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应用价值及其准确性。方法 本研究45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均为本院2018年5月-2019年5月接收,所有患者分别实施超声诊断与病理分析,对比超声诊断与病理诊断结果,并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血流状况。结果 诊断准确率方面,超声诊断是95.56%,病理诊断是100.00%,两者对比,差异较小(P>0.05)。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中,0级、Ⅰ级、Ⅱ级、Ⅲ级分别有19例、23例、3例,占比分别是42.22%、51.11%、6.67%。结论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发病率较高,而且大部分不会出现转移,及早进行诊断与治疗,有助于治疗效果提高,使患者预后改善,促进其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超声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诊断中应用效果明显,其可以准确显示病灶部位,并将病灶内部具体状况清楚的反映出来,为临床诊治提供数据参考,值得临床进一步采纳与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 分析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现状及其检测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优势,随着宫颈病变的不断发展或加重,HPV阳性与临床诊断符合率增加,可见宫颈病变和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存在相关性,临床需要着重关注,HPV检测阳性的分流方法比较多,包括细胞学分流、HPV分型和定量检测、HPV E6/E7mRNA等方法在临床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简介:摘要目的了解成人病毒感染肺炎的病毒分布、临床特征及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的因素。方法纳入2015年3月至2019年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住院且呼吸道病毒检测阳性的肺炎患者,收集相关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共纳入病毒感染肺炎患者422例,年龄范围为19~99岁,平均年龄(68±17)岁,男性256例(60.7%)。甲型流感病毒阳性159例(占37.7%),人鼻病毒阳性78例(占18.5%)。重症组鼻病毒及冠状病毒检出率、有吸烟史、体质量指数<18 kg/m2以及有心力衰竭的患者比例均高于非重症组(χ2值分别为12.430、12.495、11.074、13.418、3.946,P值均<0.05),而高血压患者的比例低于非重症组(χ2=5.364,P<0.05)。重症组患者中呼吸困难较非重症组多见(63.2%比20.2%,χ2=80.534,P<0.05)。93.7%的重症患者感染累及多肺叶,且54.0%的重症患者细菌或真菌培养阳性,高于非重症组(64.9%、10.1%)(χ2值分别为47.433、97.519,P值均<0.05)。重症组外周血淋巴细胞总数及CD3+、CD4+、CD8+细胞计数均低于非重症组(Z值分别为-6.440、-5.421、-4.551、-4.416,P值均<0.05),而血清IL-2R、IL-6、IL-10水平高于非重症组(Z值分别为-2.457、-3.554、-2.339,P值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吸烟史、高血压、多肺叶累及、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计数与重症肺炎相关。结论甲型流感病毒是目前国内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毒,鼻病毒次之;吸烟、多肺叶病变、合并细菌或真菌感染以及淋巴细胞减少是重症病毒感染肺炎的危险因素,且重症患者存在"细胞因子风暴"现象。
简介:摘要β属人冠状病毒(human coronavirus, HCoV)包括HCoV-OC43、HCoV-HKU1、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SARS-CoV)、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MERS-CoV)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其中SARS-CoV、MERS-CoV和2019-nCoV为高致病性HCoV,其跨种传播和流行对人类造成重大危害,对全球公共卫生及经济造成巨大损失,但相对于成人病例,儿童感染病例较少、临床表现较轻、预后较好,原因尚不清楚。本文对5种β属HCoV感染特点进行综述,比较儿童与成人病例的异同点并探讨其可能原因,以期为全面认识β属HCoV感染提供参考信息。
简介:摘要目的本文旨在探讨外泌体源性LncRNA SPINT1-AS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诊断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qRT-PCR检测SPINT1-AS1在PTC组织、细胞系(TPC-1、BCPAP、K1和IHH4)和患者血清外泌体及癌旁正常组织、人甲状腺正常细胞系Nthy-ori 3-1和健康志愿者血清外泌体中的表达。CCK-8和克隆形成实验分别检测SPINT1-AS1对PTC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SPINT1-AS1和miR-128-3p、miR-128-3p和ITGA3间的互作用关系。结果SPINT1-AS1在PTC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和Nthy-ori 3-1细胞系显著升高。敲减SPINT1-AS1能抑制PTC细胞增殖和集落形成。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PTC中存在一个SPINT1-AS1/miR-128-3p/IT-GA3互作用调节网络。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验证了SPINT1-AS1、miR-128-3p和ITGA3的直接相互作用。此外,还证实了SPINT1-AS1在PTC患者的血清外泌体中显著上调。结论SPINT1-AS1调控miR-128-3p/ITGA3轴促进PTC细胞增殖和克隆形成。外泌体源性SPINT1-AS1可能是PTC诊断和治疗的一个有效分子靶点。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的病理形态、免疫表型及分子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3年5月至2019年9月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5例,进行免疫组织化学、RNAscope检测、荧光原位杂交及二代测序检测并电话随访。结果5例患者年龄48~53岁,平均50.6岁。镜下无纤维血管轴心的肿瘤细胞簇,成桑葚样或假腺腔样排列,被貌似血管腔的透明空隙包围,肿瘤细胞簇内及周围间质中可见较多炎性细胞浸润。并可见脉管内癌栓(5/5)和淋巴结转移(4/5)。MUC1以及E-cadherin呈反向表达。RNAscope检测:3例E7RNA均为阳性。分子检测:4例可见PIK3CA突变,3例可见TERT启动子,2例可见NF1突变。随访:2例死亡,3例存活病例中1例复发正接受放疗。结论伴有微乳头状浸润结构的宫颈腺癌是人乳头状瘤病毒相关性腺癌,具有侵袭性强,预后差的特点,形态学上与其他器官相似,需要引起重视。PIK3CA突变或可成为针对此亚型肿瘤的治疗靶点。
