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这似乎是一个很“学术”的话题,而且被学者们描述了无数次。我这里对这两个概念的使用却并非学术意义上的,而是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通俗使用上的反置。或许有必要先讲一下“邯郸学步”,这是大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成语了,故事不必细讲,大意只是一个人到邯郸学新步法,新的没学到而自己原来的却被丢掉,最后只好爬着回来。这个成语其实隐含着身份认同“他者”想象的话题。身份认同是西方文化研究的一个重要概念,新左派、女权主义常用,指的是个人特定社会文化的认同.

  • 标签: 身份认同 “他者” 想象 西方文化研究 学术意义 女权主义
  • 简介:<正>近期以来,在王蒙和巴金的某些作品的讨论中,人们提出了审父意识和自审意识的概念,也有人对此,尤其是对自审意识(以下我称之为“审己意识”)的提法不以为然。我却认为,目前文坛上日益强化的审父意识,特别是审己意识,鲜明地标示着新时期文学在文化内容方面的重要进步,突出体现着愈来愈多的作家努力确立对传统文化的自觉批判意识的追求。

  • 标签: 文化反思 审父意识 自审意识 新时期文学 传统文化 批判意识
  • 简介:<正>1978年6月11日,《人民日报》转载了刊发在《新体育》杂志同年六期的理由的报告文学《扬眉剑出鞘》。随后,新华通讯社全文转发。第二天,全国及各省市的大小报纸几乎都刊载此文,轰动全国,影响巨大。一夜之间,理由成为全国名人。

  • 标签: 新体育 航模运动 《北京文学》 新华通讯社 小说题材 革命诗抄
  • 简介:摘要本文首先从"创新"一词的起源,得出创新应具备的两大特征,并通过对另一位学者对创新创造关系的认识,表明笔者对创新创造关系的不同观点。然后本文通过对思维分类的梳理,揭示创新思维诸多思维形态的关系。最后本文客观地论述了创新思维训练是产生创新的充分而非必要条件。

  • 标签: 创新 创新思维
  • 简介:汉弗莱·鲍嘉,又译韩富利·博加特,是美国二十世纪40—50年代票房卖座率最高的男影星之一。鲍嘉是纽约人,早年在马萨诸塞州的菲利普学院就读,因不遵守校规而被开除。恰巧这时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对德、奥作战,鲍嘉便参加了海军。在一次意外事故中,他的上唇被...

  • 标签: 卡萨布兰卡 第一次世界大战 奥斯卡金像奖 私人侦探 二次世界大战 影片
  • 简介:|吴亮:纯文学已经没有什么东西了,许多作家、评论家还硬要等着看小说.在非常好的小说面前,他们自己已经无话可谈了.包括我自己也这样.老调子已经唱完,新调子也唱得差不多了.还是听听现实的东西比较舒服.纯文学是在非常狭窄的范围中发展的,它已经从大众传播中退出.再也不可能进入大众传播的层次.即使前一阵上海开过残雪的作品讨论会,也只是作为一个文化消息出现.在某个文坛的角落里有点反映,她的作品是和大众传播毫无关系的,永远也不可能进入公众的眼中.对于纯文学来说,在

  • 标签: 小说形式 一九 我自己 现代小说 八年 精英文学
  • 简介:<正>一我从不相信以西西弗斯的推石来做的那种生命的意义只在于奋斗本身的譬喻。可怜的西西弗斯,当他第一次推这必然要滚落回来的石头时,也许会在那浓浓的悲愤中,因了发现自己独特的命运道路而生出几分豪情;当他把又滚落回来的石头再推上去时,似乎还会存在些向世界展示和控诉自己的遭遇的逸致,加上对未来永恒的苦难的恐惧感。而当西西弗斯只能把推石作为他永久的生存方式接受下来时,我想,原有的豪情、

  • 标签: 人的价值 西西弗斯 伤痕小说 奇人 艺术效应 龙眼
  • 简介:2013年12月26日,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当代文艺批评中心举办第三十一期“青年文艺论坛”,本期论坛的主题是“左翼文艺研究:热点前沿”,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李云雷主持,中国政法大学文学院卢燕娟、中国艺术研究院电影电视艺术研究所张慧瑜主讲。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所长祝东力,以及来自中国艺术研究院内外的近40名青年学人出席了本次论坛。本期论坛对左翼文艺的历史进行了总结,对1980年代“纯文学”遮蔽左翼文艺的情况进行了反思,对1990年代对左翼文艺进行“再解读”的研究路径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我们应在一种新的历史视野中重新思考文艺与人民、文艺政治、文艺的民族化大众化等经典命题,重新探讨文艺接近人民的方法和途径。本刊特刊发其主要内容,希望引起关注。

