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摘要】目的 研究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对剖宫产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月到2023年1月到我院进行剖宫产手术的122例产妇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62例)和对照组(60例),采用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干预,对照组单纯采用静脉自控镇痛泵进行干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镇痛效果、术后恢复时间和术后炎症因子情况。结果 ①观察组[59/62(95.16%)]术后的镇痛优良率比对照组[50/60(83.33%)]明显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的肛门排气时间、拔除尿管下床小便时间比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观察组的母乳喂养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将双氯芬酸钠栓联合静脉自控镇痛泵应用在剖宫产的产妇干预之中能有效的提高术后镇痛优良率,促进术后恢复,提高产妇产后的母乳喂养率,值得推荐。

  • 标签: 双氯芬酸钠栓 自控镇痛泵 剖宫产 疼痛 康复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术后住院期间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1月至2019年10月于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首次行后入路脊柱矫形融合手术的10~18岁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共877例资料。收集患者术前一般临床资料、手术麻醉相关资料、实验室检查、术后用药、术后血流动力学和并发症等,根据术后是否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分为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组(O组,182例)和未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组(NO组,695例),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筛选出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结果877例患者中有182例(20.8%)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镇痛药。两组患者年龄、手术时间、融合节段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 PONV)发生率、使用补救性非甾体类抗炎药(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情况、术后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15岁[与<15岁比较,校正后比值比(adjusted odds ratio, aOR)=1.590,P=0.011]、术后24 h最高血压与基础血压的比值(SBPmax/bas)≥110%(与术后24 h SBPmax/bas<110%比较,aOR=1.687,P=0.007)、术后Hb较术前下降值(ΔHb)≥29 g/L(与ΔHb<29 g/L比较,aOR=1.477,P=0.028)、引流量≥13.1 ml/kg(与引流量<13.1 ml/kg比较,aOR=1.717,P=0.012)和术后补救性口服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aOR=2.824,P<0.001)是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结论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发生率为20.8%,年龄≥15岁、术后24 h SBPmax/bas≥110%、ΔHb≥29 g/L、引流量≥13.1 ml/kg和术后补救性口服NSAIDs或对乙酰氨基酚是术后使用补救性阿片类药物的危险因素。

  • 标签: 镇痛药,阿片类 脊柱侧凸 脊柱融合术 患者自控静脉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将2021年7月份到2022年7月份医院纳入的50例癌痛患者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根据治疗药物的不同,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吗啡治疗方法,观察组给予阿片类药物滴定法,从小剂量逐渐给药治疗,对比两组的疼痛症状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通过比较分析可得知,观察组的用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可得知,观察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能够得知,阿片类药物滴定法治疗癌痛效果较好,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结论:在治疗癌痛的过程当中,通过采取阿片类药物滴定法,能够缓解患者的疼痛程度,在科学控制阿片类药物剂量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减少不良反应的出现。

  • 标签: 阿片类药物滴定法 癌痛 不良反应
  • 简介:【摘 要】 目的 对短小手术术中单纯吸入七氟烷联合阿片类药物维持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方法 选择40例采用单纯七氟烷吸入全麻辅以阿片类止痛药物的短小手术患者,术前静脉注射地塞米松以及盐酸格拉司琼预防呕吐,随机将患着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20例,行七氟烷吸入全麻,辅以瑞芬太尼维持,术后小剂量舒芬太尼静注。对照组20例,行足量丙泊酚静脉维持全麻,辅以瑞芬太尼维持,术后予以同剂量的生理盐水静注,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苏醒躁动发生率、恶心呕吐发生率、术中知晓发生率和苏醒时间。结果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躁动,恶心呕吐率 (10% VS 5%),苏醒时间(5.5±0.33 VS 5.76±0.46)和观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且两组患者均无术中知晓发生。两组患者在麻醉中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术中单凭七氟烷全麻维持辅以阿片类药物,在短小手术患着中,具有较好的麻醉效果,无苏醒延迟,无术中知晓,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 标签: 七氟烷 吸入麻醉 苏醒躁动
  •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术后疼痛、全身炎症反应及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择行单侧TKA的患者42例,ASA分级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21例):利多卡因组(L组)和对照组(C组)。两组麻醉其他用药相同基础上,L组麻醉诱导时静脉注射利多卡因1.5 mg/kg,随后以1.5 mg·kg-1·h-1的速度输注至手术结束,C组按同样的方式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行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主要结局指标为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出PACU、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舒芬太尼用量。次要结局指标为出PACU、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患者膝关节静息及运动VAS疼痛评分,术后6、24、48 h大腿根部VAS疼痛评分,入室时(T0)、止血带充气时(T1)、止血带充气后30 min(T2)、松止血带时(T3)、拔管后(T4)的MAP、心率,术后24 h静脉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neutrophil/lymphocyte, N/L)、血小板/淋巴细胞(platelet/lymphocyte, P/L)、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水平,术后6 d膝关节关节活动度(knee range of motion, ROM)。结果与C组比较,L组出PACU、术后6 h、术后24 h、术后48 h时舒芬太尼用量减少(P<0.05);两组术中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C组比较,L组出PACU、术后6 h膝关节静息和运动VAS疼痛评分降低(P<0.05)。与C组比较,L组T4时MAP、心率降低(P<0.05)。两组术后6、24、48 h大腿根部VAS疼痛评分及术后24 h静脉血N/L、P/L、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6 d膝关节ROM大于C组(P<0.05)且ROM更早达到90°(P<0.05)。结论术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能减少TKA后舒芬太尼用量,减轻术后疼痛,增加术后6 d膝关节ROM,且能使ROM更早达到90°。