简介:摘要分析1例同侧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的病例。观察肿瘤的细胞学形态及术后组织病理形态特点,讨论甲状腺髓样癌合并乳头状癌的细胞学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地方性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应用两种治疗方法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在2017年3月至2020年5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低风险甲状腺微小乳头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根据患者的意愿,将患者分为切除组以及消融组,经过研究切除的患者共有110名,消融的患者共有124名,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结果:在临床中两种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均为100%,目前为止未发现局部复发,住院时间操作时间激素水平等消融组明显高于切除组,相关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笔者的研究表明,通过采取两种方法,能够有效的对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进行有效治疗,通过采取消融的方法,具有住院时间短,这俩效率高的特点,因此消融是这一类患者的最佳治愈方案。
简介:摘要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发病率逐年攀升,严重影响公众健康,尚缺乏一种理想的生物标志物指导临床。随着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人类肿瘤中的作用逐渐被认识,其有望成为一种新型标志物,实现肿瘤的精准治疗。目前研究显示lncRNA可能参与PTC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本综述主要阐述PTC相关lncRNA的表达谱变化、作用机制及其在临床诊断、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有助于发现新的标志物。
简介:摘要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是一种具有微乳头结构特征、高度淋巴结转移及脉管侵袭性的癌,本组2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分别为61、68岁,因反复上腹部不适4年和1年入院,胃镜检查均提示胃腺癌,术后病理诊断为胃浸润性微乳头状癌。患者术后行FOLFOX4+紫杉醇方案化疗,1例术后3个月死于肝脏和腹腔广泛转移。
简介:【摘要】 目的 研究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12月-2020年8月纳入的3例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患者,对其临床病理结果进行分析,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3例患者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且接受手术切除,术后未开展放化疗,恢复良好,随访至今生存状态较好,未复发或者转移。结论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作为罕见的肺肿瘤,存在特殊的免疫表型以及组织形态特征,尽早予以病理检验,并及时开展手术治疗,保障预后。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HR-HPV E6/E7)mRNA对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312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的人群,所有ASCUS人群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行HPV16或18(HPV16/18)、HR-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 E6/E7 mRNA、HR-HPV DNA、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转诊率及其95% CI。结果312例ASCUS人群的年龄为(52.6±7.3)岁。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的290例人群中,HPV E6/E7 mR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4例(22.1%),HR-HPV D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86(29.7%),HPV16/18检测阳性例数为19(6.6%);病理诊断为CIN 2(3例)和CIN 3级(6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均为3和6例。以CIN2+作为疾病终点指标时,HPV E6/E7 mRNA分流ASCUS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转诊率分别为100% (95% CI: 72.3~100.0)、77.8% (95% CI: 72.8~82.1)、13.0%(95% CI: 7.2~22.3)、100%(95% CI: 98.4~100.0)、24.7%。与HPV E6/E7 mRNA相比,HR-HPV DNA分流效果的灵敏度与HPV E6/E7 mRNA一致,但特异度低[70.2%(95% CI: 64.8~75.1)],转诊率较高(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16/18检测的特异度较高(93.4%,95% CI: 90.0~95.7),但灵敏度低(30.0%,95% CI:10.8~60.3)。HPV E6/E7 mRNA检测在≥45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灵敏度均为100%,在≥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特异度为79.0%(95% CI: 73.7~83.5),比<45岁年龄组的特异度(68.3%,95% CI: 53.0~80.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优于HR-HPV DNA和HPV16/18,其用于ASCUS人群的分流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同时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评价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E6和E7(HR-HPV E6/E7)mRNA对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312例宫颈癌筛查队列中液基细胞学检测结果为ASCUS的人群,所有ASCUS人群均行阴道镜活检和病理学检查,行HPV16或18(HPV16/18)、HR-HPV DNA和HPV E6/E7 mRNA检测,以病理学诊断为金标准,分别计算HPV E6/E7 mRNA、HR-HPV DNA、HPV16/18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转诊率及其95% CI。结果312例ASCUS人群的年龄为(52.6±7.3)岁。病理学诊断为正常的290例人群中,HPV E6/E7 mR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64例(22.1%),HR-HPV DNA检测出阳性例数为86(29.7%),HPV16/18检测阳性例数为19(6.6%);病理诊断为CIN 2(3例)和CIN 3级(6例)患者中,HPV E6/E7 mRNA和HR-HPV DNA检测的阳性例数均为3和6例。以CIN2+作为疾病终点指标时,HPV E6/E7 mRNA分流ASCUS人群的灵敏度、特异度、PPV、NPV、转诊率分别为100% (95% CI: 72.3~100.0)、77.8% (95% CI: 72.8~82.1)、13.0%(95% CI: 7.2~22.3)、100%(95% CI: 98.4~100.0)、24.7%。