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目的探索在学校开展结核病防控的方法和效果。方法①开展"六岁防痨工程",每年进入6岁的儿童统一作一次结核病免疫应答监测,有病早治,无病早防;②对入学新生结核病进行预防性体检;③对结核菌素试验强阳性学生进行预防性治疗;④在学校进行结核病健康教育;⑤制定落实《学校结核病应急处置预案》;6、和学校签订结核病防控目标管理责任书。结果①学生新发结核病患者占全市新登记患者的比率由1996年的14.4%下降到2013年的3.2%,年均递降率为8.5%,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4.075,P〈0.05);而学生中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的下降幅度更大,年均递降率为10.0%,由1996年的12%下降到2013年的2.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733,P〈0.05)。②学生活动性结核病发病率年均为18.9/10万(8.4/10万±36.1/10万),由1996年的25.9/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0.9%,年递降率为5.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066,P〈0.05);学生涂阳肺结核发病率年均为4.1/10万(1.0/10万±8.8/10万),由1996年的8.8/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0/10万,年均递降率为12.0%,递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614,P〈0.05)。18年来,新密市各学校没有发生结核病聚集性发病现象。结论采取综合性防控措施能有效降低学生结核病。
简介:目的探讨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咳嗽的合理治疗。方法1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后反复咳嗽患者,抗生素静脉滴注治疗3天后,未见好转者行支气管激发试验,58例气道反应性增高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治疗,B组28例采用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口服联合必可酮吸入治疗,疗程7天,观察两组的咳嗽症状得分、气道反应性分级情况。结果常规抗感染治疗未见好转者,94%气道反应性增高;A、B两组治疗后咳嗽症状较治疗前明显减轻,气道反应性降低,均为P〈0.05;但A组与B组同期治疗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感染后气道反应性增高病人,抗生素治疗无效,舒弗美、氨溴索、酮替芬可有效缓解咳嗽症状。
简介: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测定对成人支气管哮喘治疗的指导作用。方法选取于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门诊就诊的74例明确诊断的哮喘患者,所有患者完善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查,肺功能测定,记录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及一秒率(FEV1/FVC),并填写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根据FeNO值,分为FeNO升高组(n=40)和FeNO正常组(n=34),两组患者均给予吸入用糖皮质激素/长效β2受体激动剂(ICS/LABA,布地奈德福莫特罗粉吸入剂,160ug,4.5ug)1吸bid规律治疗。3月后复诊,复测FeNO,肺功能(FEV1和FEV1/FVC)及ACT评分量表。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AC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FeNO升高组较FeNO正常组ACT评分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均无完全控制患者,治疗后FeNO升高组完全控制率明显高于FeNO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796,P〈0.05)。两组患者FEV1和FEV1/FVC治疗后较治疗前均有好转(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FeNO升高组FeNO值与ACT评分呈负相关(r=-0.783,P〈0.05);治疗前FeNO正常组FeNO值与ACT评分无相关性。两组ACT改善程度与FeNO下降程度均无相关性。结论吸入ICS/LABA对FeNO升高的支气管哮喘患者疗效较好,可用于预测哮喘患者对吸入ICS/LABA治疗的反应,指导哮喘治疗方案。