡ评分、低蛋白血症、以及肺外脏器功能损伤数目、病发至确诊时间,应对患者的器官进行保护,提早采取预防措施,尽可能的对患者的病死率进行降低。

  • 标签: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预后 相关性因素 回顾性分析
  • 简介:在肠梗阻或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过程中,我们会经常遇到胃或肠腔极度扩张,大量胃内容物或粪便积聚在胃或肠腔内,需要给胃或肠腔减压时,过去我们常使用吸引器头或吸引器接26或32号引流管将胃或肠腔内容物吸出,但在吸引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吸引器被胃内容物或粪块堵塞,需要反复冲洗吸引器头或更换吸引器连接管,不仅污染机会增加,而且操作起来比较麻烦,我们工作中发现使用一次性麻醉呼吸回路来协助排出胃或肠腔内容物的方法,克服了以上缺点,现介绍如下。

  • 标签: 麻醉学/仪器和设备 一次性设备 肠梗阻/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