与HPV E6/E7 mRNA相比,HR-HPV DNA分流效果的灵敏度与HPV E6/E7 mRNA一致,但特异度低[70.2%(95% CI: 64.8~75.1)],转诊率较高(32.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PV16/18检测的特异度较高(93.4%,95% CI: 90.0~95.7),但灵敏度低(30.0%,95% CI:10.8~60.3)。HPV E6/E7 mRNA检测在≥45岁年龄组和<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灵敏度均为100%,在≥45岁年龄组中分流的特异度为79.0%(95% CI: 73.7~83.5),比<45岁年龄组的特异度(68.3%,95% CI: 53.0~80.4)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V E6/E7 mRNA检测对ASCUS人群的分流效果优于HR-HPV DNA和HPV16/18,其用于ASCUS人群的分流管理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阴道镜转诊,同时降低宫颈病变的漏诊。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甲状腺乳头状癌(PTC)女性患者接受131I治疗与否对健康相关生存质量(HRQOL)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于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接受双侧甲状腺全切的PTC女性患者356例(患者组),年龄21~65(41.00±9.64)岁。应用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开发的生存质量核心量表30(QLQ-C30)(简称EORTC QLQ-C30)进行HRQOL评估,分别比较400名与上述患者年龄相匹配[21~65(41.70±9.38)岁]的健康女性体检者(对照组)与患者组在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 包括5个功能领域、9个症状领域以及独立的总体生活质量(GQOL)]。根据是否接受过131I治疗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131I治疗组(205例)和未治疗组(151例),分别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促甲状腺激素(TSH)和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EORTC QLQ-C30各领域得分。数据的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秩和检验。结果患者组术前的GQOL得分(59.11±21.12)明显低于对照组(83.08±14.62),除了身体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领域的得分均低于对照组,除了疼痛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958~-4.673,均P<0.05)。术后6个月,患者组的GQOL得分(73.88±18.04)虽然仍低于对照组,但与术前相比有明显提升,除了身体功能、认知功能、社会功能以外的其他功能领域的得分均比术前升高,除了乏力、疼痛、气短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比术前降低,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790~ -2.876,均P<0.05)。术前131I治疗组与未治疗组的GQOL及其他所有领域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0.876~-0.001,均P>0.05)。术后1个月,131I治疗组的TSH和Tg水平明显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6.159、-10.061,均P<0.01);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50.57±17.72)低于未治疗组(55.74±18.82),功能领域的得分均低于未治疗组,除了疼痛、腹泻、经济困难以外的其他症状领域的得分均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5.512~ -2.550,均P<0.05)。术后3个月,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64.43±32.12)仍低于未治疗组(72.68±17.29),但131I治疗组功能领域仅有角色功能、情绪功能、社会功能的得分低于未治疗组,症状领域仅有失眠、食欲下降的得分高于未治疗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939~ -0.984,均P<0.05)。术后6个月,131I治疗组的GQOL得分及其他所有领域的得分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Z=-2.550~-0.008,均P>0.05)。结论131I治疗不影响早期PTC女性患者术后6个月及以后的HRQOL。
简介:摘要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改良无充气经腋窝腔镜(modified gasless unilateral axillary approach,MGUAA)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2019年1月至2019年12月采用MGUAA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腔镜组,n=41)与采用传统开放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开放组,n=49)的PTMC患者(cT1N0M0,cI期,8th,2017 AJCC)共90例,男14例,女76例,平均年龄(42.1±12.0)岁。两组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有效性、手术时间、手术类型、引流量、住院时间、相关并发症、术后颈前及腋下疼痛、美容满意度等方面进行比较。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平均值±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腔镜组在年龄(35.0±8.6)岁和手术出血量(12.3±7.3)ml方面显著低于开放组年龄(48.1±11.1)岁和手术出血量(16.1±4.3)ml(P<0.01);在手术时间(99.1±19.5)min、术后引流量(221.4±67.9)ml和术后置管时间(5.0±0.8)d方面显著高于开放组手术时间(70.6±17.8)min、术后引流量(98.3±63.7)ml及术后置管时间(3.8±1.0)d(P<0.01)。两组间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个数和总住院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并发症方面,两组在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术后血肿、术后感染和淋巴漏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在避免术后颈前吞咽不适和颈前区疼痛,切口满意度评估上较开放组具有显著优势[(0.0%比28.6%)、(14.6%比71.4%)、(1.1±0.3)分比(2.4±0.5)分(P<0.01)],而在手术侧腋窝区疼痛上劣于开放组(P<0.01)。结论对于经选择的PTMC患者,MGUAA单侧甲状腺癌根治术是一种可行、安全且美容效果较好的手术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