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9 个结果
  • 简介:目的:评价肠内免疫营养对胃肠道恶性肿瘤化疗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6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免疫营养组、普通营养组,化疗术前7d和化疗结束后14d分别检测多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结果:化疗后免疫营养组免疫指标明显高于普通营养组,有显著性差异;营养指标变化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肠内免疫营养可提高病人的免疫功能,改善病人预后。

  • 标签: 肠内免疫营养 胃肠道肿瘤 化疗
  • 简介:目的总结胃癌、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要点。方法对58例食管癌、胃癌患者术前放置胃肠营养管,术后24h即经营养管缓慢、恒温滴注营养液。在治疗过程中注重心理护理、营养管护理,以及加强肠内营养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58例中53例顺利进行了肠内营养,患者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无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及肠内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结论食管癌、胃癌术后早期行肠内营养支持对患者的恢复有促进的作用,且符合生理、经济方便、并发症少。加强护理有利于保证肠内营养的顺利实施和减少相关并发症。

  • 标签: 胃肠营养管 肠内营养并发症 肠内营养护理
  • 简介:目的本研究前瞻性评估食管癌患者的营养风险,比较不同营养筛查工具间的差异.方法前瞻性评估54例食管癌患者营养状况,利用营养风险筛查(NRS2002)及主观全面评价法(SGA)作营养筛查,测定体重指数判断营养状况,分析各营养筛查方法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SGA.用体重指数(BMI)中国标准判定营养不足、超重和肥胖发生率分别为7.4%、18.5%和5.6%.NRS2002筛查显示营养风险发生率为79.6%,SGA筛查显示营养不足发生率为81.5%.两种方法在营养不足筛查结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3).结论NRS2002和SGA均适用于食管癌患者营养风险筛查.

  • 标签: 营养风险 营养风险筛查 主观全面评价法
  • 简介:预后营养指数(PrognosticNutritionalIndex,PNI),是由Buzby[1]最早提出,日本学者Onodera进行修正后,建立起来的一个营养评估和手术风险预测指标[2],最初旨在进行胃肠道肿瘤患者围手术期情况评估和手术风险的预测,因其简单、方便、有效,而在日本胃肠外科、

  • 标签: 预后营养指数 胃肠道恶性肿瘤 营养评估 风险预测 心外科 围手术期
  • 简介: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组织世界肿瘤研究的权威专家对肿瘤与食物、营养等之间关系的大量研究证据进行分析,在2007年再版的《食物、营养、身体活动和癌症的预防》中,提出了10条预防癌症的最新建议,包括针对普通人群的8条建议和针对特殊人群的2条建议,为个人及社区人群提供了科学实用的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我们也可以有所借鉴。针对普通人群的8条防癌建议如下:

  • 标签: 身体活动 基金会 癌症 食物 世界 营养
  • 简介: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由于肿瘤导致机体能量消耗的增加,脂肪、蛋白质分解加速以及消化吸收功能障碍,病人常常出现营养不良甚至恶液质,造成手术治疗的失败,对放、化疗耐受力下降,严重影响疗效.我院1996年~1997年采用全肠外营养(TPN)辅以消化系统肿瘤大手术、化疗及对晚期癌症患者的支持疗法38例,现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男29例、女9例,年龄29岁~76岁、中位年龄52岁;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或细胞组织学确诊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住院患者(部份原发性肝癌以AFP或B超CT确诊),预计生存期2月以上,应用TPN7天以上,列为统计病例.用TPN前检测以血浆总蛋白<60g/L,血浆白蛋白<35g/L,血红蛋白<100g/L,体重降低

  • 标签: 全肠外营养 消化系统 恶性肿瘤 TPN 手术 治疗
  • 简介: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应用在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结肠癌术后胃瘫患者,按照是否接受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分为EN+肠外营养(parenteralnutrition,PN)组及全肠外营养(totalparenteralnutrition,TPN)组,以患者拔除胃管后能正常进食半流为治疗有效,探讨EN+PN组对胃瘫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结肠癌术后胃瘫的发生率为3.4%。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前合并症、手术方式、手术时间,是否术后镇痛、造瘘及急诊手术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所有患者经保守治疗均痊愈。两组患者胃液量均无1例需外科手术干预。EN+PN组与TPN组相比,可显著减少结肠癌术后胃瘫的恢复时间(P<0.05)[(12.8±3.8)dvs.(17.5±4.2)d]。结论EN+PN可以较快恢复患者自主胃排空能力,效果显著。

