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摘要目的对比分析血常规检验中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效果差异。方法选取我院检验科2015年4月~2016年11月期间接收的94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94例患者均于同期实施静脉血、末梢血采集,对比2项采集标本的检测结果差异。结果本研究94例患者血常规检验的末梢血、静脉血检验结果对比可知,除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指标水平无显著差异之外,末梢血检验组的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红细胞比容(HTC)、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C)、平均红细胞体积(H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等指标水平均相应低于静脉血检验组,P<0.05,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血常规检验中,静脉采血检验结果相对末梢血检验结果较为稳定,且数值也比末梢血精确,可相应强化疾病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简介: 摘要:目的 对静脉血常规及末梢血常规的检验结果展开观察与对比,以探寻最佳的血常规检验方法。方法 选取 94例来我院接受血常规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采血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对比并评价两组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相比于末梢血组,静脉血组患者的白细胞( WBC)、红细胞( RBC)、血红蛋白含量( Hb)、血小板( PLT)以及红细胞压积( HCT)等指标的检验结果与标准品的标准值更为接近,且数据差异与末梢血组相比存在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与末梢血常规检验相比,静脉血常规检验的稳定性及准确度更高,因此,为充分促进临床诊断准确性的提高,可优先采用静脉血常规的检验方法。但需要注意的是,针对不易进行静脉采血以及需反复接受血检的患者,则可采取末梢血检验的方法。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对于脑梗死后脑动脉供血不足行疏血通治疗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选取2011年1月到2015年1月两年间入住我院并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48例,对纳入本次研究的48例患者行疏血通注射液进行治疗,对比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基地动脉的脑动脉收缩期的最大流速以及血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经疏血通治疗后,左椎动脉、右椎动脉和基地动脉收缩期的最大流速分别为(45.2±5.7)cm/s、(43.8±6.1)cm/s和(53.7.2±4.3)cm/s,较治疗前有改善显著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以及红细胞等血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具体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脑梗死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行疏血通治疗,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脑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改善患者各项血流变学指标,有利于改善脑梗死后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脑动脉不足的情况,对于脑梗死脑动脉供血不足患者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重视.关键词疏血通;脑梗死;脑动脉供血不足;临床效果中图分类号R74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2-0328-01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进行血常规检验时分别取末梢血、静脉血的效果。方法:选取在2021年6月-2022年5月期间进入本院接受血常规检验的58例患者进行研究,将取末梢血的29例患者纳入对照组,将其余取静脉血的29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分析两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观察组的RBC、WBC、PLT、HCT、Hb、MCHC分别为(6.21±0.66)×1012/L、(16.97±0.38)×109/L、(257.36±8.55)×109/L、(0.47±0.09)%、(145.61±8.94)g/L、(342.25±15.36)g/L,均较对照组的(5.36±0.58)×1012/L、(15.13±0.25)×109/L、(216.95±6.31)×109/L、(0.32±0.04)%、(132.36±7.14)g/L、(309.65±11.24)g/L高(P<0.05);观察组检验满意度为89.6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52(P<0.05)。结论:相对于末梢血,以取静脉血的方式进行血常规检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血细胞情况,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同时可获得满意的检验体验。
简介:摘要目的探讨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差异。方法收集我院确诊为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的患者,以血钾3.5mmol/l为截点,将患者分为低血钾组和正常血钾组。对比(1)两组一般资料。(2)两组立位醛固酮、立位血浆肾素活性及醛固酮/肾素比值。(3)两组患者靶器官损害及心脑血管事件。结果(1)两组一般资料中病程、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一般资料中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比较有差异(P<0.05)。(2)两组立位血浆肾素活性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立位醛固酮及醛固酮/肾素比值比较有差异(P<0.05)。(3)两组患者糖耐量受损、血脂异常、颈动脉粥样斑块、左心室肥厚无差异(P>0.05);两组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有差异(P<0.05)。结论低血钾与正常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的临床差异主要体现在降压药物使用种类、血钾水平,同时低血钾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容易发生慢性肾功能不全、脑梗死、心肌梗死等靶器官损伤。
简介:【摘要】 : 目的 针对新生儿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展开分析探讨。方法 选取我院 2018年 4月 ~2019年 4月收治的 7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末梢血组和静脉血组,每组各 37例,分别采用末梢血检验和静脉血检验,对比观察两组新生儿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 检验完成后末梢血组在 WBC 和 RBC 水平上高于静脉血组,而 PLT 水平低于静脉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两组 HcT 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两组受检新生儿的不同时间段检测结果分析,静脉血组各时间段的血小板与白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 ; 末梢血组 0min 血小板水平与 10 、 30min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而 3 个时间段白细胞水平呈递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 。结论 静脉血与末梢血的检测结果具有一定的差异,在临床检验当中,应当根据新生儿的具体情况选择检测血压标本。
简介:摘要目的对比血常规检验中应用末梢血和静脉血的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017年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21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样本提供者,按照其体检顺序的奇偶性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105例。严格按照采血规范分别选取静脉组研究对象的肘部静脉采集静脉血2ml,选取末梢组研究对象的左手无名指采集末梢血100ul,在血液样本采集完成后的2h之内对其实施血常规检验。以血常规检验标准值作为标准,对比分析静脉血和末梢血的血常规检验结果。结果与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相比,静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较末梢血组更加接近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结论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其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比末梢血更高,可作为临床首选的血常规检验样本,但对于新生儿、大面积烧伤患者、静脉抽血困难或需要进行反复抽血检验的患者实施血常规检验时,则要考虑应用末梢血实施血常规检验更为稳妥。
简介:摘要目的研究在血常规检验中末梢血和静脉血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期间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血液样本提供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静脉组和末梢组,每组均50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经不同方式采血后常规检查指标结果。结果与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相比,静脉组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比容(Hc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及血小板计数(PLT)值,较末梢血组更加接近血常规检验标准值。结论在血常规检验中应用静脉血与末梢血两种采血方式均可以获得一定效果,但是静脉血效果更加显著,值得临床中广泛应用.
简介:摘要目的分析利用血细胞分析仪对末梢血与静脉血实施血常规检测的结果差异。方法随机选取从2016年11月到2017年11月我院收录治疗的60例接受血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静脉血组与末梢血组,并在室温环境下对即刻、1h、3h、6h等四个时间点的检测差异进行对比。结果与静脉血样本相比,末梢血的血红蛋白(Hb)、红细胞(RBC)、白细胞(WBC)等指标检测值均高于静脉血;而血小板(PLT)计数值则低于静脉血;中间细胞(MXD)百分比无明显差异。与即刻检测结果相比,静脉血在3h内各项指标无明显差异;但在检测6h后,血小板计数值下降明显,而中间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结论血常规检验中,相比末梢血样本而言,静脉血样本的优势更明显,不仅可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可以重复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