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精神健康这一重要元素。方法通过对社会形态和典型案例剖析,找出关键问题。结果精神健康是个人素养与整个社会的多重因素互动的结果。是人类社会核心价值的具体体现。结论精神健康是该引起整个社会的高度重视啦。
简介:摘要目的本院主要针对目标性护理模式在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干预的效果方面进行相关分析。方法主要针对2010年到2012年到本院进行治疗的68例精神分裂的患者进行相应的分组治疗,随机抽取其中的35(51.5%)例患者,将其分到实验组,应用目标性护理模式进行其精神分裂的生活质量干预,将剩下的33(48.5%)例患者分到对照组,应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进行精神分裂的护理干预。结果经过长期的治疗,发现实验组的患者有明显的好转迹象,而对照组的患者与实验组的患者有着明显的差异。结论目标性护理模式对精神分裂患者生活质量的干预有着明显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通过健康教育干预,改善住院精神患者治疗依从性,提高医疗质量。方法对6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分别采取有针对性的内容(1)入院指导(2)饮食指导(3)作息指导(4)用药指导(5)诊断性检查的知识(6)出院指导等进行健康教育。结果67名精神分裂症患者对了解自身疾病相关自身并积极配合治疗的依从性从干预前的32人(47.76%)提高到干预后的47(70.15%)。对自己疾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人(10.45%)提高到干预后的43人(64.18%)。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从干预前的59.5%,提高到干预后的88.1%。一般认知常识从干预前的31.3%,提高到80.6%。干预前后,各项宣教项目差异显著P<0.01。不同文化层次的住院精神病患者宣教干预前后依从性差异显著,其余项目无差异。结论针对患者住院不同时期采取健康教育干预,提高患者药物等治疗依从性及对自身疾病的认识,增加患者的信任感,促进疾病的康复。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工作在精神病患者恢复期的有效应用形式及临床价值。方法本次选择2010年1月~2012年2月期间接受住院治疗且属于恢复阶段的80例精神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任意将其划分为实验与对比组,对比组接受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康复护理。结果实验组34例(85.0%)患者主动接受并给予治疗充分配合,4例(10.0%)被动,2例(5.0%)抗拒,38例(95.0%)满意护理工作,2例(5.0%)基本满意;对比组25例(62.5%)患者主动接受,11例(27.5%)被动,4例(10.0%)抗拒,31例(77.5%)满意护理工作,7例(17.5%)基本满意,2例(5.0%)不满意;两个小组数据之间存在显著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康复护理能够促进获得理想临床治疗效果,应积极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对脑波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及抑郁症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4年2月正在大连市第七人民医院进行治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200例,偏执型患者100例,为偏执组;其中抑郁症患者100例为抑郁组,分别进行脑波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分别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前情况无显著差异性,(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情况存在明显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明显不适症状和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对于脑波治疗精神分裂症偏执型及抑郁症均具有一定的疗效,但效果不能达到临床满意,可作为辅助性治疗,其中对于患者思维偏执的改善情况不佳,治疗研究也有待于进一步研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对住院女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效果。方法将符合ICD-10关于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80例首次发病、新入院的女性患者,随机分为教育组和对照组。教育组在使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同时配合由医师与护士针对患者病情、结合患者实际情况所制定的系统的健康教育护理并有计划地对每位患者完成一定量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仅单用药物治疗,护士没有制定系统的健康教育计划,只针对不同个体出现的健康问题予以一般性的指导,采用护士用住院病人观察量表为评定工具,在入组前及治疗后第4周、第8周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教育组总积极因素及总评估增分值大于对照组(P<0.001),总消极因素减分值大于对照组(P<0.001)。结论健康教育能有效地缩短护患间的距离,提高患者对精神疾病的认识,体改治疗依从性,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个性特征、遗传史对生活负性事件因素及发病之间关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01月0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出院的238例,年龄在14-18岁的青少年精神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自制调查表,对他们进行个性特征、遗传史对生活负性事件发病之间关系的调查。结果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生与其个性特征有重要的关系,个性中以内向型(内向孤僻)性格的患精神分裂症率的比例较高(X2=23.26,差异非常显著P<0.01)。平时性格外向(急躁倔强)的患情感性精神病的比例较高(X2=19.13,差异非常显著P<0.01)。有无遗传史对生活事件的诱因所造成负性刺激反应不同有遗传史的患者对生活负性事件刺激更不能接受(X2=5.43,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论青少年其个性心理还未完全成熟,尤其是有遗传史的青少年,对社会的适应性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差,更易诱发各种精神疾病,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中重型颅脑外伤后早期出现的精神病性症状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对40例中重型颅脑外伤后出现精神病性症状患者的脑外伤程度、部位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颅脑外伤后的早期精神病性症状多见于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尤其额叶与颞叶损伤者多见,总体治疗有效率达94%。结论中重型颅脑外伤患者早期易发生精神病性症状,进行综合治疗后,一般恢复良好。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服用药物治疗后其谷丙转氨酶(ALT)增高的精神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TBA)变化。方法抽取在我院经药物治疗后谷丙转氨酶增高的精神病患者54例,测定其血清总胆汁酸后与54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值进行对照。结果54例谷丙转氨酶增高的精神病患者中仅3例患者的总胆汁酸值有轻度增高表现,异常率约为5.6%;54例肝病患者的血清总胆汁酸均有增高,异常率为100%。结论抗精神病药物所致肝损害主要表现为转氨酶活性的增高1,如不及时治疗会发展成为药物性肝炎,而血清胆汁酸的水平能够作为判定肝细胞损害程度及预后的重要指标2。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精神病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情况,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护士关怀能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某精神病医院护士120人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一般资料包括所选护士的婚姻状况、生育情况、职称以及学历情况,并采用关怀能力评价量表(CAI)调查护士的关怀能力。结果某精神病医院护士关怀能力总分为(171.26±20.36)分,其中认识维度(71.33±12.22)分,耐心维度(53.65±8.86)分,勇气维度(46.60±9.46)分。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婚姻状况、生育情况以及是否为管理人员为影响护士人文关怀能力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精神病医院护士人文关怀能力有待提高,应加强护士人文关怀能力培养,为关怀需求的患者施与关怀,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服务。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阿立哌唑治疗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64例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2例患者给予阿立哌唑治疗,对照组32例患者给予奋乃静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W后治疗组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有效率为71.9%(P<0.05);PANSS量表评分治疗2W后两组各因子分均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治疗组高(P<0.05)。结论阿立哌唑能有效缓解老年精神分裂症的精神病性症状,因其安全有效,依从性好且服药方便,适合于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