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了解战士性心理和相关状况。方法用自编的调查表对某部204名战士进行了调查。结果对性问题表示关心的占22.7%(女)=50.6%(男),愿意与异性交往的占59.1%(女)-75.0%(男),谈过恋爱的占51.3%(男)-54.6%(女),有过性幻想的占56.8%(女)-82.5%(男),有过性梦的占38.7%(女)-95.7%(男),手淫发生率20.5%(女)-55.6%(男),性行为发生率9.1%(女)-40.6%(男),封婚前性行为持认可态度者占40.9%(女)-65.0%(男).结论当前部队战士性心理和性行为状况与地方青少年相比既有共同性,又有特殊性。为促进战士身心健康成长,对战士的性教育势在必行。
简介:攻击性行为是儿童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反社会行为,对儿童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性发展都有显著的不良影响。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幼儿个体内部心理因素开始进入研究者的视野,作为人格核心的自我意识系统,尤其是自尊受到了研究者的强烈关注。为了解当前幼儿自尊与攻击性行为的特点,探明二者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法,以淮南市5所幼儿园15个班的579名幼儿为研究对象,以《3~9岁儿童自尊问卷》和《幼儿社会行为教师评估问卷》为研究工具,请这15个班的30名教师对本班幼儿的自尊与攻击性行为进行问卷评定。结果发现5岁是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发展的转折期,幼儿自尊和攻击性行为均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5岁幼儿的自尊水平最高,其次是6岁幼儿,最低的是4岁幼儿,女童的自尊水平显著高于男童;6岁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水平最高,其次是4岁幼儿,最低的是5岁幼儿,男童的攻击性水平显著高于女童;幼儿总体自尊及各个维度与攻击性行为间均存在显著负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自尊中的自我胜任感和重要感对攻击性行为具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提升幼儿的自尊水平来预防或矫正其攻击性行为,为此家长和教师应尊重幼儿,保护幼儿自尊,促进幼儿人格和谐发展;为幼儿创造活动的机会和条件,使其在活动过程中获得并提升自我胜任感;通过积极评价引导幼儿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增强其重要感。
简介:目的了解河南省大学生性行为状况与相关因素,为开展性健康教育,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采取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应用“中国青少年健康相关行为调查问卷”,对河南省2436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学生发生过性行为的报告率为9.6%,男生为13.7%,女生为5.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被迫发生过性行为的大学生占有过性行为的22.6%,女生为36.4%,男生为17.3%,女生明显高于男生(P〈0.01);大学生观看色情信息的报告率为28.8%,男生为49.6%,女生为7.5%,男生明显高于女生(P〈0.01)。结论不良性行为已成为影响河南省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危险行为之一,社会、家庭、学校应共同采取干预措施,保护大学生健康成长。
简介:摘要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非常复杂,要矫正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就必须采取各种合理的矫正策略。本文简要分析幼儿攻击性行为的成因并提出矫正策略,以供参考。
简介:旨在剖析青少年足球比赛过程中,运动员间歇性行为特征和反复高强度活动特征;运用MT-sports足球助教足球比赛监控系统对参加2016年中体协在武汉主办的全国中学生足球锦标赛的比赛运动员进行监控;根据监控结果进行研究分析。结果表明:(1)运动员在比赛中走动、慢跑和低速跑这三种间歇活动的频率分别排在前三位;(2)边前卫运动员在冲刺跑动次数和冲刺跑动时间上为最高,和前锋队员存在显著的差异;(3)由于体能因素的影响,不同位置运动员在上半场0~10min和下半场30~40min这两个时间段内的活动特征有所差异;(4)在反复高强活动回合中,运动员主要通过低强度活动形式进行恢复;(5)在比赛中反复高强度活动回合次数最少的为前锋队员,边前卫队员的恢复时间最短。
简介:摘要:在学前期,孩子侵害性关系多指的是在要求不能实现,或是自身的权益遭到侵害时,对孩子所发生的个人身体的攻击性,语言上的等侵害性关系,一般表现为:打、踹、咬、大嗓门叫嚷、叫喊名字、谩骂、强暴、以及抢夺别人的财物等。本篇我将从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表现方式和类型、以及幼儿攻击性行为所形成的原因因素以及面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解决策略等几个发面来发表一下自己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一些浅薄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