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探究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和献血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从2022年8月-2023年8月开展研究,研究对象为200例无偿献血者,依据献血量分成200ml组与400ml组,各100例。分析两组献血者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根据结果统计分析,400ml献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200ml献血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呈更低显示,对比差异明显(P<0.05)。初次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重复献血者相比呈更高显示,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偿献血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与献血量有一定关系,献血量400ml者发生不良反应情况更少,且重复献血者出现不良反应概率较低,可提倡将200ml献血量逐渐转化为400m以及科学重复献血。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在血站中无偿献血者在初次献血过程中的心理障碍的因素,并对其形成的原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对策。方法针对青岛市中心血站的420名无偿献血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随机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0人,针对对照组给予普通护理操作,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施加心理护理措施,比较两组人员在献血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献血容量和献血完成率之间的比较情况,并采取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人员的献血完成率为78.1%,平均献血为331.4±28.4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1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71%。对照组献血完成率为60.0%,平均献血为281.5±24.3mL,献血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36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对初次无偿献血者,采取一定的心理辅导,能够提高献血成功率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全面推广。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和探讨心理护理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及护理质量评估。方法:以2017年9月至2019年9月为时间基准,在高校所有献血者当中,随机收集2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将其按照“动态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和观察组(100例)。将常规护理干预作用于前者,将常规护理干预+心理护理干预作用于后者,对比两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献血反应发生情况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献血者的SAS 评分、SD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献血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值<0.05)。结论:心理护理对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够改善献血者的心理状态,还能够提升护理满意度水平,适合在临床进行实施和开展。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心理护理对无偿献血者降低献血反应价值。方法随机抽取2015年6月至2018年6月于本血站献血的32例献血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献血者分成两组,一组采用常规护理,为普通组,一组采用心理护理,为干预组,比较两组献血者的献血反应。结果干预组献血者均为未见明显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0,普通组献血者献血反应发生率为25%(4例),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献血者的VAS评分为(2.1±0.1)分,普通组献血者VAS评分为(4.2±1.8)分,两组数据对比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减少无偿献血者献血反应,并缓解疼痛感,可以进行推广使用。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信息化技术在招募献血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用通过国家卫生部评审的血站管理系统软件,与我站实际结合后二次定制开发,通过数据库、信息调度机、互联网向特定献血目标人群发送特定个性化内容短信。结果2006年~2009年,我市固定献血者比例从64.49%上升到70.62%;应急献血招募成功人数从1022人次上升至4017人次;机采献血者总人数从998人次增加至2524人次,其中短信成功招募人数从58人增加至247人;RH(-)献血者年度献血人数从86人次增加至170人次,主动招募人数从4人增加至18人,各项招募献血者指标均显著增加。结论信息化技术的深入运用,不仅节约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而且使招募献血者成功率显著增高,保证了临床医疗用血的充足性和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