  • 标签: 文艺研究 左翼文艺 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中国艺术研究院 艺术研究所 中国政法大学
  • 简介:随着社会的发展,图像文化逐渐覆盖整个社会,有人将现代社会称为“读图时代”。图像的大量冲击,致使文学陷入危机。本文通过探讨图像文化的产生、图像文化对文学的影响以及文学的未来的论述来阐释在图像包围的文化环境中,文学将如何应对。

  • 标签: 图像文化 读图时代 文学未来
  • 简介:全国人大代表、亿万富翁、国有企业老总、涉黑团伙老大——这几个关键词,分别代表迥然不同甚至是水火不容的社会阶层,有着泾渭分明、截然对立的价值取向;这四顶常人无法企及的“帽子”,有着对比鲜明的不同色彩,或红得发紫,或黑得透亮。然而,在桑粤春身上,这多重身份竟像时下流行的儿童玩具变形金刚一样,奇妙地组合在了一起。只不过,他更像一个上帝之手炮制的龙首蛇身、非驴非马的“怪胎”,偶然现身人间兴妖作怪。

  • 标签: 黑老大 黑社会性质组织 水火不容 刘鹏 流动资金贷款 房地产开发
  • 简介:当下不争的事实是:文字阅读已让位于图像阅读;在有限的文字阅读中,文学阅读又让位于消遣、娱乐阅读;而更有限的文学阅读中纸媒阅读又让位于电子、网络阅读。电子媒介时代文学已严重边缘化。

  • 标签: 文学接受 文学阅读 文本 电子媒介 网络阅读 边缘化
  • 简介:张炜这样重要的当代作家进行对话可能是一个非常欣悦但有难度的过程,因为一方面我们需要在一系列经典的文学史“标签”和“定论”中辨别出真正具有生产性的“问题”,以此来“开启”一个具有“物质性”的文学史场景;而另一方面,面对张炜这样一个很有“理论坚持”的作家,他本人的辩解、质疑和反诘却让我们的“意图”始终处于”建构”和“颠覆”的罅隙之中。或许这就是当代文学史认知和研究的难度。作为研究者我们总是“立志揭穿文本的秘密性、私人化的现象,(发现)这些文本历史场景有着深厚及共谋性的关联”(萨义德语)。但是,作为“个体”的作家(包括张炜)可能更愿意强调“文本”所具有的“超越”历史和意识形态的“普遍意义”,并因此在一定程度上把”作家”和“文本”呈现在艺术性、批判性、道德和良知的范围。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文学史研究实际上就是一个充满了“风险”的大的对话。但是如果研究者并不以一个确定的“目的论”和”价值观”为鹄的,那么,作家们的“夫子自道”也未尝不有助于我们对文学史的理解和“消化”,最终达到一种可以接受的“视界融合”。这样想来。张炜在本次对话中对文本、批评、经典化、人文精神、文学转型等一系列问题的回应就有了非常值得重视的价值和意义。

  • 标签: 新时期文学 张炜 当代文学史研究 当代作家 “文本” 历史场景
  • 简介:家训是魏晋门阀时期的奇葩,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是家训之祖,它的出现既是南北朝动荡历史的产物,也是对颜氏家族内部的儒雅治家的家规文化(包括"靖侯成规"、《庭诰》)的自然承继,对于整个颜氏家族影响深远。家训著作者的人格魅力和阅历经验直接鼓舞着后世儿孙,是颜氏家族得以繁荣强大的制胜法宝。