  • 标签: 术后胃瘫 结肠癌 肠内营养
  • 简介:鼻咽癌患者由于肿瘤本身及抗肿瘤治疗的影响,导致营养不良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引起的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耐受性降低又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如何改善患者营养状态,纠正和治疗营养不良,实施行之有效的营养干预方法是目前研究的要点。本文就鼻咽癌患者营养不良现状及国内外营养干预方法的进展进行综述。

  • 标签: 鼻咽癌 营养不良 营养干预
  • 简介:严重营养不良可导致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升高是诸多临床试验所确认的事实[1,2].即使是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经手术创伤的打击,有些患者不能如期进食,如术后营养支持延误,也会出现不良的后果.

  • 标签: 临床结局 免疫调理 影响证据
  • 简介:目的使用NRS2002和MUST量表对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并探讨两种筛查工具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SGA量表作为对照,使用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对98例胃癌患者进行营养风险筛查,比较两种筛查工具的检测效力、两种量表与传统营养风险筛查指标的相关性。结果98例胃癌患者均完成NRS2002和MUST两种量表的营养风险筛查。以SGA为对照,NRS2002的灵敏度为84.3%,特异度为72.4%,阳性预测值为83.1%,阴性预测值为71.5%;而MUST的灵敏度为72.9%,特异度为70.4%,阳性预测值为71.6%,阴性预测值为69.3%。MUST与SGA评分比较,K=0.542,NRS2002与SGA评分的结果比较K=0.613,NRS2002和SGA具有更高的一致性。BMI、血清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与两种筛查工具营养评估结果的相关性低(∣r∣=0.11-0.45),上述指标的异常对营养风险筛查结果无可靠的提示作用。结论胃癌患者营养风险比例较高,NRS2002与MUST量表相比,更适合用于胃癌患者营养不良的筛查。

  • 标签: 胃癌 营养风险筛查 营养风险筛查2002 营养不良通用筛选工具
  • 简介:目的探讨口服营养补充(ONS)在减少胃癌根治术后患者化疗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将我科在2017年1月1日至2018年1月1日期间收治的60例胃癌根治术后行辅助化疗的患者按1:1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在进行胃癌根治术后第7天,给予常规的健康教育、饮食指导和治疗的基础,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口服营养补充。比较两组患者第4次、第8次化疗后的营养状态(PG-SGA评分)和化疗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在第4次化疗和第8次化疗,试验组PG-SG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胃肠道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ONS可以改善胃癌术后行辅助化疗患者的营养状态,降低化疗的胃肠道不良反应。

  • 标签: 口服营养补充 胃癌 术后化疗
  • 简介:目的探讨经空肠穿刺造瘘营养管(FKI)在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的应用及其优越性。方法回顾性研究在35例食管癌及27例贲门癌患者手术中应用FKJ的情况,于术后1天开始行早期肠内营养,观察患者术后营养学指标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全组患者术后体重、血清白蛋白、前蛋白等指标较好,FKJ并发症少,无肠瘘、肠粘连等并发症。结论应用FKJ对贲门癌和食管癌术后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可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安全有效,为贲门癌、食管癌术后的营养方式提供了一个较好的选择。

