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分析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2013年7月-2014年10月对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的相关数据,将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析,对照组采用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进行分析,观察两组的含量分析效果。结果观察组分析方法的使用范围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分析方法的专属性评分明显高于观察组,两组分析方法的含量分析应用成本以及灵敏度没有显著差异(P>0.05),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类抗生素含量分析方法中的高效液相色谱法适用范围较广以及灵敏度较高,而光化学荧光含量分析法的适用范围较小,但是灵敏度较高,专属性较强。
简介:目的:探讨核素高锝酸盐(~(99)Tc~mO_4~-)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在原发干燥综合征(pS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符合干燥综合征国际分类(诊断)标准的50例pSS患者纳入pSS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女性50名纳入对照组。两组均行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检测,并观察受试者唾液腺动态显像的表现,检测其唾液腺功能。结果:50例pSS患者中,8例(占16.0%)双侧腮腺和颌下腺功能正常,42例(占84.0%)存在双侧腮腺功能和(或)双侧颌下腺功能减低的情况;典型的pSS患者可见双侧腮腺和双侧颌下腺摄取功能明显减低,唾液腺对~(99)Tc~mO_4~-摄取减少,而口腔对~(99)Tc~mO_4~-的浓聚更少,口服维生素C片后仍未见明显浓聚,双侧腮腺、颌下腺时间-放射性曲线呈持续上升型。pSS组患者双侧腮腺、颌下腺的摄取指数(UR)、相对摄取率(S/T)、腺体排泄率(SR)及平均排泌速率(V)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7.53,t=-25.33,t=-14.16,t=-23.65,P〈0.01)。结论:核素唾液腺动态显像定量分析诊断原发干燥综合征,无创并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Kegel训练,治疗组应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各项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最大收缩力、协调性、持续收缩力及静息状态肌电值4项盆底功能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ICI-Q-SF评分为(0.72±0.82)分低于对照组的(1.46±0.97)分(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并探讨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和单纯无痛人流术的手术质量。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取我院门诊无痛人流术孕妇200例,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依照登记顺序随机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予以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对照组予以单纯无痛人流术,对比两组孕妇手术效果。结果观察组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流孕妇平均手术时间(3.4±0.7)min、术中出血量(9.3±2.4)ml、负压值(988.3±12.7)mmHg,无痛率100%,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出血量及负压值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妇均未见感染、吸宫不全、漏吸、子宫颈黏连、月经过少等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阴道出血<1d者2例、2~7d者95例、>7d者3例,术后阴道出血时间≤7d构成比97%,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全程超导可视无痛人流术可很大程度缩短手术时间和术后阴道出血时间、减少出血量、提升负压值、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综合手术质量优于单纯无痛人流术。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及生活质量。方法研究随机选取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收治的86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以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43例)和治疗组(43例),对照组应用单纯Kegel训练,治疗组应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的盆底功能各项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的最大收缩力、协调性、持续收缩力及静息状态肌电值4项盆底功能指标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且ICI-Q-SF评分为(0.72±0.82)分低于对照组的(1.46±0.97)分(P<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简介:目的探讨携紫杉醇和Herceptin高分子造影剂(Pac-PLGA-HER)的体外寻靶能力及体内肿瘤药物含量。