  • 标签: 全膝关节置换术 利多卡因 术后疼痛
  • 简介:摘要阿片类药物作为一种有效的镇痛药被广泛应用于疼痛的治疗。阿片类药物镇痛效果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很大差异,有效的疼痛治疗受到巨大个体差异的阻碍。遗传因素研究与药物基因组学的快速发展使基因变异与阿片类药物使用的相关性越来越密切。文章综述了阿片镇痛药物需求与基因多态性之间的关系,导致对阿片类药物反应个体差异的不同因素,可能作为预测阿片类药物镇痛作用的候选基因,以及基于相关基因多态性的预测公式在个体化疼痛治疗中的应用等。随着药物基因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个体化疼痛治疗有望得到更大的进步。

  • 标签: 药物基因组学 遗传多态性 阿片类药物 疼痛 个体化用药
  • 简介:目的:建立五种解热镇痛类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常规法、培养基稀释法、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对五种解热镇痛类药进行方法验证。结果:确立了五种解热镇痛类药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结论:去痛片、对乙酰氨基酚片可用常规法,安乃近片用培养基稀释法。复方乙酰水杨酸片、萘普生片用离心集菌薄膜过滤法进行微生物限度的细菌数检查。

  • 标签: 解热镇痛类药 微生物限度检查 方法验证
  • 简介: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一般仅通过单根硬膜外导管给药。鉴于某些手术范围很广,或需在两个不同部位施术,笔者采用双管硬膜外麻醉,术后经双管施行硬膜外自控镇痛(twin-pipePCEA,t-PCEA),取得较好的镇痛效果。现报告如下。

  • 标签: 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 PCEA 术后 手术范围 硬膜外导管 镇痛效果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子宫肌瘤术后使用连续硬膜外镇痛(EA)和静脉病人自控镇痛(PCIA)的镇痛效果及护理措施的探讨。方法将50例行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分成EA组和PCIA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h、24h及48h的镇痛效果和48h内镇痛泵管道脱落病例以及各组的护理情况。结果术后2hEA组视觉模拟评分(VAS)为(1.2±1.2),PCIA组VAS评分为(5.3±1.6),术后2h两组镇痛效果比较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4hEA组VAS评分为(2.5±0.94),PCIA组VAS评分为(4.5±1.1),术后24h两组镇痛效果比较EA组镇痛效果明显优于PCIA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48小时两组患者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852)。管道脱落率EA组与PCI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5)。结论EA镇痛效果较PCIA确切,但护理较繁琐。

  • 标签: 硬膜外镇痛 静脉病人自控镇痛 子宫肌瘤
  • 简介:目的观察阑尾炎切除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效果,总结其护理经验。方法阑尾炎切除术后自愿留置静脉PCA患者50例为对照组,采用PCA观察及护理;同期阑尾炎切除术后应用哌替啶镇痛50例为观察组,采用术后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术后切口疼痛、患者自行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观察组镇痛有效率为92%,明显高于对照组26%(P〈0.05),下床活动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2例,对照组3例。结论阑尾炎切除术后应用静脉PCA给药,镇痛效果确切,使用方便、安全,加之术前、术后合理的心理护理及病情监测,促进患者的康复。

  • 标签: 阑尾炎切除术 镇痛药 患者控制 护理体会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ousanalger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I~II级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患者40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D组)、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组(DQ)组,每组20例。2组PCIA配方分别是(1)D组地佐辛0.8mg/kg+盐酸格拉司琼0.05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2)DQ组地佐辛0.3mg/kg+曲马多10mg/kg+盐酸格拉司琼0.05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2组患者术后2h、6h、12h、24h、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48h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2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2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Q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y镇静评分及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D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地佐辛联合曲马多用于腹部手术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PCIA.