  • 标签: 肠内营养 FKJ 食管癌 贲门癌
  • 简介:食管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患者术前往往伴有不同程度的营养不良。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公认的对有胃肠功能障碍的患者营养支持的首选方式,只要肠道有功能且安全时,就应该使用。早期肠内营养(earlyenteralnutrition,EEN)是指术后24~48小时内给予肠内营养,患者术后7~8小时小肠消化吸收功能开始恢复。早期肠内营养更符合生理需要,不仅能改善营养,还能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促进胃肠功能早日恢复,减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乃多器管功能不全(MODS)的发生,增强患者免疫力,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 标签: 食管癌 空肠造口 肠内营养 护理
  • 简介:目的:比较空肠造瘘管与鼻空肠营养管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行肠内营养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6年3月本收治的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拟行肠内营养治疗的112例患者,根据肠内营养途径的不同分为试验组(空肠造瘘管组55例)和对照组(鼻空肠营养管组57例),比较两者的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21.4±4.38)分钟vs.(4.70±1.30)分钟,t=27.55,P<0.01];肛门恢复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术后1周的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血清白蛋白均无明显差异(均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中穿刺口疼痛、鼻咽部不适、导管堵塞、肺部感染、导管移位均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辅助全胃切除术后患者中经空肠造瘘管给予肠内营养治疗与经鼻空肠营养管途径相比,术后恢复较快,且不易堵塞、移位及造成误吸,适用于早期并需要较长时间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的胃癌术后患者。

  • 标签: 全胃切除术 空肠造瘘管 鼻空肠管 肠内营养
  • 简介:目的观察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近期疗效.方法将68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EN)与肠外营养组(PN),于术后24小时内开始分别给予肠内与肠外营养,每天热卡为30kcal/kg.EN组患者术后第1天口服安素500ml,术后第二天1,000ml,术后第三天直至第7天口服1,500ml.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营养状况和临床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重指数、临床分期、手术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术后消化道功能恢复时间优于PN组(P<0.05),EN组感染性并发症发生率为6.7%,PN组为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7天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总蛋白较术前下降,但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EN组患者术后营养支持费用显著低于PN组.结论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有效,可以改善腹腔镜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胃肠道功能的恢复,且可降低术后营养支持费用.

  • 标签: 结直肠癌 肠内营养 腹腔镜手术
  • 简介:目的探讨谷氨酰胺(Gln)强化的全肠外营养(TPN)对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5例胃肠肿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自根治术后第1d至术后第7d,对照组应用常规TPN(25kcal/kg·d),治疗组应用Glu强化(20g/d)的TPN,所有患者均于术前及术后第4、第8d检测体液免疫指标(IgA、IgG、IgM)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结果两组患者临床一般情况无差异.与术前比较,术后第4d两组体液免疫指标IgA、IgG和细胞免疫指标CD3+、CIM+、CIM+/CD8+值明显降低(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8d两组免疫指标均有所恢复,治疗组升高明显,术后第8d治疗组IgA、ISG、CD3+、CD4+、CD4/CD8+值均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甚至高于术前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的TPN能有有效促进胃肠肿瘤患者根治术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 标签: 谷氨酰胺 胃肠肿瘤 免疫功能
  • 简介:目的探讨胃癌化疗患者营养状况与化疗不良反应、疗效及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对80例胃癌化疗患者应用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评估其营养状况,并根据评估结果将患者分为无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42)及营养风险组(NRS2002≥3分,n=38),比较两组患者化疗不良反应、近期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情况。结果无营养风险组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水平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无营养风险组胃肠道、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低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近期治疗总有效率高于营养风险组(P﹤0.05);无营养风险组患者社会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5个维度评分及总生活质量评分明显高于营养风险组(P﹤0.01)。结论营养不良状况可能增加胃癌化疗患者不良反应,从而影响患者化疗效果及生活质量,因此化疗期间应加强患者营养干预。

  • 标签: 胃癌 化疗 营养状况 化疗不良反应 疗效 生活质量
  • 简介: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recoveryaftersurgery,ERAS),最初又名快通道外科(Fasttracksugery,FTS)、快速康复外科。自1997年丹麦哥本哈根大学HenrikKehlet教授提出后,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外科、麻醉、护理等多个专业领域并取得显著的成效。ERAS概念是指根据现有的循证医学证据,采用多模式策略,优化围术期处理措施,减少手术患者的生理及心理创伤应激,使机体内环境处于稳定状态,最终达到改善手术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缩短住院时间和减少并发症的目的。2018年初由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和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联合发布了《加速康复外科中国专家共识暨路径管理指南(2018)》特别强调围术期ERAS措施多学科协作的重要性,即强调外科、麻醉、护理、营养等多学科的团队协作[1]。

  • 标签: 加速康复外科 结直肠手术 外科医师 营养补充 医师协会 全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