  • 标签: 《颜氏家训》 《庭诰》 颜之推 颜延之
  • 简介:艺术是应审美传达的需要而产生的。人们将其在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升华为审美体验,又要通过一定的物质符号媒介将自己的体验传送出去,以引发他人的生命共振,于是就有了艺术活动。艺术的审美传达职能贯串在它的整个活动过程之中,创作上的"聆听""言说"、作品构成上的"意蕴""形式"以及欣赏活动中的"表达""接受"诸种关系,均围绕审美传达的任务而展开,并以实现这一任务为目标。艺术自身所具有的精神超越社会功利的二重性能,亦皆统一于审美传达。但审美传达所要传送的意义并非一次完成,乃要在由创作经作品向欣赏(包括一次次欣赏)的推移中逐渐生成,且欣赏又会引发新的创作作品,故艺术活动必将成为永恒的自我循环,随同人的审美需求社会交往需求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发展,从而在人的生命活动进程中发挥愈益重大的作用。

  • 标签: 艺术活动 审美传达 意义生成 超越与功利的二重性
  • 简介:冯亦代先生商榷金隄文学作品的韵味,犹如人的风格气质,对于作品是否为人喜爱起着一种左右乾坤的作用。现在有人愿意将拙译另一译本对比,讨论其中的韵味,这是一件大好事。但是讨论需要园地,天津的《文学自由谈》愿意提供一角宝贵的篇幅,使人真有自由舒畅之感。拙...

  • 标签: 哑剧演员 《尤利西斯》 耶稣会 翻译原则 乔伊斯 译文
  • 简介:<正>一、原始主义是一股世界性文化思潮。它是以推崇原始状态下的本真、批判文明带来的痼疾为其特征的。在现代社会,人们普遍信仰进化论的社会观,认为历史是沿着直线发展的。从原始的采集——狩猎社会到农业社会再到工业社会,每一个历史阶段的跨越都意味着一次进步。在这种世界观的支配下,“原始”不啻是“野蛮”“愚昧”的同义语。然而,原始主义却从截然不同的思路进行文化反省,力图证明人类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什么,每一次进步的同时也隐伏着某种更大的危险。因此,原始阶段并非一片混沌黑暗,相反,返朴归真倒是补救现代文明种种缺陷的药方。早在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家卢梭在其名著《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里,

  • 标签: 质朴性原始主义 西方现代文明 十八世纪 文化思潮 东方文化 文化反省
  • 简介:1989年3月26日的黄昏,25岁的诗人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海子的死强烈地震撼了中国诗坛,他的至友诗人西川说:“诗人海子的死将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神话之一。”可以说这位生前饱尝贫困、痛苦、寂寞的诗人,死后却插上神性的翅膀,声誉日隆,他用生命创造了无数奇迹,点燃了一片真正属于海子的天空,而这片纯净寂寞的天空底下,海子用自己独有的意象符号,诠释着自己心灵的秘密。

  • 标签: 意象符号 海子 裂变 诗人 山海关 寂寞
  • 简介:<正>李杭育和他的葛川江系列小说曾是中国新时期文学的热点,人们纷纷从寻根、文化、地域、硬汉、文明和野蛮的冲突等多种角度对其进行讨论。这些讨论随着时间的流逝已成为昨日的话题,它们给李杭育及其作品打上的“语言”印记也日渐消褪。当我们借助于时间的间距和新的视角重新阅读李杭育的作品时,它们便以另外的面目呈现出来,我们希望由此能接近真正的李杭育。

  • 标签: 李杭育 中国新时期文学 川江 作品 文人小说 文人趣味
  • 简介:《谢冕编年文集》十二卷日前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北京大学诗歌研究院、中国新诗研究所,北京大学中文系北京大学出版社于2012年6月26日下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举办“诗意的人生和学术——《谢冕编年文集》出版发布暨学术座谈会”(见下图)。

  • 标签: 中国诗歌 北京大学出版社 中国新诗研究所 学术座谈会 同行 当代
  • 简介:满族传统的渔猎文化和自然环境有着多维度的融合关系,萨满神话以万物有灵论为其哲学基础,以其原始诗性思维尊奉自然、敬畏自然,对话自然,隐含了人类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和状况,因而较旱地具有了生态美学的维度。满族萨满教椎崇天地合一,万物有灵,物我混融,万物同亲。在满族萨满教神话中,人类自然互动,并与自然万物有一种血亲关系。萨满沟通天地神人,实现了海德格尔所说的天地神人的“四方游戏”,①因而,满族萨满神话的创作体现了生态美学的特点。

  • 标签: 满族 萨满神话 生态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