  • 标签: 地佐辛 曲马多 术后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初步评价盐酸纳布啡用于剖宫产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CIA)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研究为单臂临床试验,孕产妇60例,年龄20~44岁,体重50~80 kg,ASA分级Ⅰ或Ⅱ级,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当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3分时,开始实施PCIA:静脉注射纳布啡10 mg作为负荷剂量,镇痛泵配方:110 mg纳布啡加生理盐水至200 ml,背景输注速率4 ml/h,PCA剂量2 ml/h,锁定时间15 min。观察术后48 h期间静态痛、动态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Ramsay评分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静态痛、动态痛和宫缩痛的VAS评分均≤3分,维持Ramsay评分2~4分,血液动力学指标均维持在正常范围,未见恶心呕吐、嗜睡、多汗、眩晕、皮肤瘙痒、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纳布啡PCIA按照以上方式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 标签: 纳布啡 剖宫产术 疼痛,手术后 镇痛,病人控制 可行性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舒芬太尼应用胃癌术后病人自控静脉镇痛效果及副反应情况。方法60例ASAⅠ-Ⅱ级择期行胃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为A组、B组、C组。术后行自控静脉镇痛药物分别为吗啡1mg/ml、芬太尼10μg/ml、舒芬太尼1μg/ml。记录比较行自控镇痛后的镇痛效果、副反应及生命体征情况。

  • 标签: 病人自控镇痛 吗啡 芬太尼 舒芬太尼
  • 简介:目的评价氯诺昔康用于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例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吗啡组(n=100)和吗啡+氯诺昔康组(n=100),两组镇痛泵配方均不加入其他辅助药物镇痛效果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分别观察手术后4、8、12、24、48h的VAS评分,0分为无痛,1~5分为满意,5~5分为基本满意,〉6分为不满意,10分为无效。同时观察两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吗啡+氯诺昔康组VAS评分明显好于吗啡组,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后者。结论两组均有较满意的术后镇痛作用,但是吗啡组镇痛效果低于吗啡+氯诺昔康组,并且前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后者。

  • 标签: 氯诺昔康 术后静脉自控镇痛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盐酸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骨科手术后静脉自控镇痛镇痛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30例ASAⅠ-Ⅱ级骨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盐酸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组(15例),Ⅱ组为芬太尼组(15例)。接受PCIA治疗。使用一次性镇痛泵观察术后4、8、16、24、48h的VAS评分及48h内可能出现的反应。结果两组术后各个时间点在镇痛效果上比较没有明显差异(P>0.05),术后48h内副作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Ⅱ组副作用比Ⅰ组大。结论盐酸奈福泮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PCIA,可减少芬太尼的用量,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低,可作为对手术后疼痛的治疗。

  • 标签:
  • 简介: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术后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intraveousanalgesia,PCIA)的效果。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腹部手术的患者105例,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地佐辛组(A组)、舒芬太尼组(B组)、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组(AB组),每组35例。3组PCIA配方分别是(1)A组地佐辛0.8mg/kg+盐酸昂丹司琼0.2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2)B组舒芬太尼2.5ug/kg+盐酸昂丹司琼0.2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3)AB组地佐辛0.3mg/kg+舒芬太尼1ug/kg+盐酸昂丹司琼0.2mg/kg加生理盐水稀释至100mL。观察3组患者术后2、6、12、24、48h视觉模拟评分(VAS)、镇静程度评分(Ramesy)、48h内患者自控镇痛(Patientcontrolledanalgesia,PCA)按压次数、患者总体满意度及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3组配方均能为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3组患者总的PCA按压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组患者的VAS评分、Ramesy镇静评分及患者术后的总体满意度显著优于A组和B组(P<0.05),且不良反应更少。结论地佐辛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部手术PCIA,镇痛效果确切可靠且不良反应少,可用于临床PCIA。

  • 标签: ? 地佐辛 舒芬太尼 术后镇痛 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