方法通过双乳化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Pac-PLGA-HER,观察其与乳腺癌细胞MCF-7的结合能力。将25只种植有乳腺癌细胞MCF-7的裸鼠分为单纯紫杉醇(PTX)组、单纯载药微球(Pac-PLGA)组、单纯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US)组、靶向载药微球(Pac-PLGA-HER)组及靶向载药微球+超声(Pac-PLGA-HER+US)组,根据微球载药量调整到相应药物浓度,经尾静脉注入裸鼠体内,观察各组在荷瘤裸鼠肿瘤内药物含量情况。结果Pac-PLGA-HER平均粒径为(777.40±65.90)nm,包封率为(65.84±2.25)%,载药量为(6.58±0.23)%,体外寻靶实验可观察到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大量结合。体内药物释放实验显示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药物浓度高于其他各组(P〈0.01)。结论Pac-PLGA-HER与乳腺癌细胞MCF-7有较好的结合能力,体内药物释放实验中Pac-PLGA-HER+US组在裸鼠肿瘤内有较高的药物浓度。
简介:目的:评估动态增强MRI(DCE-MRI)定量、半定量分析在直肠癌术前T、N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肿瘤医院MR室2014年7月—2014年11月经肠镜病理证实的27例直肠癌患者影像资料。其中男18例,女9例,年龄45~73岁,此前均未经任何治疗。均于术前行DCE-MRI,用Omni-Kinetics专用灌注软件进行后处理,同时获得容量转移常数(Ktrans)、速率常数(Kep)、细胞外血管外间隙容积比(Ve)等定量参数,以及达峰时间(TTP)、曲线下面积(AUC)、最大浓度(MaxConc)、最大斜率(MaxSlope)等半定量参数。对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的定量、半定量参数行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定量、半定量参数在直肠癌术后病理T、N分期的差异,判断各参数的诊断价值。应用ROC曲线分析定量参数在T、N分期中的最佳诊断界点及敏感性、特异性。根据TNM对患者进行分期。结果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的Ktrans值[(0.28±0.14)min-1vs(1.33±0.86)min-1]、Kep值[(1.41±0.67)min-1vs(3.56±0.72)min-1]、MaxConc(0.17±0.02vs0.29±0.09)、AUC(0.11±0.07vs0.23±0.11)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6.270、-11.359、-2.487、-2.803,P值均〈0.05)。在T分期为T1~2的早期组与T3~4的晚期组间Ktrans值[0.66(0.12~1.35)min-1vs2.15(0.84~2.96)min-1]、Kep值[2.51(0.12~5.65)min-1vs4.05(3.18~6.68)min-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077、-2.281,P值均〈0.05)。N分期中,淋巴结无转移组的Ktrans值(1.01±0.73)、Ve值(0.29±0.18)、TPP(0.93±0.35)均低于转移组(1.75±0.84、0.54±0.29、1.14±0.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2.433、-2.832、-2.496,P值均〈0.05)。结论DCE-MRI定量及半定量参数在判断正常肠壁与病变段肠壁、直肠癌的术前T、N分期方面和病理有较高的相关性,对诊
简介:目的半定量分析岩斜区脑膜瘤(PCM)的颅底侵袭范围,选择相应手术入路并评估手术效果。方法评估66例PCM的影像学特点,将其颅底侵袭范围分为5个分区:上、中、下岩斜区(A、B、C区),桥小脑角区(D区)和鞍旁一海绵窦区(E区)。根据分区结果选择颞下入路11例,乙状窦后入路15例,乙状窦前入路32例,乙状窦后+远外侧联合入路2例,幕上下联合入路4例及扩大中颅窝底入路2例。结果术前MRI显示最常受累的颅底区域为A、B、E区(分别占97.0%、75.8%和59.1%)。单个分区受累仅占7.6%,绝大多数PCM倾向于侵袭多个分区。肿瘤全切除29例,次全切除27例,大部分切除10例。随访40例,平均随访32.21个月;7例患者遗留明显颅神经功能障碍,肿瘤复发8例。结论半定量分析PCM的颅底侵袭程度,便于对PCM进行分类并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术前详细评估并慎重选择手术入路,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手术效果。
简介:目的探索药物性肝损伤(DILI)患者治疗的不同阶段血清氨基酸水平的变化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可用于DILI早期诊断及疗效评价的氨基酸类生物标志物。方法收集21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及24例DILI患者不同阶段(初诊、治疗、转归)的血清标本,采用稳定同位素iTRAQ标记方法联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技术检测血清氨基酸进行定量并分析其差异。结果在血清中共定量氨基酸28种,与健康组比较,DILI患者共有14种氨基酸浓度在诊疗不同阶段发生显著性改变;其中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及丝氨酸的浓度在初诊时显著升高,随治疗进程降低,逐渐接近于正常水平。结论4种氨基酸中,苯丙氨酸与DILI的相关性更高,可能为DILI早期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的潜在生物标志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